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2739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380
			  
			 
	
			 
			《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  
			 售價:HK$ 
			413
			  
			 
	
			 
			《 
			高句丽史
			》  
			 售價:HK$ 
			858
			  
			 
	
			 
			《 
			随他们去:别把精力浪费在无法掌控的事情上
			》  
			 售價:HK$ 
			380
			  
			 
	
			 
			《 
			聊斋志异:2025全新插图珍藏白话版(全4册)
			》  
			 售價:HK$ 
			2745
			  
			 
	
			 
			《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
			》  
			 售價:HK$ 
			930
			  
			 
	
			 
			《 
			风起红楼:百年讹缘探秘
			》  
			 售價:HK$ 
			1034
			  
			 
	
 
      
     
 
      
      
      
      
         
          內容簡介:  
         
         
           
            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是描述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指标来度量通胀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实中人们很少去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选用CPI来度量通胀;在度量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哪些因素更重要;CPI能否客观公正地反映通胀程度;等等。本书作者采用历史的、理论的、比较的方法来探索法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胀度量的问题,客观地研究和看待通胀度量背后的数据逻辑、计算方法,以及度量方式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并对各经济学流派的基本思想以及各种经济行为可能产生影响的方式进行总结概括。全书的主要观点是:通胀度量不是纯粹的经济现象,还受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政策启示在于,要规范政府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寻租行为,保持国家与市场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關於作者:  
         
         
           
            弗洛朗丝·雅尼-卡特里斯(Florence Jany-Catrice),法国里尔大学(曾为法国里尔一大)经济学教授、里尔大学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法国调节学派三大分支之一的“政治经济流派”代表人物、法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国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类”高端外国专家。近年来,致力于服务经济学、法国社会模式的转变、社会经济学与经济政策、不平等转化中的社会科学、社会再生产中的危机、社会创新与社会转型、公共统计学和政治权利、数据中的权利等研究,先后出版《财富新指标》(Les nouveaux indicateurs de richesse)、《总体绩效:资本主义新精神》(La performance totale: nouvel esprit du capitalisme?)、《经济增长值得期待吗?》(Faut-il attendre la croissance?)等专著多部。
           
         
      
      
      
      
         
          目錄  : 
           
         
         
           
            1“什么是物价指数”:统计学的考量 // 
 11导言 // 
 12物价指数的统计原理:基本指数与汇总 // 
 13各种可能的计量指数:拉斯佩尔、帕舍、费雪价格指数 // 
 14在统计学理论和实践中应用物价指数 // 
 15物价指数的构成以及CPI随时间的演变 // 
 2物价指数的政治经济学(1913—1990年) // 
 21导言 // 
 22物价指数的出现:工业活动的代理人与购买力的保证 // 
 23八代物价指数 // 
 241950—1970年:物价指数政策 // 
 25CGT指数的生命周期(1972—1998年) // 
 26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金融与政府行为 // 
 3欧洲的转折点 // 
 3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和HICP // 
 32向欧元过渡期间的物价指数 // 
 33什么是“正确的”价格通胀水平? // 
 34法国国家统计局闻所未闻的回应:在线个人模拟器的启动 // 
 4质量效应 // 
 41博斯金报告(1996)和“夸大的”通胀概念 // 
 42质量的客观化度量:各种解释与建模 // 
 43特征价格分析法:在希望和失望之间 // 
 44结论:考虑可持续发展、环境及护理类工作 // 
 5从消费者物价到“生活成本” // 
 51向生活成本指数趋同的一百年? // 
 52通货膨胀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 // 
 6“结账数据”改革 // 
 61投资大数据 // 
 62结账数据 // 
 63这些数字创新给“产品”概念带来了挑战 // 
 64“详尽”但贫乏的数据 // 
 7低估还是高估了通货膨胀? // 
 71知识制度的重要性 // 
 72“通货膨胀被高估”之说法的传播 // 
 73“通货膨胀被高估了”的说法出现 // 
 74结论 // 
 结语 // 
 索引 // 
 译后记 // 
 表11计算拉斯佩尔价格指数 // 9
 表122016年法国的CPI预算系数 // 20
 表21指数统计的一篮子的13项商品构成 // 25
 表22法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八代”演变 // 31
 表231972年CGT指数的主要商品加权情况 // 40
 图111945—2017年法国整体CPI年均增长率演变 // 21
 图211950—1975年平均工资、体力劳动工人工资、最低工资、
 零售价格的演变 // 36
 图221972—1998年CPI与CGT指数的年增长率之比较 // 41
 图231972—1998年CPI与CGT指数演变情况之比较 // 41
 图241972—1997年CGT物价指数与INSEE消费者物价指数的
 年差额(百分比差额) // 44
 图31欧元区1998—2008年HICP与欧洲家庭对通胀演变的感知
 指数的比较 // 61
 图32德国1998—2008年HICP与家庭对通胀演变的感知指数的
 比较 // 61
 图33法国1970—2016年HICP与家庭对通胀演变的感知指数的
 比较 // 62
 图342004—2016年欧盟的通胀感知、通胀预期和消费者价格
 协调指数 // 65
 图35CPI度量的12个月的通胀率、通胀感知指数(IPI)和布拉
 辛格指数 // 67
 图361959—2016年法国预先承诺支出的演变 // 69
 图37法国国家统计局的模拟器——一个虚构的例子 // 72
 图512010—2017年英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与零售价格指数
 (RPI)之比较 // 111
 
 专栏11拉斯佩尔价格指数的各种算法 // 8
 专栏12帕舍价格指数的各种算法 // 11
 专栏13国家统计历史中从价值到体量的转变 // 17
 专栏14“纯粹价格” // 17
 专栏21物价与经济政策 // 26
 专栏22数据采集 // 29
 专栏23“通胀”“生活成本”与“购买力” // 42
 专栏31COICOP分类 // 54
 专栏32家庭对通货膨胀的感知度量 // 63
 专栏33曲线的舒缓效果 // 71
 专栏41法国通胀度量与财政赤字的关系 // 79
 专栏42博斯金报告和幸福度量 // 81
 专栏43寻找标准“产品”单元 // 86
 专栏44价格效应还是质量效应 // 88
 专栏61“十亿物价项目” //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