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美国货币与财政史(1961-2021)
			》 
			 售價:HK$ 
			551
			 
			 
	
			  
			《 
			中华后土文化·万荣后土祠卷
			》 
			 售價:HK$ 
			857
			 
			 
	
			  
			《 
			植梦花园:从游走世界到回归故乡的园艺旅程
			》 
			 售價:HK$ 
			449
			 
			 
	
			  
			《 
			鲍鹏山新批水浒传(全三册)
			》 
			 售價:HK$ 
			1520
			 
			 
	
			  
			《 
			中国石窟音乐图像大典
			》 
			 售價:HK$ 
			1367
			 
			 
	
			  
			《 
			希波战争
			》 
			 售價:HK$ 
			449
			 
			 
	
			  
			《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 
			 售價:HK$ 
			500
			 
			 
	
			  
			《 
			商业盈利模式一本通 可复制的生意经 让每一分钱聪明盈利
			》 
			 售價:HK$ 
			265
			 
			 
	
 
      | 
     
      
      
         
          | 編輯推薦: | 
         
         
           
            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先生学术之大成与修学困知录
 中华文化史、历史语义学两大研究方向 
 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修学理论
 把课堂上老师们不容易讲明白的东西讲得既专业又易懂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传承中华文明传统、借鉴中国智慧、弘扬中华精神的优秀学术普及著作,收录了冯天瑜教授最新研究成果,遵循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之理路,考究文化史学基本论题,如中国文化之生成机制、发展脉络及走势、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以“文化生态”说为基旨,以中西文化互动为视野,探析中华文化源流,考究中华元典智慧,提供领略中华文化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指引。
           | 
         
       
      
      
      
         
          | 關於作者: | 
         
         
           
            冯天瑜(1942—2023),湖北红安人,著名历史文化学家。曾担任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史学会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荆楚文库》总编辑(之一)等职务。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探讨中国文化史框架构筑和明清文化史,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文化史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著有《中华文化史》《中国文化生成史》《中华元典精神》《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作品,其中《中国文化生成史》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中华文明五千年》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好书。曾获中国图书奖、jiaoyu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汤用彤学术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
  
  
 先生处世,树德立言,以生态、元典之论,独秀前哲。考析华夏文脉,究探先贤骊渊;述上哲之诰,益后辈之思;观澜索源,振叶寻根;钻仰中外交流之脉络,昭晰古今发展之源流;察人文以成化,固彝宪而生知,嘉惠学林,渊哉铄乎!荣膺兹奖,当之无愧! 
   ——2019年“汤用彤学术奖”评冯天瑜
           | 
         
       
      
      
      
         
          | 目錄: 
           | 
         
         
           
            壹 文化史片议
 壹 文化史片议
 古典生态智慧的现代价值及其限定 / 2
 “五伦”“三纲”分梳 / 13
 “劳心”与“劳力”的离合变迁 / 24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42
 贰 历史语义学
 中国衍为国名历程 / 74
 “革命”概念的迁衍建立 / 92
 “科学”概念的古今转换与中外对接 / 121
 “共和”内涵的衍生发展 / 133
 叁 中华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说 / 148
 农耕文明思维探略 / 158
 循环论与循环经济 / 171
 试析“李约瑟悖论” / 176
 “中国世纪”说当缓议 / 184
 肆 明清文化五百年
 “集古”与“萌新” / 194
 明代理学流变考 / 206
 明清之际文化近代性初萌——以徐光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例 / 226
 晚清新教传教士译业述评 / 238
 近人对传统文化的两极评判 / 250
 伍 中日文化交际
 中日何以“两千年玉帛”“一百载干戈” / 264
 汉字文化对日本的深广影响 / 271
 近代日本新语入华评议 / 288
 中日间关于对方国情的“信息不对称” / 302
 近代日本中国调查的历史警示与文献价值 / 308
 陆 问学历程
 修学三门径:义理—考据—辞章 / 324
 庭教记略 / 332
 未成文的家训 / 335
 “住读”湖北省图书馆八年记 / 338
 “看家书” / 3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