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551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售價:HK$ 
			913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407
 
  《 
			四海车书总会同: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653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347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301
 
  《 
			匠心传承:山西非遗日历·2026年·木版年画
			》
 售價:HK$ 
			704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347
 
 
 | 
         
          | 編輯推薦: |   
          | 明代的文官考核制度是明代一系列政治制度中重要而具特色的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政的智慧。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明代文官考核制度、制度运行以及文官考核机制与明代党争等内容。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论述明代文官考核制度的建立以及在中后期的发展、演变与完善。第三、四章主要论述明代内外文官考满的具体运行过程。第五章论述考满制与资格、久任和骤迁之间的互动关系。第六章论述明代内外官的考察运行。第七章讨论明代王府官与御史的考核情况。第八章论述明代考核制度中的特殊情况——免考现象。第九章论述明代考核费用问题。第十章以明代京察为例讨论考核与党争的关系。
 本书是该领域首 部以文官考核为主题的系统论著,对明代制度史和考核史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  
         
          | 關於作者: |   
          | 黄阿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政治制度史。在《中国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清华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整理、出版著作《明代货币白银化与国家制度变革研究》《彭定求诗文集》《元明清松江碑刻资料选编》等。 |  
         
          | 目錄: |   
          | 明代诸帝庙号、年号与纪年 1 绪论 1第一章明初文官考核制度之建立 20
 第一节明代文官考核机构及其演变 21
 第二节明初文官考核制度的初步建立 27
 本章小结 70
 第二章明代文官考核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71
 第一节考满制的发展与完善 72
 第二节考察制的发展与完备 98
 本章小结 140
 第三章内官考满 142
 第一节京官考满分类 142
 第二节给由条件 145
 第三节考满京官申请给由勘合与考核程序 151
 第四节变与不变:在京文职官员考满铨任 189
 第五节京职文官考满与推恩封赠 213
 本章小结 240
 第四章外官考满 242
 第一节外官铨任方式与保举法 242
 第二节外官考满条件 246
 第三节外官考满的规定与考满程序 265
 第四节外官考满铨任 314
 第五节外官考满与推恩 339
 本章小结 348
 第五章考满与资格、久任和骤迁 349
 第一节资格与考满 349
 第二节考满与久任 367
 第三节考满与骤迁 392
 本章小结 406
 第六章内外文官之考察 407
 第一节科道监察纠劾 407
 第二节京察运作与程序 418
 第三节外官考察 461
 本章小结 503
 第七章制外之制:明代文官之免考核 506
 第一节免赴京考满 506
 第二节免觐考察 515
 本章小结 544
 第八章地方官员考核费用 546
 第一节考满费用简述 546
 第二节朝觐考察经费 550
 本章小结 578
 第九章明代文官考察与党争——以万历三十九年辛亥京察为例 580
 第一节万历三十九年辛亥京察之先期准备 581
 第二节变调突起:御史金明时奏劾吏部右侍郎王图引发各党辩劾 591
 第三节异于常察:违背旧例的辛亥京察 608第四节反噬察疏风波 617
 本章小结 627
 结语 629
 附录一嘉靖三年《官员赴任水程期限》 635
 附录二(明)朱裳《朝觐事宜》,国家图书馆藏嘉靖刻本 639
 参考文献 645
 后记 661
 |  
         
          | 內容試閱: |   
          |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君主居于权力核心,分官设职,任贤举能。
 通过中央至地方的一整套行政建制,使人与官、职相互配合,使权力系统按照科层制精神严密组织和有效运转。要维持王朝庞大的官僚机构高效运转,需要一套完善的官僚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选举制度、监察制度等官员管理制度密切配合,在官僚政治中起着重要的管理作 用。
 明代文官考核制度近承宋元,远绍《周礼》,是中国古代考核制
 度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明代在继承历朝历代考课制度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发展,创设一套独立的考察制度机制,别具特色。明代文官考核制度包括考满和考察,二者相辅而行。考满,“论一身所历之俸”,每三年一考,曰初考,六年曰再考,九年曰通考。考核结果,论称职、平常、不称职为上中下三等,以定黜陟。考察,通天下内外官计之,分为京察与外察,是明朝对全体文职官员的定期考核,亦称大计。根据官员的表现,考察将不称职官员分为贪、酷、老、病、浮躁、不及、罢软和不谨八种,之“八目”,按致仕、降调、闲住和为民四种论处,谓之“四科”。
 考课之法,黜陟之典,关系政治甚重。明宣宗说:“为治本于任官,任官贵乎责实,考课黜陟之法,所谓责实也。盖天下机务,人君一身,势不能独理,必资于群才。然其贤否或殊,勤怠亦异,非考察以验其功过,黜陟以示夫劝惩,未可以几于治也。故为人上者,虚己以用人,执简以御烦,体要以制众,行之以至公至明之心,守之以大中至正之道,而后约以岁月,稽其事功,果贤焉陟之,果否焉黜之,果勤焉进之,果怠焉退之。平若持衡,明若悬镜,如是则众之贤且勤者皆悦而益奋,不贤而怠者皆惧而改行,而治效可望矣。” 鉴古知今。传统政治制度文化与今天的政治制度文化存在继承与发展、扬弃与改造的关系,密不可分。考核制度是国家管理官员的重要手段和机制,是整个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明代文官考核制度系统、细致研究,可以为当今国家的政治制度改革、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官员考核制度、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等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和借鉴,有助于推动当前国家政治改革和制度改革朝着合理的、科学的、正确的方向开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