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NT$
286.0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NT$
270.0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NT$
649.0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NT$
484.0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售價:NT$
380.0

《
攻金之工:早期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金属艺术
》
售價:NT$
6528.0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作者第一次把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作为重大历史问题提出,并且完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作者以考古成果为核心资料构建上古史体系,开拓了中国古史研究的新方法、新领域。全书以三分之二的篇幅勾勒传说时代“三皇五帝”之史,这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初始阶段,恰好弥补了《史记》没有载述“三皇”史的遗憾。可以说,本书与《史记》互为补充,相互参照。“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是一个人生哲学问题。李琳之先生把它变成了一个民族哲学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
內容簡介: |
为什么被华夏正统视为文化落后的“戎狄蛮夷”都自认是“三皇五帝”的后裔?为什么几千年以来,“戎狄蛮夷”要不断逐鹿中原?本书通过考古学系统梳理发现,中原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先人心目中的“天下之中”,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在距今9000~5300年的裴李岗、仰韶文化时期,中原先民不断向外扩张、迁徙,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上层交流,促成了祭祖祀天等观念的认同,才有了边缘族群在此后不断逐鹿中原又不断向外扩张景观的出现。中原族群在经过6000年的摩擦、冲突和融合,至西周时期,通过周公实施“封建”制度,从混沌的自在阶段过渡到主动的自为阶段,民族意识被唤醒,“华夏”“诸夏”“中国”等概念得以确立,华夏民族正式形成。其实质在于超越了前朝仅局限于部族范围的政治视角,而抟铸了一个具有“天下”意识的文化共同体,中国因此不再是不同文化体系人群竞争的战场,而成为华夏内部追求延续、追求强大的角逐舞台。
|
關於作者: |
李琳之,本名李琳,1967年生,山西襄汾人,历史学者。山西大学特聘教授,山西财经大学兼职教授。著有《中华祖脉》《祖先,祖先》《山西笔记》《元中国时代》《前中国时代》《晚夏殷商八百年》等十余部著作。其中,《山西笔记》引领了山西省2019年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元中国时代》入选“百道原创好书榜2020年榜”,在 2020 年 12 月“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好书读者投票评选”活动中,位居“历史的回响”类榜首;《前中国时代》入选商务印书馆“2021 历史好书 60 种”;《晚夏殷商八百年》先后入选百道网2022年7月好书、中国出版集团2022年第四期好书,以及今日头条、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好书”等好书榜,并荣登长安街读书会年度推荐干部学习书单(经典篇)“2022长安街好书”( 十佳)榜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