新書推薦:

《
学术写作的50个刻意练习:告别低质低效,实现高质高产(第三版)
》
售價:NT$
403

《
斯塔夫里阿诺斯作品全5册(全球通史+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
》
售價:NT$
1754

《
对财富说是:升级版
》
售價:NT$
347

《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893

《
礼尚往来中国式社交艺术 为人处世社交沟通艺术技巧方法回话的技术职场应酬大全书
》
售價:NT$
301

《
【喷绘刷边版】竹久梦二:画与诗
》
售價:NT$
296

《
古代中国内陆新版 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古代四川盆地 三峡和长江中游地区 汗青堂丛书083
》
售價:NT$
500

《
辽金西夏史(中国断代史系列)
》
售價:NT$
704
|
| 內容簡介: |
|
本辑从主要对明代文学各类典型主题展开论述,可分为“身份认同与诗学观念变迁”“古文与八股文文体”“文学人物”“文献考析”“戏曲与词曲”五部分,内容涵盖对诗、文、曲、词、小说体裁以及文本、文献等研究。既论及宋元明时期的“诗儒分合”观念,又关注明清时期江南文人的身份认同;既呈现弘治中后期长安文会的唱和情况,又阐释古文与八股文的文体互渗;既考辨弘治己未科场案真相、王世贞与吴中文坛之离合,又观照锺惺诗的标新与禅宗机锋。各篇论文主旨明确,结构合理,行文流畅,代表明代文学研究的最新动向,颇具参考价值。
|
| 關於作者: |
叶晔,1981年出生,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古籍所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现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宋元文学、词曲学、明代文学与文献等,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有《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晚明曲家及文献辑考》《全明词补编》(合作)等。
马昕,1986年出生,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编审、《文学遗产》杂志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研究方向包括《诗经》学、明清文学等,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有《三家〈诗〉辑佚史》一书。
|
| 目錄:
|
身份与诗:宋元明时期“诗儒分合”观念的展开及其文学史意义 余来明
何处是江南:明清《江南春》唱和与江南文人的身份认同 汤志波
元末明初浙东诗学与《诗经》传统 马昕
论长安文会与文学复古运动前夕关中文学走向 杨遇青
弘治己未科场案真相再探 邓晓东
《朝正倡和集》与明弘、正复古思潮之转变 孙学堂
从观念到文本:唐顺之古文与八股文的文体互渗 刘尊举
王世贞与吴中文坛之离合 何诗海
王世贞诗文集的文献学考察 魏宏远
禅宗“机锋”与锺惺诗的标新 李瑄
论文书牍与明代文学论争的“境内”驱动 叶晔
古代堪舆术与明清文学批评 龚宗杰
明代戏曲中词的变体与词曲的互动 李碧
《聊斋志异》异名、异称的嬗递及其意义 李小龙
近藤元粹《萤雪轩丛书》及其诗学批评 侯荣川
|
| 內容試閱:
|
前言
明代文学研究,自中国明代文学学会成立以来,历经了20年的飞跃式发展。小说、戏曲的研究更加细腻、饱满,诗文与文学观念的研究逐渐摆脱了被冷落的困境。除了传统的文献、文本、文体、文论研究之外,在书籍史、阅读史、心灵史、生活史、情感史的领域,文学研究已拥有了一定的主导话语;制度、科举、地域、宗教、家族等交叉研究的路径,在唐宋文学研究的示范下亦日渐成熟;性别、空间、权力、身份等颇具阐释效力的社会学视角,在文献充裕的明清文学研究中更是如鱼得水。这些各具特点的研究方法,一起涌入明代文学研究的园地中,有的确实与中国近世文学的体性特质形成了较好的适配,呈现出后来居上的蓬勃之势。但总的来说,我们对“何为问题”的认识仍较传统,习惯于以文学史与文学批评范畴为经纬,以经典的作家、作品为单元;受海量文献的掣肘,同人之间缺少可以深入对话的关键词,想要在文献、理论两个维度上齐头并进,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与其他时段文学研究的近况相比,在与学术前沿问题的照应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青年学者读书会的形式,在古典文学研究界风生水起。自2014年起,周秦汉唐读书会、宋代文学同人研修会、清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词学青年学者同人会、唐代文学读书会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于此最受益的,无疑是“70后”“80后”的一批青年学人。我们借助微信、微博等革命性的网络通信与社交工具,以及近十年来国家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巨大投入,获得了比师辈们更密实、更自由的学术成长。从代际的角度来讲,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而对处于上升期的明代文学研究来说,这则是一个迅速拉近与前行者距离的宝贵机会。
由于疫情,很多读书会或转为线上,或被迫暂停,殊为可惜。回首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虽去未远,却感觉已隔了一个时代。然而,整体学术的脚步不会因为我们的伤逝而停滞,任何转瞬的犹疑只会加剧所在领域的落后与封闭。读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