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316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301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403
 
  《 
			永恒的时光之旅
			》
 售價:HK$ 
			449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199
 
  《 
			古代以色列人及其宗教的兴起
			》
 售價:HK$ 
			347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HK$ 
			454
 
  《 
			猫和花草的刺绣
			》
 售價:HK$ 
			250
 
 
 | 
         
          | 編輯推薦: |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作为近年的高频词汇,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本书是王石、冯仑、张朝阳、李小云、胡葆森等50位企业家、经济学家的访谈录。旨在为社会各界带去关于乡村振兴的多元思考和精彩观点,引导和启发广大读者关注乡村振兴、致力乡村发展。 |  
         
          | 內容簡介: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本书是作者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对50位企业家、学者、专家的访谈实录,较为全面呈现了各界翘楚的观点,同时也融入作者的思考和探索,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乡村振兴的背景、现状和前景。
 |  
         
          | 關於作者: |   
          | 陆波,资深公益人、管理学博士。1997年至2008年任职于多家国际机构,在非营利组织管理及国际事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008年起全职从事公益事业,先后在新加坡、深圳、西安参与创建三家公益基金会,均任秘书长。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公益慈善方面的访问研究。出版中文著作《善行天下:一个公益经理人的跨国札记》、英文著作《全球劝募》(第二章中国)。被国内外多家非营利机构聘为理事或顾问。 |  
         
          | 目錄: |   
          | 第一篇 产业振兴 001 崔荣华:为乡村带去新风,留下乡愁 003
 黄季焜:通过可持续的方式,加速农村发展 006
 胡葆森:造福中原,向下扎根 010
 孙 茵:乡村振兴的活力来源于产业的兴旺发达 015
 艾 诚:我看好未来十年的农业领域投资机会 020
 刘 畅:与乡村共同成长 027
 王发友:以县域经济为牵引,辐射带动城乡融合,实现新型城镇化 031
 赵少康:产业兴则农村兴 036
 凌 克: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力,推动乡村发展 039
 张文中:数字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044
 黄德林:坚守初心,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047
 王 军:激烈的城镇化过去了,温和的城镇化开始了 052
 许智宏:现代农业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057
 第二篇 人才振兴 061
 孔东梅:乡村需要教育来实现观念的改变 063
 高 敏:体育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人 068
 吴 昊:中国乡村健康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 071
 郭广昌:做好扶贫的关键是秉持创业初心 076
 潘江雪:将爱和梦想播撒到乡村孩子心中 079
 丁文锋:乡村要振兴 人才是关键 084
 卢 迈:缩小城乡差距要从关注乡村儿童做起 087
 冯 仑:在地化草根创业是乡村发展的重要领域 093
 王 石:乡村振兴应该从教育入手 100
 史耀疆:呼吁重视乡村婴幼儿早期发展 107
 田同生:推广跑步运动 振兴乡村学校 113
 杨 团:乡村振兴是中国最大的公益 119
 第三篇 文化振兴 125
 高向东:在公益之路上学习成长 127
 李小云:公益是现代社会和谐的调节器 129
 谈义良:公益是我的日常 132
 张光远:凝聚情感 留住传统 激活文化 136
 张朝阳:持续打造价值直播和知识直播平台 139
 刘荟荟:向善生长,莫问何处 142
 武志红:心理学可帮助人直面灾难 145
 邓 锋:在乡村做公益,有意义,也有意思 148
 李 俊:公益赋能乡村美好生活 151
 李成才:将科学和爱传播到乡村深处 154
 樊 登:读书点亮生活 158
 陈行甲:选择公益,源自初心 161
 钟声坚:做好慈善公益,实现与人为善 165
 黄世再:爱在乡村,爱在大中华 167
 陈淮军:乡村是内心深处出发的地方 171
 王振耀:乡村的振兴就是中华文明的振兴 174
 苗 绿:中国扶贫具有全球意义,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78
 洪 海:用影像记录乡村振兴的力量 181
 第四篇 生态振兴 185
 何宗儒:做中国樱花复兴与保护的代言人 187
 陈志钢:呼吁关注乡村儿童的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190
 张 跃:重视环境保护,倡导有机农业 195
 李 铁:义利并举创绿色奇迹 201
 刘 科:乡村能源一定要因地制宜 204
 奚志农:用影像保护自然 207
 杜祥琬:农村要改变面貌,基础是能源 212
 第五篇 且行且思 219
 陆 波:乡村发展基金会2019/2020年报后记 221
 从“一带一路”到乡村振兴 223
 陆 波: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发展基金会的行与思 240
 渭源实训营特别对话:为乡村振兴播撒嘉种 246
 整合社会资源,聚焦乡村人才 255
 陆 波:整合各界资源培养乡村人才 263
 后记 273
 |  
         
          | 內容試閱: |   
          | 前 言 2018年秋季的一天,冯仑先生找到我,说他和王石先生、海闻教授打算共同创办一家基金会,为乡村振兴做点事。他希望我能参与筹备,并推荐我担任秘书长。
 这家基金会就是2019年1月在西安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本书中简称为“乡村发展基金会”)。这家基金会的一大特色是广邀天下贤才,共襄盛举。包括上述三位主要发起人在内,拟邀请100位企业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联合创始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行动力、思想力和影响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由于这些联合创始人的行业跨度大、年龄跨度大,又来自不同的地域,所以很多人相互之间并不熟悉,也很难有一个场合让他们全部聚齐并逐一介绍。于是我就想到,在乡村发展基金会的微信公众号上开辟“百名联合创始人专访”这样一个栏目,相当于网络版的见面会。每次访谈的内容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受访者对乡村振兴的观点;二是对公益慈善的理解;三是对乡村发展基金会的建言。
 这个栏目起初并不惹眼,无论是谈话的深度还是阅读的人数,都不是很理想。大约半年后,我做了一次改版——栏目名称不变,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先通过一段导语勾勒出嘉宾的背景和特点,再进行访谈;话题仍是原来的三个,但增加了配图、引语、简历等内容,可读性更强。由于我加强了提问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嘉宾的兴味被激发,回答的内容越来越深入、细节越来越生动,可谓精彩纷呈。这个栏目不仅获得了受访者的好评,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就这样,从2019年底到2022年初,总共做了50多期,平均每两周一次,且是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见缝插针进行的。但我并不感到辛苦,反而觉得饶有趣味。原因在于受访者都是各自行业的翘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相当的高度,带来了对乡村振兴不同的观察、思考及解读,同时展现了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公益情怀。对我来说,每一期访谈都是一道“思想大餐”。
 于是,我就想到把这些访谈稿稍加整理,结集出版。一方面,这是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万花筒,汇集了各界高人的观点,值得记录和呈现;另一方面,以乡村发展基金会为平台、以公益慈善为切入口,为林林总总的内容找到了支撑点,也与其他乡村振兴类读物有很大不同。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又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无论从深度、广度、难度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又要群策群力、建言献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人们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扩展。文中受访者的观点未必全部正确,但反映了他们的心声和认知。记录下来,很有意义。
 我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乡村的人关注乡村,也要让城市的人关注乡村;不仅要让乡村的人行动起来,也要让城市的人行动起来。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才能全面推进、落地见效。希望有更多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了解乡村振兴、关注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