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1010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403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 
			 售價:HK$ 
			39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347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500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230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48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658
			 
			 
	
 
      | 
     
      
      
         
          | 編輯推薦: | 
         
         
           
            1、这是资深老秘立足实战、从实践中打拼出来的真经验,不花哨,不绕圈,是真传授!
  全书内容全面,既有各类公文文体的分类概述,又对写作的每一环节,如知识准备、写作立意、结构安排、撰写润色到修改完善等步骤进行贴心指导,还从“大手笔”的高度,传授文秘人员提升职业素养和个人修养的技巧,是文秘工作者的进阶宝典。
 2、作者的个人经历,既是写稿者,又是用稿者,能从写稿和用稿两个视角提供经验。双重视角,双重体会!
  作者有多年秘书工作经历,深谙公文写作面临的各种困惑,熟知打造高质量文稿的要点与难点,其宝贵经验对文稿撰写与打磨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时,作者有多年领导工作的经历,能从领导用稿的高度,对各类文稿提出要求,也从另一视角对秘书工作进行指导。
  怎样才能写出以文辅政的文稿?怎样才能做好秘书工作?都能在此书找到答案!
           |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位资深老秘书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公文写作指导书。本套书为修订再版,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重大升级,不仅重组了全套书的写作结构,使其逻辑更严密,还增加、删改或替换了大量案例,与时俱进地修正部分论点,使论述更严谨、全面。篇幅也由原来的四册变成五册,分别为基础篇、方法篇、语言篇、磨砺篇和修改篇。
  磨砺篇超越公文写作的具体技法范畴,侧重于写作之外的心性修炼和个人修养,对公务写作者个人成长和全面提升职业素养进行专业指导。作者以丰富的职场阅历和实战经验为抓手,解析文秘职务写作者个人素养对文稿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用自己的成长经历,阐述从稚嫩新人成长为职业写作大手笔的得失经验,既有初入职时的困惑、懵懂与心酸,也有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其中大量涉及文秘人员的具体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站在文秘写作者和主政领导两种视角对文稿写作提出要求。它是文秘工作者修炼心性与笔力的指导书。
           | 
         
       
      
      
      
         
          | 關於作者: | 
         
         
          |  
            谢亦森,江西人,文学学士,先后在政法、党委、纪检机关从事秘书工作多年,并先后担任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及省人大副主任兼省总工会主席等职。在中办《秘书工作》撰写专栏约稿36篇,代表作有《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系列。
           | 
         
       
      
      
      
         
          | 目錄: 
           | 
         
         
           
            第一章练好“看家本领” / 001
 1.走出“为文而文”的误区 / 003
 2.为了那份丰厚的“回报” / 009
 3.弄斧敢向班门前 / 014
 4.在“比较”中成长 / 020
 5.做事依东 / 022
 6.“角度”的奥妙 / 025
 7.让笔头“快”起来 / 028
 8.“兵位帅谋”练真功 / 031
 9.政研室的昼夜静悄悄 / 037
 10.话说“干货” / 042
 11.“放松”的感觉很美 / 047
 12.寻求那一抹亮色 / 051
 链接一探寻提高公文写作能力的奥秘 / 057
 链接二关于讲话稿写作的几点体会 / 062
 第二章功夫在诗外 / 075
 1.知识:永远的“恐慌” / 076
 2.打造出色的记忆力 / 0803.让实践为我们支“真招” / 085
 4.假如杨修还活着 / 090
 5.享受真话 / 093
 6.在反刍中成长 / 097
 7.“迎合”的学问 / 102
 8.爬格子的幸福感觉 / 107
 9.给自己留点儿浪漫 / 111
 10.传承,让我们更优秀 / 119
 第三章领导与写作 / 126
 1.笔杆子:众里寻他千百度 / 126
 2.当好“良师”育“高徒” / 132
 3.“忧信息”之忧 / 136
 4.执政者须善于执笔 / 140
 5.“会海”沉浮 / 145
 6.难得“简单” / 149
 7.改进文风,向我开炮 / 155
 8.让“金点子”闪闪发光 / 159
 链接互动实录 / 163
 第四章“笔力”与“心力” / 188
 1.难解难分“秘书缘” / 188
 2.把感动留住 / 195
 3.寂寞中的风景 / 2014.俯仰之间 / 207
 5.把批评当财富 / 212
 6.低处的高度 / 216
 7.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 / 222
 8.秘书“十忍” / 228
 9.秘书“十不” / 235
 10.秘书“十戒” / 249
           |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练好“看家本领”
  才华横溢、文思泉涌的优秀笔杆子如同楚楚动人的美女,无论走到哪里都引人注目、招人喜欢。而且,这种能力还能成为从政的利器、终生受用的财富。你练好了吗?
  
  秘书,一份什么样的职业?
  这是一份崇高而神秘的职业。西方“秘书”一词源于拉丁文secretaries,原意为“可靠的职业”。英语中“秘书”一词为secretary,意为“从事秘密工作的人”。《辞书》解释:秘书的主要职责是协助领导人综合情况、调查研究、联系接待、办理文书和交办事项,是领导的助手、参谋和事务处理者。美国《韦氏秘书手册》还说:“秘书已经成为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一道桥梁。”
  这是一份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有人称之为现代社会的第361行。有人将其艰苦程度与挖煤、打铁、烧木炭相并列。有人借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R.亚历克·麦肯齐在其专著《新时间管理法》中所说的一段话来说明秘书的任职条件有多么苛刻:“她必须具备外交家的机智、骡子的忍耐、变色龙的隐蔽、推销员的热情、太阳的守时、光的速度、修女的忠诚、犀牛的脸皮、爱因斯坦的头脑、母亲的同情和无止境的忍耐。”还有人总结说,秘书必须是“四型”干部:一是学习型,一天到晚除了写稿子就是啃书本、啃文件;二是秀才型,能说会写,各种各样的稿子都能对付;三是研究型,积累大量信息和素材,多思善谋;四是全能型,不仅会写文章,还会跑腿办事、协调各种关系。
  上述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秘书应具备的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还是写作能力。人们评价一位文字秘书称职不称职、优秀不优秀,首先也是看他笔杆子过硬不过硬。为什么呢?
  首先,笔杆子是知识和才华的象征。秘书通常被称为“秀才”,而“秀才”在人们心目中又是那种知书识礼、能写会说的形象,古往今来都备受尊敬。知识是写作的不尽源泉,写作是知识的外在表达。很难想象,一个知识贫乏的人能写好文章,一个不会写文章的秘书能成为人们认可的好秘书。
  其次,笔杆子是领导者决策理政的参谋助手。任何领导机关和领导个人行使领导职能、开展领导活动,都离不开公文写作,离不开得力的笔杆子。大量的政务信息要靠公文去传播,大量的政令要靠公文去下达,大量的领导决策、政策法规要靠公文去展示,大量的社情民意、调研成果要靠公文去反映,这一切都要通过笔杆子来完成。可以说,没有笔杆子的努力,没有文字的流动,领导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领导机关的工作就难以正常运转。
  再次,笔杆子是领导者个人素质和能力水平的传播者。机关公文都是秉承领导意图而写的,是领导者文风和作风的直接反应,尤其是那些最能表现领导者个人知识学养、思想理念、决策水平、工作能力和风格的稿子,如领导讲话稿和个人署名文章、调研报告、重要言论等,如果写得精彩漂亮,不仅能准确反映领导意图,还能给领导本人的形象大大加分。这也是那些优秀成熟的大笔杆子总是深得领导器重的根本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