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让我留在你身边升级新版
			》
 售價:HK$ 
			286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755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296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352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857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301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500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403
 
 
 | 
         
          | 編輯推薦: |   
          | 本书涉及的知识面广,编排时充分考虑了教学的特点与需要。 本书各章都精心安排了习题、实验与思考环节,实操性强,把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概念、理论和技术知识融入实践中,帮助读者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
 附录介绍了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几何效应和39×39矛盾矩阵,提供了部分问题的参考答案。
 配套提供电子课件、习题集、教学进度表、实验与思考。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共15章,包括什么是创新、解决发明问题的传统方法、创新思维与技法、批判性思维方法、TRIZ创新方法基础、无所不在的发明创造、提高系统协调性的发明原理、消除有害作用的发明原理、改进操作和控制的发明原理、提高系统效率的发明原理、用矛盾矩阵解决技术矛盾、用分离方法解决物理矛盾、S曲线与技术系统进化、科学效应及其运用、用TRIZ解决发明问题等内容。本书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浅显易懂,理论联系实际,编排时充分考虑了教学的特点与需要。本书附录A~附录D分别介绍了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几何效应和39×39矛盾矩阵。 本书各章都精心安排了习题、实验与思考环节,实操性强,把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概念、理论和技术知识融入实践中,帮助读者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作为学习辅助,附录E提供了部分问题的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个专业学习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TRIZ创新方法的应用型主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或作为继续教育的教材。
 |  
         
          | 目錄: |   
          | 前言 课程教学进度表
 第1章什么是创新
 11发明与创新
 111发现和发明
 112创造与创新
 113典型问题和非典型问题
 12科技创新体系
 121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122创新文化与环境
 123创新发展
 13知识创新的内涵
 131知识创新的特征
 132形式与能力
 133知识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源泉
 14技术创新的定义
 15管理创新及其四个阶段
 151管理创新的内容
 152管理创新的四个阶段
 153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
 【习题】
 【实验与思考】熟悉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
 第2章解决发明问题的传统方法
 21试错法
 22头脑风暴法
 221头脑风暴法的组织
 222头脑风暴法基本规则
 223头脑风暴会议成员
 224头脑风暴法的实施与使用技巧
 225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
 23形态分析法
 231形态分析法的特点
 232形态分析法的步骤
 233形态分析法的优缺点
 24和田十二法
 【习题】
 【实验与思考】头脑风暴法实践
 第3章创新思维与技法
 31思维定式
 311从众型思维定式
 312书本型思维定式
 313经验型思维定式
 314权威型思维定式
 32创造性思维方式
 321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322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323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324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33创造性思维技法
 331整体思考法
 332多屏幕法
 333金鱼法
 34因果分析法
 341“五个为什么”分析法
 342鱼骨图
 35资源分析法
 351资源的分类
 352资源分析步骤
 【习题】
 【实验与思考】创造性思维技法的实践
 第4章批判性思维方法
 41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411思考者的技能
 412培养好的思维方式
 413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42批判性思维的演进
 421演进过程
 422社会影响
 43思维的公正性
 431批判性思维的强弱
 432思维公正性的七个特质
 433推理无处不在
 434思维元素
 44批判性思维的六个阶段
 【习题】
 【实验与思考】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工具
 第5章TRIZ创新方法基础
 51TRIZ起源与发展
 511理论体系
 512发展历程
 52TRIZ重要概念
 521技术系统
 522功能
 523矛盾与冲突
 524物场模型与标准解
 525理想度、理想系统与终理想解
 53TRIZ核心思想
 54理想化方法的应用
 【习题】
 【实验与思考】终理想解方法的实践
 第6章无所不在的发明创造
 61发明的创新水平
 62发明的五个级别
 621第1级发明
 622第2级发明
 623第3级发明
 624第4级发明
 625第5级发明
 63发明级别划分的意义
 64不同级别发明的典型案例
 65TRIZ的40个发明原理
 【习题】
 【实验与思考】熟悉TRIZ的5个发明等级
 第7章提高系统协调性的发明原理
 71分割原理(1)
 72局部质量原理(3)
 73不对称原理(4)
 74合并原理(5)
 75多用性原理(6)
 76嵌套原理(7)
 77重量补偿原理(8)
 78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30)
 79多孔材料原理(31)
 【习题】
 【实验与思考】熟悉“嵌套”发明原理
 第8章消除有害作用的发明原理
 81抽取原理(2)
 82预先反作用原理(9)
 83预补偿原理(11)
 84减少作用的时间原理(21)
 85变害为利原理(22)
 86改变颜色原理(32)
 87同质性原理(33)
 88抛弃与再生原理(34)
 89加速氧化原理(38)
 810惰性环境原理(39)
 【习题】
 【实验与思考】小组活动:消除有害作用的发明原理
 第9章改进操作和控制的发明原理
 91等势原理(12)
 92反向作用原理(13)
 93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原理(16)
 94反馈原理(23)
 95中介物原理(24)
 96自服务原理(25)
 97复制原理(26)
 98廉价替代品原理(27)
 【习题】
 【实验与思考】小组活动:改进操作和控制的发明原理
 第10章提高系统效率的发明原理
 101预操作原理(10)
 102曲面化原理(14)
 103动态化原理(15)
 104维数变化原理(17)
 105振动原理(18)
 106周期性作用原理(19)
 107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理(20)
 108机械系统替代原理(28)
 109气动与液压结构原理(29)
 1010参数变化原理(35)
 1011状态变化原理(36)
 1012热膨胀原理(37)
 1013复合材料原理(40)
 【习题】
 【实验与思考】小组活动:提高系统效率的发明原理
 第11章用矛盾矩阵解决技术矛盾
 111什么是技术矛盾
 1111技术矛盾的定义
 1112改善与恶化的矛盾参数
 1113改善是指“功能”的提升
 11239个通用工程参数
 113矛盾矩阵
 114利用矛盾矩阵解决技术矛盾过程
 1141分析技术系统
 1142定义技术矛盾
 1143解决技术矛盾
 【习题】
 【实验与思考】应用矛盾矩阵获取问题解决方案
 第12章用分离方法解决物理矛盾
 121什么是物理矛盾
 122定义物理矛盾
 123解决物理矛盾的分离方法
 1231时间分离
 1232空间分离
 1233条件分离
 1234系统级别上的分离
 124将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
 【习题】
 |  
         
          | 內容試閱: |   
          | 研究表明,创新的先锋个人或团队——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途径,一是科学发现,二是科学仪器,三是科学方法。其中,科学方法的核心是创新方法,几乎有1/3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依靠科学的创新方法实现了研究上的突破性进展,可见创新方法对科学研究极其重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创新引领,方法必须先行。 1946年,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1926—1998)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研究工作。在以后的数十年中,他投入毕生精力,致力于创新研究。在他的带领下,苏联的几十家学校、研究部门和企业组成专门机构。他们先后分析了世界的几十万份高等级发明专利,总结出技术进化所遵循的普遍规律,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时采用的创新法则,创建了一套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技术创新的各种方法组成的理论体系——TRIZ。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从源头上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2008年,科学技术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推进TRIZ等国际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融合……特别是推动TRIZ中成熟方法的培训……”。多年来,相关工作持续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科技部门的重视和推动。
 作为一种技术与经济相关联的活动,无论是发明、创造还是革新,终都应该转化成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才能称得上是创新。阿奇舒勒提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强调通过发明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发明的实用化,这符合创新的基本定义。
 实践表明,运用TRIZ创新,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理性的逻辑思维,揭示问题的本质,确定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方向,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终抓住机会来解决问题,并开发出富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主要增加了批判性思维方法,重点介绍了发明问题的五个等级,丰富了对40个发明原理的介绍,完善了各章的习题。
 本书在编写时得到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人才开发中心、浙大城市学院、温州商学院等单位的支持。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李文龙、章小华、刘志扬、杨静、王文。欢迎教师与编者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