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296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653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352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1616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254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357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305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449
 
 
 | 
         
          | 編輯推薦: |   
          | 多年来,鲁迅杂文研究一直是鲁迅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而理解鲁迅杂文又是理解鲁迅以及现代中国的重要关节。本书从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里“生产者的艺术”一说,生发出“生产者的诗学”这一概念,借此接近乃至进入鲁迅杂文,以鲁迅为中介,以形式为依归,贴着鲁迅的经验感知和形式创造还原孕育期意识形态的社会环境。作者通过钩稽鲁迅杂文内在的修辞逻辑、文章形式、生成语境及作家的主体位置,追求构建对鲁迅杂文的“整体性的认知”,并进一步认知鲁迅杂文与现代中国之间的关联,凭借其敏锐的艺术直觉和理论洞察力激发了鲁迅杂文的可读性,也创造了新的研究生发点。 |  
         
          | 內容簡介: |   
          | 如何解读鲁迅杂文这一文章品类及历史现象,是我们走进鲁迅及20世纪中国的关节之一。鲁迅杂文既简单又繁复,内蕴多重二元悖论,成为我们无穷接近却难以进入的城堡;一代代学者的努力似乎都是在不断试错。这恰好构成了鲁迅杂文的真正魅力,它也许会带来原初意义上的理论创新的可能,带来理解20世纪中国甚至是当下中国的新的出发点。《生产者的诗学——鲁迅杂文研究》正是着眼于此种可能,钩稽鲁迅杂文内在的修辞逻辑、文章形式、生成语境及作家的主体位置,以鲁迅杂文中固有的“生产者”“消费者”等概念为核心,开拓研究的新视点,追求构建对鲁迅杂文的“整体性的认知”,再一次在不断试错的意义上接近甚或进入鲁迅杂文,创新我们走进鲁迅及20世纪中国的理论资源和话语资源。 |  
         
          | 關於作者: |   
          | 李国华 ----------------------------
 李国华,1980年生,江西省于都县人,博士,目前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著有《农民说理的世界——赵树理小说的形式与政治》《黄金和诗意——茅盾长篇小说研究四题》《行动如何可能——鲁迅文学的一个思想脉络》。
 |  
         
          | 目錄: |   
          | 目 录 导  论…………………………………………………………………………… 1
 第一章  杂文生产的三重语境 ……………………………………………… 28
 第一节  消费社会与文体生产 ………………………………………… 2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与杂文形式 …………………………… 40
 第三节  上海研究与杂文写作 ………………………………………… 63
 第二章  思维形态与杂文形式 ……………………………………………… 88
 第一节  凝视的政治 …………………………………………………… 89
 第二节  电影的教训…………………………………………………… 111
 第三节  元话语碎片…………………………………………………… 136
 第三章  主体意识的三重形态……………………………………………… 160
 第一节  “中产的智识阶级分子” ………………………………… 160
 第二节  生产者………………………………………………………… 184
 第三节  过客…………………………………………………………… 208
 第四章  审美的三种形式…………………………………………………… 233
 第一节  败落的诗史…………………………………………………… 234
 第二节  灵魂的讽喻…………………………………………………… 257
 第三节  隐秘的抒情诗………………………………………………… 280
 结  语………………………………………………………………………… 304
 附  录  近二十年鲁迅杂文研究之得失…………………………………… 308
 征引文献……………………………………………………………………… 318
 后  记………………………………………………………………………… 3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