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
			》
 售價:HK$ 
			995
 
  《 
			什么是教育 “轴心时代”提出者雅斯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华
			》
 售價:HK$ 
			347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HK$ 
			607
 
  《 
			美绘聊斋志异
			》
 售價:HK$ 
			611
 
  《 
			启微·红帆:中国东南诏安湾的港口、船货与海洋遗产
			》
 售價:HK$ 
			500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347
 
  《 
			做事的逻辑(专享版)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售價:HK$ 
			218
 
  《 
			人形机器人 技术、产业与未来社会 全景式解读人形机器人时代的技术密码与未来蓝图
			》
 售價:HK$ 
			505
 
 
 | 
         
          | 內容簡介: |   
          |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市场竞争机制成为国际社会配置资源、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但是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主权国家对国际竞争法合作制度仍存在较大的需求差异,世界贸易组织尝试构建多边竞争法合作机制短时间内难于成功。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受阻,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超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已经成为推动国际竞争议题的主要方式。 本书对不同类型的竞争法区域合作机制的现状、演变进行实证研究,将区域竞争法合作机制概括为四种模式:经济立宪模式、硬法模式、软法模式和竞争文化协调模式,并结合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理论对四种模式的产生与运作机理提供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竞争议题实践,提出完善竞争法合作机制的建议。
 |  
         
          | 關於作者: |   
          | 骆旭旭,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法学博士,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主持和参与“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协定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问题研究”“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与反垄断法平衡机制研究”等10多个教.部和省市级课题,在《国际经济法学刊》《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法律适用》《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反垄断法、数据法学。 |  
         
          | 目錄: |   
          | 绪论1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与国际竞争法机制12
 第一节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与国际垄断问题14
 第二节困境的出路:国际市场需要国际竞争法机制28
 第二章构建国际竞争法机制的路径选择49
 第一节构建国际多边竞争法机制的尝试及失败50
 第二节国际竞争法机制的路径选择
 ——从区域竞争法机制到国际多边竞争法机制81
 第三章竞争法区域合作机制的实证考察99
 第一节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竞争法机制100
 第二节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竞争法机制124
 第三节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竞争法机制160
 第四节晚近自由贸易协定的竞争法机制实证考察190
 第四章竞争法区域合作机制的模式及理论解释202
 第一节经济宪政模式的竞争法区域合作机制203
 第二节硬法模式的竞争法区域合作机制214
 第三节软法模式的竞争法区域合作机制222
 第四节竞争文化协调模式的竞争法区域合作机制232
 第五节竞争法区域合作机制的模式选择及演变241
 第五章“一带一路”倡议下自由贸易协定的竞争法合作机制256
 第一节“一带一路”倡议及自由贸易区战略257
 第二节“一带一路”倡议下自由贸易协定的竞争条款267
 参考文献289
 |  
         
          | 內容試閱: |   
          | 构建原创性学术平台 打造新时代精品力作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总序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要把握这一变化的新特点,将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支撑,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当前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已经进入大繁荣大发展时期,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伴随我国社会的转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可以说,当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围绕我国和世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努力打造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力作,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要推出具有时代价值和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必须发挥广大学者的主体作用,必须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今天,这样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正在被搭建起来。
 华侨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华侨高等学府,多年来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在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发展模式。新时代,我校审时度势,积极融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事业中,努力为学者发挥创造力、打造精品力作提供优质平台,一大批优秀成果得以涌现。依托侨校的天然优势,以“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华侨大学积极承担涉侨研究,努力打造具有侨校特色的新型智库,在海外华文教育、侨务理论与政策、侨务公共外交、华商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东南亚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