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做事的逻辑(专享版)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售價:HK$ 
			218
 
  《 
			人形机器人 技术、产业与未来社会 全景式解读人形机器人时代的技术密码与未来蓝图
			》
 售價:HK$ 
			505
 
  《 
			暗黑历史书系·罗马帝国
			》
 售價:HK$ 
			449
 
  《 
			英语同义词辨析大词典
			》
 售價:HK$ 
			1367
 
  《 
			三井帝国在扩张——揭开日本财团的经营秘籍
			》
 售價:HK$ 
			398
 
  《 
			新时代的阿尔戈英雄:人才流动与创新扩散(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454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704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356
 
 
 | 
         
          | 編輯推薦: |   
          | 公文写作图书是市场上比较热销的实用性书籍。一般的公文写作多比较中规中矩,从理论和案例结合的角度来写,强调模仿参照。而本书是从语言高度凝练的经典金句的角度切入,从领悟政策精髓、迅速规范出彩地提升公文写作能力出发而撰写,强调查阅的便捷性,是作为工具书来操作的。 |  
         
          | 內容簡介: |   
          | 增强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一种“硬本领”,更是党务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锤炼笔力、妙笔生花的关键在于积累。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务工作者增强笔力、写好公文,本书依据党和国家有关精神和要求,分家国、形势、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法治、创新、军事、外交11个主题,精选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家风建设、为政以德、廉以立身、民惟邦本等55个方面的经典金句,展开深入解读、生动讲解,并详细介绍运用方法和写作技巧,包括每一句金句的原文、出处释义、运用指导、示例等,集指导性、参考性、实用性于一体,对于提升公文质量、丰富表达形式、增强文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一本题材广泛全面、素材丰富经典、方法高效实用的公文写作工具书。
 |  
         
          | 關於作者: |   
          | 官蕊,火箭军指挥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党的创新理论教学科研工作,在核心期刊及其它正式刊物发表理论文章近百篇。主持和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的各类科研项目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两项,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主持和参与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金盾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共产党廉政简史》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年版等多部著作。 |  
         
          | 目錄: |   
          | 第一章 家 国 第一节 坚定信仰
 第二节 理想信念
 第三节 党性修养
 第四节 铁肩担道义
 第五节 家风建设
 第二章 形 势
 第一节 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第三节 常怀忧患之思
 第四节 大局观观大局
 第五节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第三章 经 济
 第一节 国家富强
 第二节 勤俭节约
 第三节 艰苦奋斗
 第四节 以身许国
 第五节 为民恤困
 第四章 政 治
 第五章 文 化
 第六章 社 会
 第七章 生 态
 第八章 法 治
 第九章 创 新
 第十章 军 事
 第十一章 外 交
 |  
         
          | 內容試閱: |   
          | 1.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出处: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主术训》。
 原文: 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释义: 人如果没有向善的志向,即使非常勇毅果敢也必将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而失败。
 【运用指导】
 树立远大而高尚的志向,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只有立善志、存善念,最终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必将伤人伤己。《淮南子·主术训》是专门探讨君王如何治理国家的一篇文章。从其中的主要观点看,它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儒家“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先秦法家的历史进化观念。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用于强调立“善志”的重要性,使用在文中的位置也比较灵活,没有太大的局限性。
 【示例】
 以为拥有权力、财富或名气这些“附加之物”,便会身价大涨、“分量”大增。古人云:“人无善志,虽勇必伤。”如果我们将心思都用在追求升官发财、功名利禄上,最终只会落得个越“勇”越“伤”的下场。
 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
 原文: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释义: 一个人越是遭遇艰难困苦的时候越应当坚定意志,绝不抛弃自己远大而高尚的信仰。常用以鼓励个人遭遇逆境时应该具有奋起向上的精神状态。
 【运用指导】
 在逆境中坚守远大志向,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始终倡导的一种高尚品德。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九月初九,时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牧的阎伯屿在滕王阁上宴请群僚和宾客。王勃因前往交趾(今越南)看望自己父亲时途径此处而参加了盛会,为滕王阁即席而作了一篇诗序《滕王阁序》,使之流传千古。作者将“穷”与“青云之志”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两者间的强烈对比将个人的家国情怀生动的展现了出来。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用途比较广泛,既可以用于鼓励个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应当始终坚持远大志向,也可以勉励某个单位或行业在逆境中艰苦奋斗、勇立潮头。
 【示例】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虽然当前各种条件异常艰苦,但这绝不是我们放弃梦想的理由。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出处: 北宋·苏轼《晁错论》。
 原文: 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释义: 自古以来凡是能够成就不朽功业的人,不仅必须具备出类拔萃的才能,而且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运用指导】
 《晁错论》是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或六年(1061)成文并呈与朝廷的一篇文章。作者有感于当时文恬武嬉、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跳出了以往“晁错之死,人多叹息”的观点,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晁错献策削藩却被腰斩的原因,提出了“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的主张,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用于鼓励个人或群体坚守信仰、顽强拼搏、永不气馁的语境中。
 【示例】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对于广大青年来讲,只有超世之才和坚忍不拔之志皆俱,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