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NT$
388.0

《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售價:NT$
352.0

《
害马之群:失控的群体如何助长个体的不当行为
》
售價:NT$
449.0

《
性别:女(随机图书馆01)
》
售價:NT$
352.0

《
最后的门徒——我与李小龙回忆录
》
售價:NT$
347.0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NT$
218.0

《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售價:NT$
296.0

《
饮食的谬误:别让那些流行饮食法害了你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见证了上海沧桑巨变,有着悠久的历史。宋末上海港兴起,商船云集;元代设立市舶司,上海镇升格为上海县;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开浚黄浦江,修筑上海城墙;清康熙年间开放海禁后,在上海设立江海关,成为国内四大口岸之一。至清乾隆年间,上海已成为全国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1843年上海开埠后,迅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的港口城市。
作为港口城市的上海,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三角洲前端,面向太平洋,是中国水陆交通枢纽港和长江流域的门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黄浦江孕育了上海,对于上海城市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无以替代的作用;黄浦江也是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一个半世纪前,中国最早一批发电厂、自来水厂、煤气厂、造船厂、纺织厂、电机厂和制皂厂等相继在黄浦江畔诞生,开创了中国民族工业之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获得新生,古老的黄浦江也焕发了青春,给城市与港口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在较长一个历史时期,上海曾是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且在港口、航道、航运、海事、引航和救助等方面建章立制、探索实践,为全国水运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
內容簡介: |
《上海市志?黄浦江分志》较为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了黄浦江从见诸文献资料起至2010年底的1000多年中,流域周边(聚焦于上海地区)社会、经济、自然、人文变迁的历史。观点正确,体例严谨,篇目合理,资料较为翔实,行文较为规范。
|
關於作者: |
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于1986年8月经上海市委批准成立。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正局级事业单位),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地方志编纂工作。
|
目錄:
|
序
《上海市志(1978—2010)》凡例
编纂说明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黄浦江水系及其自然环境
第二篇 水文勘测
第三篇 水利与防汛
第四篇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第五篇 黄浦江航道
第六篇 航运和港口
第七篇 越江交通
第八篇 沿江经济
第九篇 滨江规划与开发
第十篇 社会与文化
第十一篇 人物
专记
附录
索引
编后记
|
內容試閱:
|
上海市编撰《黄浦江分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见证了上海沧桑巨变,有着悠久的历史。宋末上海港兴起,商船云集;元代设立市舶司,上海镇升格为上海县;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开浚黄浦江,修筑上海城墙;清康熙年间开放海禁后,在上海设立江海关,成为国内四大口岸之一。至清乾隆年间,上海已成为全国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1843年上海开埠后,迅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的港口城市。
作为港口城市的上海,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三角洲前端,面向太平洋,是中国水陆交通枢纽港和长江流域的门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黄浦江孕育了上海,对于上海城市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无以替代的作用;黄浦江也是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一个半世纪前,中国最早一批发电厂、自来水厂、煤气厂、造船厂、纺织厂、电机厂和制皂厂等相继在黄浦江畔诞生,开创了中国民族工业之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获得新生,古老的黄浦江也焕发了青春,给城市与港口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在较长一个历史时期,上海曾是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且在港口、航道、航运、海事、引航和救助等方面建章立制、探索实践,为全国水运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上海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浦东开发开放,打造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创立中国首个自贸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全面提升黄浦江航运、生态、景观、游览等综合功能,开创了浦江两岸联动建设、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可以这么说,上海每一次巨变都与黄浦江息息相关。上海因江而生,以港兴城,黄浦江作为一条具有悠久历史文化遗产的优良河流,始终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脉络,对城市发展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历史是现在的原点,今天是未来历史的起点。我们回顾、总结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海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卓越城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我深信,黄浦江的明天必将更加美丽,上海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