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500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500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449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449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653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347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551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500
 
 
 | 
         
          | 編輯推薦: |   
          | 与上版教材相比,本教材继续保留了“知识链接”“课堂互动”模块,根据科学技术进展修改了部分“知识链接”的内容;根据课堂活动的需要修改了部分“课堂互动”的题型。将“学习要点”修改为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学习目标”,课程思政目标融入素质目标。 |  
         
          | 內容簡介: |   
          | 为了深入贯彻《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全国中医药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在上一轮教材建设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启动第五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编写和修订工作。本套教材旨在体现职业教育教学实际,为培养现代中医药职业人才服务。本教材为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书在上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根据教改要求和院校需求进行编写,主要包括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教材内容实用,针对性强,得到了院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  
         
          | 關於作者: |   
          | 主要但任《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任湖南省卫生职业教育化学协作组长。主持科研课题四项,参与课题四项(排名前三),发表论文近二十余篇,主编教材四部,参编教材四部。 |  
         
          | 目錄: |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化学发展简史和无机化学简介/ 1
 一、 化学发展简史 /1
 二、 无机化学简介 /2
 第二节 无机化学与人类健康/ 2
 一、 生命与必需元素 /2
 二、 健康与化学元素 /3
 三、 中药与无机化学 /4
 第三节 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5
 第二章 原子结构/7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 7
 一、 原子的组成 /7
 二、 同位素 /8
 第二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9
 一、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9
 二、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0
 三、 原子轨道能级图 /13
 第三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4
 一、 保利不相容原理 /14
 二、 能量最低原理 /14
 三、 洪特规则 /15
 第四节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7
 一、 元素周期律 /17
 二、 元素周期表 /17
 三、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9
 第三章 分子结构/ 24
 第一节 化学键/24
 一、 离子键 /24
 二、 金属键 /26
 三、 共价键 /26
 第二节 分子间作用力/32
 一、 范德瓦耳斯力 /32
 二、 氢键 /34
 第三节 晶体及离子的极化/36
 一、 晶体 /36
 二、 离子的极化 /37
 第四章 溶液/ 40
 第一节 分散系/40
 一、 分散系的概念 /40
 二、 分散系的分类 /40
 第二节 溶液的浓度与浓度的换算/42
 一、 溶液的浓度 /43
 二、 溶液浓度间的换算 /47
 第三节 溶液的配制/49
 一、 溶液的直接配制 /49
 二、 溶液的稀释配制 /50
 三、 溶液的混合配制 /51
 第四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51
 一、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52
 二、 溶液的沸点升高 /54
 三、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56
 四、 溶液的渗透压 /58
 第五章 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 66
 第一节 胶体溶液/66
 一、 溶胶的性质 /67
 二、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70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71
 一、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性 /71
 二、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72
 三、 凝胶 /73
 第三节 表面现象/74
 一、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74
 二、 表面吸附 /75
 三、 表面活性剂 /76
 第六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79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79
 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79
 二、 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反应热 /80
 三、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83
 第二节 化学平衡/86
 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86
 二、 化学平衡常数 /87
 三、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89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90
 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91
 二、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92
 三、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92
 四、 催化剂与化学平衡 /94
 第七章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酸碱性/ 96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96
 一、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97
 二、 酸碱反应 /97
 三、 酸碱的强度 /100
 第二节 电离平衡/ 101
 一、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01
 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03
 三、 同离子效应 /105
 四、 盐效应 /105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 106
 一、 水的电离平衡 /106
 二、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值 /107
 三、 弱酸和弱碱溶液pH 值的计算 /107
 四、 酸碱指示剂 / 110
 第四节 缓冲溶液/ 111
 一、 缓冲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 111
 二、 缓冲溶液作用原理 / 112
 三、 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 / 113
 四、 缓冲溶液的配制 / 114
 五、 缓冲溶液在医药学上的意义 / 116
 第八章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 溶解平衡 /119
 第一节 溶度积/ 119
 一、 沉淀- 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常数 / 119
 二、 溶度积和溶解度 /121
 三、 溶度积原理 /123
 第二节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24
 一、 沉淀的生成 /124
 二、 分步沉淀 /125
 三、 沉淀的溶解 /127
 四、 沉淀的转化 /128
 五、 溶度积原理的应用 /129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平衡/132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132
 一、 氧化数 /132
 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33
 三、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35
 第二节 电极电势/ 137
 一、 原电池 /137
 二、 电极电势 /138
 三、 能斯特方程 /140
 第三节 氧化还原平衡/ 142
 一、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142
 二、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142
 三、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 /143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146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46
 一、 配合物及其组成 /146
 二、 配合物的类型 /148
 三、 配合物的命名 /150
 第二节 配位平衡/ 151
 一、 配位平衡常数 /151
 二、 配位平衡的移动 /153
 三、 配合物在生命中的作用及在医药中的应用 /155
 第十一章 s 区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158
 第一节 碱金属/ 158
 一、 概述 /158
 二、 碱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60
 三、 碱金属的盐类 /161
 四、 离子鉴定 /163
 第二节 碱土金属/ 163
 一、 概述 /163
 二、 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64
 三、 碱土金属的盐类 /165
 四、 离子鉴定 /167
 第三节 水的净化、软化和纯化 / 167
 一、 水的净化 /167
 二、 水的软化 /168
 三、 水的纯化 /168
 第十二章 p 区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170
 第一节 卤素/ 170
 一、 概述 /170
 二、 卤素单质 /171
 三、 卤化氢、氢卤酸和卤化物 /172
 四、 氯的含氧酸及其盐 /173
 五、 拟卤素 /174
 六、 离子鉴定 /175
 第二节 氧族元素/ 176
 一、 概述 /176
 二、 氧、臭氧和过氧化氢 /176
 三、 硫、硫化氢和金属硫化物 /178
 四、 硫的重要含氧酸及其盐 /179
 五、 离子鉴定 /181
 第三节 氮族元素/ 181
 一、 概述 /181
 二、 氨和铵盐 /182
 三、 氮的含氧酸及其盐 /183
 四、 磷的含氧酸及其盐 /184
 五、 砷、锑、铋的重要化合物 /185
 六、 离子鉴定 /186
 第四节 碳族和硼族元素/ 187
 一、 概述 /187
 二、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188
 三、 碳的氧化物、碳酸及碳酸盐 /188
 四、 硅的含氧化合物及其盐 /189
 五、 硼酸和硼砂 /190
 六、 铝、锡、铅的重要化合物 /191
 七、 离子鉴定 /192
 第十三章 d 区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195
 第一节 过渡元素的通性/ 195
 一、 过渡元素的基本性质变化特征 /195
 二、 过渡元素的物理性质 /196
 三、 过渡元素的化学性质 /196
 第二节 重要的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 197
 一、 铬、锰及其重要化合物 /197
 二、 铁、钴、镍及其重要化合物 /200
 三、 铜、银及其重要化合物 /202
 四、 锌、镉、汞及其重要化合物 /204
 五、 环境中对人体有害的过渡元素 /208
 实验指导/211
 第一部分 无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211
 一、 实验须知 / 211
 二、 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 /213
 三、 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17
 四、 数据记录及报告书写 /224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225
 实验一 粗食盐的提纯 / 225
 实验二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 226
 实验三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葡萄糖的摩尔质量 / 228
 实验四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 230
 实验五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232
 实验六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 235
 实验七 醋酸银溶度积的测定 / 236
 实验八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 238
 实验九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 239
 实验十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 241
 实验十一 卤素、氧硫元素及其化合物 / 243
 实验十二 氮族、碳族、硼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 245
 实验十三 重要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 / 247
 附录/250
 附录一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250
 附录二 常用物理常数及单位换算/ 251
 附录三 常用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 252
 附录四 平衡常数/ 252
 附录五 标准电极电势/ 254
 主要参考书目/257
 |  
         
          | 內容試閱: |   
          | 本教材以服务高职高专中药学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宗旨,坚持“必需,够用”为原则,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在上版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内容,力争做到教材好用、实用。 纸质教材部分,本版教材保留了上版教材的知识编排构架,全书共13 章,包括绪论部分1章,基本理论部分的溶液理论和化学平衡共7 章,物质结构部分的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共2 章,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s 区元素、p 区元素和d 区元素共3 章。调整了与化学平衡有关的章、节名称,使四大化学平衡体系更加明确。实验部分沿用上版的内容,与理论部分紧密结合,可以保证开出率和成功率。在具体内容表达上,力求进一步完善与精准。
 与上版教材相比,本教材继续保留了“知识链接”“课堂互动”模块,根据科学技术进展修改了部分“知识链接”的内容;根据课堂活动的需要修改了部分“课堂互动”的题型。将“学习要点”修改为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学习目标”,课程思政目标融入素质目标。
 在数字资源中,将“扫一扫,知重点”模块修改为更加简洁明了的“知识导览”;“扫一扫,测一测”在优化测试题的基础上增加了答题解析;适当增加了重点难点知识的微课视频。无机化学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并遴选部分思政资源以“思政元素”模块的方式融入教材中;“复习思考题”模块增加了含有思政元素题干的问答题,并以二维码形式链接思政元素数字资源等,多维度助力课程思政教育,对接课程思政目标。
 本教材按80 学时编写,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容的删减。
 本教材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冯务群编写,第二章由鲍闻渊编写 ,第三章由林沁华编写,第四章由王司雷编写,第五章由孙晓晶编写,第六章由叶国华编写,第七章由张宝成编写,第八章由汤胤旻编写,第九章由狄庆锋编写,第十章由石宝珏编写,第十一章由梁晓峰编写,第十二章由李小林编写,第十三章由勇飞飞编写。各院校领导对教材编写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教材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和完善。
 《无机化学》编委会
 2023 年4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