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214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862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301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306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505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434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286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959
 
 
 | 
         
          | 內容簡介: |   
          | 生命美学首创于1985年。它从立足于“实践”转向立足于“生命”,从立足于“启蒙现代性”转向立足于“审美现代性”,从“认识—真理”的地平线“乾坤大挪移”到了“情感—价值”的地平线。生命美学不是关注人类文学艺术的小美学,而是关注人类美学时代美学文明、关注人类解放的大美学。 生命美学的全称是“情本境界论”生命美学或者“情本境界生命论”美学,其中的“情本”(“兴”)、“境界”(“境”)、“生命”(“生”),都正是源自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兴”(“情本”)、“境”(“境界”)、“生”(“生命”)。因此,生命美学是中国美学传统的弘扬与传承。
 生命美学从五个方面根本区别于实践美学:
 1.以“实践的人道主义”区别于实践美学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2.以“爱者优存”区别于实践美学的“适者生存”
 3.以“自然界生成为人”区别于实践美学的“自然的人化”;
 4.以“我审美故我在”区别于实践美学的“我实践故我在”;
 5.以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区别于实践美学的审美活动是实践活动的附属品、奢侈品。
 生命美学:“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 “情本境界论”审美观 “知行合一”的美育践履传统。
 |  
         
          | 關於作者: |   
          | 潘知常,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南京大学美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1989年获市、省级“五四青年奖”,1992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年被南京大学特聘为教授。担任中国民主同盟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澳门)促进会名誉会长、澳门比较文化与美学学会创会会长等。出版“生命美学三书”、“潘知常生命美学系列”(十三卷)等约九百万字的美学专著,在《文艺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两百多篇。1993年首倡的“中国美学精神”研究,2007年提出的“塔西佗陷阱”,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和2014年在重要讲话中均曾予以关注,后者目前网上搜索为2970万条,被公认为政治学、传播学定律。1985年提出“生命美学”,并创立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出现的第一个美学学派——生命美学学派,目前网上搜索为4490万条。 |  
         
          | 目錄: |   
          | 开篇 从“美学问题”到“美学的问题” 第一篇 美学:以“美的名义”关注人的解放
 第一章 美学超越美学
 第一节 超越美学的美学
 第二节 生命美学的重构
 第三节 巴黎手稿:生命美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第二章 生命美学三论题
 第一节 生命美学第一论题:美学的奥秘在人
 第二节 生命美学第二论题:当代美学的四个转换
 第三节 生命美学第三论题:生命视界、情感为本、境界取向
 第二篇 美学作为审美哲学初论
 第三章 性质视界:审美的人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内在描述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外在辨析
 第四章 形态取向:美在境界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历史形态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逻辑形态
 第三篇 美学作为审美哲学再论
 第五章 根源层面:“因生命,而审美”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历史发生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逻辑发生
 第六章 方式维度:“因审美,而生命”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生成方式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结构方式
 第四篇 美学作为第一哲学
 第七章 通过审美获得解放
 第一节 “让一部分人先美学起来”
 第二节 没有美万万不能
 第八章 美学与人类的未来
 第一节 “天下归美”
 第二节 人成之为人
 第三节 世界成之为世界
 附录 本书的基本参考文献
 后记 四十年磨一剑——关于我的“生命美学三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