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403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449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235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367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551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857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653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418
 
 
 | 
         
          | 編輯推薦: |   
          | 本教材在充分把握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基础上,突出体现病理学基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针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特定目标、特定对象、特定学制,力求做到贴近学生、贴近临床、贴近岗位、贴近社会;使本教材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发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作用。 |  
         
          | 內容簡介: |   
          | 病理学基础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第4版《病理学基础》主要适用于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材的编写贯彻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精神,落实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推进融合教材建设;以就业和升学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以实用、好用、够用为尺度。 本教材在充分把握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基础上,突出体现病理学基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针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特定目标、特定对象、特定学制,力求做到贴近学生、贴近临床、贴近岗位、贴近社会;使本教材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发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作用。
 |  
         
          | 關於作者: |   
          | 在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病理教研室任教29年,曾讲授过《病理学基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检验技术》、《临床病理诊断学基础》、《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口腔组织病理学》等课程。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优秀。多次荣获学校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烟台市优秀教师称号。 |  
         
          | 目錄: |   
          | 绪论 /1 一、 病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1
 二、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2
 三、 病理学的内容及范围 /2
 四、 病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3
 五、 病理学的常用观察方法 /4
 六、 病理学发展史/ 5
 七、 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6
 第一章 疾病概论/ 8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9
 一、 健康的概念/ 9
 二、 疾病的概念/ 9
 三、 亚健康的概念/ 9
 第二节 病因学 /10
 一、 原因和条件/ 10
 二、 常见的病因 /10
 第三节 发病学/ 12
 一、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12
 二、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3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16
 一、 经过 /16
 二、 转归/ 17
 一、 血栓形成的概念/ 44
 二、 血栓形成的因素和机制 /44
 三、 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 /45
 四、 血栓形成的结局 /47
 五、 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48
 第四节 栓塞 /49
 一、 栓塞的概念/ 49
 二、 栓子的运行途径及栓塞部位/ 49
 三、 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50
 第五节 梗死/ 52
 一、 梗死的概念 /52
 二、 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52
 三、 梗死的类型及病变/ 52
 四、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54
 第四章 水肿/ 56
 第一节 水肿的概念及分类/ 56
 第二节 水肿的发生机制/ 57
 一、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间液生成大于回流/ 57
 二、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 /58
 第三节 常见类型水肿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 60
 一、 心性水肿/ 60
 二、 肝性水肿/ 60
 三、 肾性水肿/ 61
 四、 脑水肿/ 61
 五、 肺水肿/ 61
 六、 皮肤水肿/ 62
 第四节 水肿的病理变化 /62
 第五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63
 第五章 炎症/ 64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 65
 第二节 炎症的原因/ 65
 一、 致炎因子的概念/ 65
 二、 常见的致炎因子/ 65
 第三节 炎症介质/ 66
 一、 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作用/ 66
 二、 炎症介质的来源及类型/ 66
 第四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67
 一、 变质 /68
 二、 渗出/ 68
 三、 增生/ 75
 第五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变/ 76
 一、 炎症的分类/ 76
 二、 常见类型及病变 /77
 第六节 炎症的临床表现 /83
 一、 炎症的局部表现/ 83
 二、 炎症的全身反应 /83
 第七节 炎症的结局 /84
 一、 痊愈/ 85
 二、 迁延不愈转为慢性炎症/ 85
 三、 蔓延播散/ 85
 第六章 发热/ 88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88
 一、 概念 89
 二、 生物学意义 89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89
 一、 原因 /89
 二、 发生机制 /90
 第三节 发热的分期、分型/ 91
 一、 分期及特点/ 91
 二、 分型/ 91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 /92
 一、 代谢变化/ 92
 二、 功能变化/ 93
 第七章 休克/ 95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 95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及分类/ 96
 一、 休克的原因/ 96
 二、 休克的分类/ 96
 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生机制 /97
 一、 休克初期 /98
 二、 休克期/ 99
 三、 休克晚期/ 100
 第四节 休克时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 101
 一、 代谢变化/ 101
 二、 功能变化/ 101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102
 第八章 缺氧 /105
 第一节 缺氧的概念/ 105
 第二节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106
 第三节 缺氧的类型/ 107
 一、 低张性缺氧 /107
 二、 血液性缺氧 /108
 三、 循环性缺氧 /109
 四、 组织性缺氧 /109
 第四节 缺氧时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 110
 一、 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110
 二、 呼吸系统的变化 /111
 三、 血液系统的变化 /111
 四、 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111
 五、 组织细胞和代谢的变化 /111
 第九章 肿瘤 /114
 第一节 肿瘤的概述 /115
 一、 肿瘤的发生与诊治情况 /115
 二、 肿瘤的概念 /115
 三、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116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116
 一、 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组织结构/ 116
 二、 肿瘤的异型性 /118
 三、 肿瘤的生长 /119
 四、 肿瘤的扩散 /120
 五、 肿瘤的代谢 /122
 六、 肿瘤的复发 /122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22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123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24
 一、 肿瘤的命名 124
 二、 肿瘤的分类 125
 第六节 常见肿瘤 /126
 一、 上皮组织肿瘤 /126
 二、 间叶组织肿瘤 /128
 三、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129
 四、 其他类型肿瘤 /130
 第七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及上皮内瘤变/ 131
 一、 癌前病变 /131
 二、 原位癌 /131
 三、 上皮内瘤变/ 131
 四、 早期浸润癌 /132
 第八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132
 一、 肿瘤的分级/ 132
 二、 肿瘤的分期/ 132
 第九节 肿瘤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134
 一、 肿瘤的病因/ 134
 二、 肿瘤的发生机制/ 135
 第十节 肿瘤的防治原则/ 135
 第十一节 肿瘤患者的护理原则 /135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138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139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140
 二、 病理变化/ 140
 三、 病理与临床联系 /141
 四、 结局及并发症/ 141
 第二节 肺炎/ 142
 一、 概述 /143
 二、 肺炎常见类型 /143
 第三节 硅沉着病 /147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147
 二、 病理变化/ 148
 三、 病理与临床联系/ 148
 四、 常见并发症/ 149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49
 一、 概念 /149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149
 三、 病理变化 /149
 四、 病理与临床联系 /150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150
 一、 鼻咽癌/ 150
 二、 肺癌 /152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56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156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157
 二、 基本病理变化/ 158
 三、 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 160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160
 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60
 二、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161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 163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163
 二、 分型、分期及病理变化 /164
 第四节 风湿病/ 166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166
 二、 基本病理变化/ 167
 三、 风湿性心脏病 /168
 四、 其他部位的风湿病变/ 168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169
 一、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69
 二、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69
 第六节 慢性心瓣膜病 /170
 一、 概述 /170
 二、 二尖瓣狭窄/ 170
 三、 二尖瓣关闭不全 /171
 四、 主动脉瓣狭窄/ 171
 五、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72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疾病/ 174
 第一节 慢性胃炎 /175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175
 二、 类型及病理变化 /175
 三、 病理与临床联系 /176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177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177
 二、 病理变化 /178
 三、 结局及并发症/ 179
 四、 病理与临床联系 /179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180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180
 二、 病理变化/ 181
 三、 类型、病变特点、病理与临床联系 /182
 第四节 肝硬化/ 184
 一、 门脉性肝硬化/ 185
 二、 坏死后肝硬化 /187
 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188
 一、 食管癌 /188
 二、 胃癌/ 190
 三、 大肠癌/ 192
 四、 原发性肝癌 /194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疾病 /197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197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199
 二、 类型、病变、病理与临床联系/ 199
 第二节 肾盂肾炎 /203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203
 二、 类型、病变、病理与临床联系/ 204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205
 一、 肾细胞癌/ 206
 二、 膀胱癌 /207
 第十四章 传染病/ 209
 第一节 结核病 /210
 一、 概述/ 210
 二、 肺结核病 /212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15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216
 二、 病理变化/ 216
 三、 病理与临床联系 /217
 第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18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218
 二、 病理变化 /219
 三、 病理与临床联系/ 219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220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1
 二、 类型及病理变化 /221
 三、 病理与临床联系/ 222
 第五节 手足口病 /222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2
 二、 病理变化 /223
 三、 病理与临床联系 /223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 224
 一、 梅毒 /224
 二、 淋病/ 226
 三、 艾滋病/ 226
 四、 尖锐湿疣/ 228
 第七节 狂犬病/ 228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9
 二、 病理变化 /229
 三、 病理与临床联系/ 230
 附录 /232
 实验指导 /232
 实验一 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32
 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33
 实验三 炎症/ 234
 实验四 肿瘤/ 236
 实验五 呼吸系统疾病/ 237
 实验六 心血管系统疾病 /238
 实验七 消化系统疾病/ 240
 实验八 泌尿系统疾病 /241
 实验九 传染病 /242
 教学大纲(参考/ 244
 主要参考文献 /260
 |  
         
          | 內容試閱: |   
          | 病理学基础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第4 版《病理学基础》主要适用于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材编写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精神,落实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推进融合教材建设,以就业和升学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以实用、好用、够用为尺度。 本教材在充分把握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基础上,突出体现病理学基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针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特定目标、特定对象、特定学制,力求做到贴近学生、贴近临床、贴近岗位、贴近社会,使本教材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发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作用。
 与第3 版教材相比,第4 版教材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旨在满足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需求,并为后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第4 版教材主要进行了如下调整:①原疾病概论内容从导论中独立出来成章,原导论改为绪论。②病理生理学与病理解剖学相关内容衔接编写。③常见疾病内容按系统分章编写。④在病理解剖学各论中增加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统肿瘤,传染病中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⑤补充现代医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如性传播疾病、手足口病等。⑥删除了与病理学基础教学内容不相适应的原附录。
 本教材是纸数融合教材,使病理学基础的教与学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可视化、情景化和生活化,以满足学生线上、线下学习需求。教材设置数字内容,学生在学习纸质教材的同时,可通过扫描纸质教材章首二维码进行数字内容的同步观看和学习。数字内容包括课件、典型图片、动画、微课及自测题等。
 本教材的特点及创新:①教材严格按照护理专业病理学基础的课程标准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②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每章设置工作情景与任务,用于教学;设置知识链接、章末小结、思考与练习等,增加本教材的知识性、适用性和趣味性。③紧密联系临床,紧扣护理专业,将每一种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联系起来。④注重病理学基础与前期医学基础学科和后续护理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⑤准确、合理地应用各种图表,尤其是彩图,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⑥数字内容选取了自制的动画和微课,以便于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线上学习。⑦为力求使本教材活泼生动、易学易会,实验内容中增加了数字扫描切片。典型、优质的教学切片,以数字扫描切片的形式用于纸数融合教材和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供学生对各种常见病变进行观察和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旨在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病理学基础实验课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
 本教材得到了全体参编院校、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全体编者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精力和时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由于时间紧张和水平所限,本教材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或不当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以便及时进行修订。
 黄晓红 周士珍
 2022 年11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