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296
			 
			 
	
			  
			《 
			怪诞行为学·漫画版——管好零花钱
			》 
			 售價:HK$ 
			214
			 
			 
	
			  
			《 
			甲子园 高校棒球100年与近现代日本
			》 
			 售價:HK$ 
			301
			 
			 
	
			  
			《 
			20世纪20年代日本侵华研究(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售價:HK$ 
			755
			 
			 
	
			  
			《 
			物联网漏洞挖掘与利用:方法、技巧和案例
			》 
			 售價:HK$ 
			505
			 
			 
	
			  
			《 
			家族财富管理:永续繁荣的智慧体
			》 
			 售價:HK$ 
			347
			 
			 
	
			  
			《 
			让我留在你身边升级新版
			》 
			 售價:HK$ 
			286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755
			 
			 
	
 
      | 
     
      
      
         
          | 編輯推薦: | 
         
         
           
            精选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优秀成果,
 讲述海外华人在新时代的精彩故事,
 呈现海外华文创作的新面貌,
 传播中华文化,延续文化记忆,
 促进凝聚世界文化力量的文学共同体的建构。
           | 
         
       
      
      
      
      
         
          | 內容簡介: | 
         
         
          |  
            书中的二十三部短篇小说如同华文文学的多彩窗户。通透这一扇扇窗户,我们可以从《隔离》《离天国最近的隔离地》《天笼》看到疫情下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独特景观;从《铁芬妮,以及不确定的卧室》《黑石榴小镇》《哀矜之时》读到小人物为了生存而进行的苦苦挣扎;从《文身的女人》《鹭鸶姐姐》《绿寡妇》《小吉》看到东西方差异中独行者生存的艰难……当然还可以读到作者们笔下的故乡风物、人情冷暖。这些短篇小说是2020-2022年海外华文短篇小说精品的代表。
           | 
         
       
      
      
      
         
          | 關於作者: | 
         
         
           
            主编简介:
 方忠,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职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江苏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学术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华文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等多项,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雅俗汇流》《20世纪台湾文学史论》《台湾通俗文学论稿》《郁达夫传》《台湾散文纵横论》《多元文化与台湾当代文学》《台湾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传统》等著作十余部。
 顾问简介
 卢新华,原籍江苏南通,现居美国加州。1978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时发表短篇小说《伤痕》,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该作品也成为“伤痕文学”代表作之一。随后出版中篇小说《魔》、长篇小说《森林之梦》等。出国留学后,又先后出版有中篇小说《梦中人》,长篇小说《细节》《紫禁女》《伤魂》,长篇随笔《财富如水》《三本书主义》等。现为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
           | 
         
       
      
      
      
         
          | 目錄: 
           | 
         
         
           
            目 录
 001/亚得里亚的墓碑  [美国]冰 河
 024/东四香椿  [美国]陈 九
 057/木棉花儿开  [美国]陈 谦
 090/和妹妹最后的日子  [日本]陈永和
 110/樱花猫  [日本]春 马
 125/13号地铁  [奥地利]方丽娜
 141/绿寡妇  [德国]海 娆
 152/第三位幸运者  [德国]刘 瑛
 176/小 吉  [美国]柳 营
 208/黑石榴小镇  [加拿大]陆蔚青
 221/文身的女人  [荷兰]梦 娜
 240/曾经的音乐  [美国]沙 石
 254/隔 离  [加拿大]山 眼
 278/鹭鸶姐姐  [美国]唐 颖
 292/哀矜之时  [美国]夏 周
 314/假装在西贡  [英国]王 梆
 345/西城故事  [澳大利亚]武陵驿
 368/故 乡  [加拿大]薛忆沩
 390/谋 杀  [美国]应 帆
 401/铁芬尼,以及不确定的卧室  [加拿大]宇 秀
 424/天 笼  [匈牙利]余泽民
 450/马德里城郊的夜晚  [西班牙]赵 彦
 466/离天国最近的隔离地  [加拿大]曾晓文
           | 
         
       
      
      
      
         
          | 內容試閱: 
           | 
         
         
           
            亚得里亚的墓碑
 [美国]冰 河*
 一
 斯科特·诺亚喝完第二杯咖啡后买了单,披上风衣走出了格里斯卡餐厅,他的眉间堆着乌云,却不是因为一晚的失眠……她再一次爽约,没有给自己打来电话。
 他在热闹起来的街边左顾右盼,像迷失于其中的游客。观光电车咣咣咣地开过,像从二十世纪开来的——她此刻可能正漫步于斯普利特古城,或是坐在扎达尔的海风琴台阶上聆听大海。她一定也在想他,看着橱窗玻璃里的自己,他对此深信不疑。浓烈的咖啡让他浑身发热,幸福感像海上的云一样升起来,这使他泛过一阵战栗,也感到无根的轻飘。他点起一支烟让自己平静着,鸽子们被他弹下的烟灰引得蜂拥而来,打得羽毛乱飞,最后咕咕地埋怨着走开——他何尝不是这些鸽子,她只撒下了希望的碎屑,他却以为那是爱情。
 四月的阳光钻出云层,照亮了瑞典学院铜绿色的尖顶。他每次走向这座建筑都会满怀激动,像去打一场棋逢对手的官司。很多人对他当选学院的终身委员嗤之以鼻,记者们更是老鼠一样刨着他的花边儿,比如他曾和一位民事官司的委托人上床什么的,但这无损于他的声誉,反倒令他更为人所知。他是瑞典学院贿赂丑闻后补选的最后一个委员,和众多终身研究语言、戏剧、诗歌和教育的委员不同,他的专业是法学研究和诉讼,要不是那个丑闻导致五位委员愤而“离家出走”,一位委员又刚好离世,他这个年轻的法学家绝无可能成为十八名终身委员之一,还被选为本届文学奖初选委员会的五名委员中的一员,当时这就像一个玩笑。
 来到学院大门的时候,大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他停下身回望海岸,看白色的帆船出海,看胖墩墩的电轮起锚,看深蓝色的海面涌着白花花的浪,他不由得想诵念一段给她写下的诗句,但很快打消了这念头。门卫正对他面带微笑,这左耳朵被海鸥啄掉一角的家伙有一根长舌头。黑色的大铁门慢慢合上,诺亚将烟头拧灭在古老的大理石花盆中,昂头走进了学院的圆拱木门,他最擅长唇枪舌剑,今天要和其他四位委员吵个底翻天——这定是奥丁神的安排,他之所以要干那么多年枯燥的律师工作,就是为了今天说服大家,让爱丽丝·伊娃进入最后的小名单,并获得2049年诺贝尔文学奖。
 “嘿,斯科特,你看着可真精神,是有什么好事儿了吗?”学院委员汉斯从卫生间出来,瘦弱的他像一条挤出箱缝的扁鱼。他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却有个尖的下巴,绿色的短款领带让他的脸像拉了秧的黄瓜那么难看。
 “别开玩笑了,律师楼的事情全耽误不说,你们非要把我这个门外汉选进初选委员会,结果就是让我这个月睡不了一个好觉。”诺亚谨慎地说。他总觉得这位被捧成北欧诗歌巨人的汉斯名不副实,其诗作平庸矫情,艳丽如满地的郁金香,圈里被极尽吹捧,圈外其实无人问津,他的作品全靠质感强烈又讳莫如深的封面招徕关注。但汉斯脑壳灵光,博闻强记,能用五六种语言创作,只要麦克风不关,这位成功的社会活动家就能口若悬河——汉斯与自己同一年被选入瑞典学院,一度也备受争议,而诺亚成了他的挡箭牌,这位诗人和他相比已经算“德高望重”,因此不会像他人那样对诺亚鼻孔朝天。
 “你要学会享受它,你不觉得审评和挑选这些作品是一件有趣的事吗?”汉斯总是处于奇特的亢奋,仿佛每天都有一场新鲜的约会,这一点诺亚自愧不如。女儿不理他,老婆告他的官司已是第三个年头,法官似乎故意与这位知名律师作对,总之简直是一团糟。而放浪形骸的汉斯却活得如鱼得水,在厕所里撒尿都哼着歌,据说他最近搞定了一个法国美女出版商,他那老掉牙的诗集又要再版了。
 “汉斯,我毕竟不像你那么了解文学和诗歌。”他客气地说。
 “不不不,亲爱的斯科特,你千万不要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管你挑了哪五个,最后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理由。”汉斯拉着他的胳膊走上旋转楼梯,黄褐色的眼睛闪烁着,像发现了他的秘密。
 “看来你已经有自己的名单了是吗?”诺亚闪躲着他的眼。
 汉斯哈哈一笑,“你知道吗?莉莉丝委员早就确定了她的名单,你猜怎么着,她拿掉了爱丽丝·伊娃,认为这位爱沙尼亚作者的文字有复制托卡尔丘克和福克纳的嫌疑;波尔曼还未置可否,但她说《亚得里亚的墓碑》这本书让她简直憎恨起自己的性别,说它是一本打扮成新性别主义的种族主义小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诺亚暗自惊讶,微笑还停在脸上,“学院明确规定初选委员之间不得就此进行交流,以保评选的公正。”
 “我只说她们说过这话,又没说是对我说的。”汉斯狡黠地笑着,“咱俩毕竟是同一批入选委员,别让那些老家伙们看了笑话,你知道他们为何要选你吗?就是因为你是可以被否定的。”
 “我不太懂你说的话……”诺亚的确有些困惑,汉斯到底要说什么呢?
 “我的朋友,我认为爱丽丝·伊娃又写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理想主义作品,你要知道凭三部小说就能到达如此高度的作家少之又少,全球众多知名文学评论家都对它百般赞誉,这种事从没有过。可是她似乎处于文学世界之外,甚至连个固定的文学编辑都没有,而那十九位入选作家及其代理人间谍一样穿梭在斯德哥尔摩。”他忽然在楼梯的中间停下来,“斯科特,很多人都想将这位文学素人挤出最后的名单。”
 “可是,这并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事呀?就算五人小名单定了,委员会会议也可以否定我们的决定,更别说学院了。”诺亚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竟然与自己意见一致,但汉斯既然先摊了牌,自己就没必要告诉他心中所想。对手少了一个,诺亚一阵高兴,又纳闷起那俩丑陋的老妖婆来,他深信她们将伊娃视为眼中钉并非因其作品,只是因为她……太美了。第五位初选评委——七十多岁的夏加尔的意见便至关重要,他将决定伊娃是否能进入最后的五人名单。那老家伙是个活生生的怪物,就是他在去年拍着桌子说服委员们不能让中国某作协主席当选诺奖,因为那是对文学的侮辱——真是天晓得,他为何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可怜的汉斯,你不是爱上这个姑娘了吧?”诺亚对汉斯恶心起来,这个花花公子怎么有资格喜欢伊娃的小说?他挤出了一副律师的笑,悄悄握紧的拳头却想去砸汉斯的脸。
 “这样的女人谁不爱呢?”汉斯享受地摇着头,“她美得浑然天成,我甚至觉得她要不是这么美,根本写不出那样清澈的文字,斯科特,人类文学史上从没有如此美丽的女作家。”
 汉斯说得倒是没错,这也是她打动自己的原因之一。她名不见经传,近三年的几本小说出版后并未畅销,却一一在全球文学界引起了巨震,在此之前她只写过几个并无惊艳的短篇、几十首质量平平的诗。在记者的电话访谈中,她说自己从没有将文学视为什么生命,那部《亚得里亚的墓碑》也只是游历生活中的灵感一现,是她对人类情感的一种臆想和自我投射,实在不值得世界文学界对她给予如此的关注……他忽然想到了什么。
 “汉斯,你见过爱丽丝·伊娃?”
 “哦是的,去年我就见过她,在一次耶路撒冷的诗歌朗诵会上,她远远地坐在会场的后面,但我还是注意到了她,于是会议之后我去和她搭讪,那时候她还不为人所知,嗯……但是最近我找不到她了,她似乎在神游世界,真是个有趣的女孩子。”汉斯躲闪着说。
 这真令诺亚一阵反胃,他还以为爱丽丝不近人间烟火,怎么会去参加汉斯的诗歌会?他感到一阵羞辱,也不敢就此追问下去。
 “你真该见一见她,你会被她彻底折服的。”汉斯说。
 美丽女子的谦虚就像丑女人的自恋,杀伤力是两种极端,虽然有十几位提名人和机构提名了她,也不见她出来说些什么。她的个人主页简单而质感强烈,记录着她周游世界的剪影。她出色的摄影能力甚至超过顶尖的摄影师,而照片里的人物只有她自己。她将裸体的自己融进环境,用小型拍摄机器人完成记录。在冰岛的火山河流间,在蒙古的碧绿草原上,在撒哈拉沙漠的沙丘里,在瑅其卡玛草原的狮群之中,在伊拉克庞大的墓群中,处处留有她那美丽而令人怜爱的身躯。他不得不承认她的书俘获了他的灵魂,而她的这些照片俘获了他的心,上帝呀,她为何不是在街角的咖啡厅和自己认识?她早晚会被举世皆知,被无数个汉斯这样猥琐的家伙爱着,这令他感到深深的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