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NT$
649.0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NT$
484.0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售價:NT$
380.0

《
攻金之工:早期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金属艺术
》
售價:NT$
6528.0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NT$
254.0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NT$
806.0

《
心学的诞生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讨论20世纪50年代至今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自50年代以后,上海电影加入了对于工业化的现代性国家想象,巨量的工业题材作品喷涌而出,“公共性”成为这种工业化的基本逻辑,是百多年来城市现代性表达的重要部分。新时期以后,经历了“伤痕”主题与“改革”主题,电影中的“上海”,既有城市化高速运转中的各种城乡扭结,也有全球化背景下的“魔性”图景。后者的强烈表达,还促发了对于旧上海的物质、消费忆念,产生了大量的“怀旧”影像。不同时期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了国人的一部城市现代性认知历史。
|
關於作者: |
张鸿声,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社会兼职有北京市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民盟北京市宣传委员会主任等。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化、文艺形态与媒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城市题材文学研究》等若干项,主持部基地重大项目《全媒体时代文艺形态变迁研究》等,出版《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文学中的上海想象》《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北京叙述:帝都、家园与现代性》《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等学术专著、教材十余部,主编《北京文学地图》《上海文学地图》《南京文学地图》《苏州文学地图》《杭州文学地图》等多部图书,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
|
目錄:
|
绪论
第一节研究动因
第二节研究现状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国现当代电影中的城市形象与特征
第一节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的城市现代性
第二节海派电影文本中的上海
第三节上海文学与电影发展概况(1949—1976年)
第四节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上海电影与城市叙述
第二章社会主义城市的“公共性”想象
第一节私性生活的资产阶级想象
第二节“公共性”:生活的意义化和组织化
第三节公共意义上的空间与时间
第四节公共性人格的伦理化
第三章工业题材与国家工业化的想象
第一节巨型规模的工业题材电影生产
第二节工业主义逻辑的建立
第四章本土影人眼中的上海今昔
第一节现实上海想象中的城市形象
第二节历史上海想象中的城市形象
第五章域外文本生产者的现实上海想象
第一节未完成的现代化:境外生产者的“外来者”叙述
第二节轻重兼顾的城市奇景:沪外生产者的“外来者”叙述
第三节缺席的“外来者”:域外生产者眼中的现实上海
第六章域外文本生产者的往昔上海想象
第一节“东方魔都”:境外生产者的“外来者”视角
第二节城乡并置的上海怀旧:沪外生产者的“外来者”视角
第三节缺席的“外来者”:域外生产者眼中的往昔上海
附录一1949—1976年中国电影中涉及上海城市形象的影片列表
附录二1977—2014年中国电影中涉及上海城市形象的影片列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