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遇见 高云
》
售價:NT$
398.0

《
日本首都圈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
》
售價:NT$
653.0

《
《欧罗巴的悲剧:经济危机、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售價:NT$
388.0

《
中药炮制学科发展集萃
》
售價:NT$
1112.0

《
君士坦丁堡深仇400年:俄土战争(1877—1878)(全2册)
》
售價:NT$
1051.0

《
城市文明蓝皮书:全球城市文明发展报告(2024-2025)
》
售價:NT$
653.0

《
未来生活金融指南
》
售價:NT$
296.0

《
《法官如何裁判》(在法律规范体系的框架下如何寻求个案公正的判决之道,麦读译丛18)
》
售價:NT$
403.0
|
內容簡介: |
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发现贫困特征和评价脱贫攻坚期间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减贫增收效果以及总结我国脱贫攻坚成功的经验,从而为其它发展中国家或后扶贫时期我国治理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研究依据。具体而言,本书结合微观经济理论、统计测度方法和微观数据从精准贫困识别和扶贫政策瞄准减贫增收两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精准贫困识别从家庭和个人两个层面识别贫困:家庭层面包括多维贫困测度、相对贫困测度、主观贫困测度、贫困脆弱性测度;个人层面根据家庭消费资源分配情况测度个人贫困。扶贫政策瞄准效果测度包括利用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测度政策性金融、小额信贷扶贫、职业技能培训等扶贫政策的减贫增收效果。此外,研究还系统测度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减贫弹性,同时评价区域之间协同合作的减贫效果;根据实地调查数据系统阐述脱贫攻坚的成果并总结脱贫攻坚成功的“中国模式”。研究核心观点主要有五个方面:①政策性金融扶贫项目有利于改进一般贫困户的收入和收入结构,但是,政策性金融扶贫项目可能存在瞄准偏差,其对于改进某些特殊类型贫困群体收入存在低效的可能;②研究比较发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具有不同的相对贫困特征,基于ELES模型测度的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线表明,城乡相对贫困线差异较大,应采取不同的相对贫困标准;③中国脱贫攻坚期间的减贫成就得益于“先富带动后富”的统筹经济发展策略,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不平等性的减贫弹性低,减贫成就主要依赖于经济增长促进减贫;④较低贫困线下平均年龄较高家庭脱贫率及返贫率与年龄较轻人群相差不大,而在较高贫困线下二者相差悬殊;平均年龄越大的家庭,脱贫越困难,返贫可能性却更大;⑤人口规模大的家庭中的女性户主和儿童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较大,而男性户主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比较小。此外,基于等价收入的家庭资源分配模型的研究还表明,不考虑消费规模经济可能高估家中不同特征人口贫困程度。
|
關於作者: |
章贵军 经济学博士,副教授。 曾任全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理事(2015-2017),目前为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全国企业经济统计学会理事,中国青年经济统计学者分会理事。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当代财经》、《统计与信息论坛》、《统计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统计与精算》及国外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三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研究,主持一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已结题),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多次参与省级和国家级贫困县退出核查第三方评估核查项目,组织撰写贫困县退出核查报告近20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