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254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1428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383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653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449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1520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755
 
  《 
			古琴之美·2026(丙午年)(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500
 
 
 | 
         
          | 編輯推薦: |   
          | 了解传统吏治监察机制 挖掘中国古代治理智慧
 |  
         
          | 內容簡介: |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许多吏治监察事迹,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资治通鉴》所载的吏治监察治理机制和经验做法,本书将《资治通鉴》中有关吏治监察事迹进行收集整理,从七个部分加以阐述,分别是治盛之世的吏治监察、衰亡之世的吏治监察、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吏治监察制度、关于吏治监察的言论和吏治清明的历史举措,期望为读者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吏治监察提供有益参考。 |  
         
          | 關於作者: |   
          | 罗英桓,致力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心精研经史子集等典籍近三十年,尤其对“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有一定程度研究,已出版《中华文化大智慧》《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资治通鉴>三十三讲》等专著。 |  
         
          | 目錄: |   
          | 引 言 十六朝吏治监察简述 / 001 第一篇?《资治通鉴》所载治盛之世的吏治监察
 一、“文景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007
 二、“昭宣中兴”时期的吏治监察 / 012
 三、“建武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016
 四、“明章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021
 五、“太康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026
 六、“开皇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027
 七、“贞观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030
 八、“开元盛世”时期的吏治监察 / 038
 九、“大中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048
 第二篇?《资治通鉴》所载衰亡之世的吏治监察
 一、西汉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55
 二、王莽、更始帝时期的吏治监察 / 058
 三、东汉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59
 四、西晋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70
 五、东晋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71
 六、南朝宋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73
 七、南朝齐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75
 八、南朝梁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76
 九、南朝陈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77
 十、北魏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78
 十一、北齐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83
 十二、隋朝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85
 十三、唐朝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87
 十四、五代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95
 十五、十国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098
 第三篇?《资治通鉴》所载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一、战国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 / 103
 二、两汉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106
 三、魏晋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112
 四、南北朝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120
 五、隋唐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130
 六、五代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140
 第四篇?《资治通鉴》所载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一、两汉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145
 二、魏晋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155
 三、南北朝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159
 四、隋唐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169
 五、五代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182
 第五篇?《资治通鉴》所载的吏治监察制度
 一、吏治方面的制度 / 187
 二、监察方面的制度 / 210
 第六篇?《资治通鉴》所载关于吏治监察的言论
 一、两汉时期关于吏治监察的言论 / 235
 二、魏晋南北朝时的吏治监察言论 / 249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吏治监察言论 / 261
 第七篇?吏治清明的历史举措
 一、任官惟贤才 / 277
 二、举荐者承担连带责任 / 279
 三、慎择中央高级官员及组织人事部门、政务机要部门、刑狱部门的官员 / 282
 四、极端重视地方长官的选拔 / 285
 五、选用少言质朴敦厚清廉者为官 / 288
 六、分不同科目选拔官员 / 290
 七、精简机构和冗余官员 / 293
 八、选任官员必须公平公正 / 295
 九、官员要有一定的任期 / 297
 十、考核官吏需要科学分类、评定等次 / 300
 十一、考核的重点是治民之官 / 305
 十二、考核必须综核名实 / 309
 十三、加强对地方长官(或部门主管)的巡视和各级官员的监察 / 311
 十四、奖励提拔廉洁能干的官吏 / 314
 十五、严厉惩处贪污受贿的官吏 / 318
 十六、实行高位尊贤、高薪养贤(含高薪养廉)制度 / 322
 参考文献 / 326
 |  
         
          | 內容試閱: |   
          | 治国必先治吏,治民必先治官,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规律。《资治通鉴》作为一部治国理政的智慧书,对于治吏治官自然很是关注。 一般而言,治吏治官可以分为吏治、监察两项主要内容,吏治主要是指如何选任官员、考核官员的问题,监察主要是指如何监察官员的问题。而且监察与吏治关系极其密切,可以说监察是吏治清明的有力支撑,可以及时将那些蛀虫和变质的官员清除队伍,保证官员的纯洁性。同时,选任官员、考核官员、监察官员也是一套完整的系统,选任官员是吏治的源头、考核官员是吏治的关键、监察官员是吏治的保障。
 我们从《资治通鉴》中可以看到,大凡治盛之世(即治世和盛世)的贤明君主或雄武之君都特别注重吏治监察,如汉武帝狠抓吏治监察而有汉武盛世,汉宣帝狠抓吏治监察而有汉室中兴,唐太宗狠抓吏治监察而有“贞观之治”,唐玄宗狠抓吏治监察而有“开元盛世”,唐宣宗狠抓吏治监察而有“大中之治”。大凡衰亡之世,则吏治腐败,买官卖官现象十分严重,像汉桓帝、汉灵帝时就是如此。
 所以,吏治监察在一个国家中,极为重要,关系国家治乱兴衰,是治国必须优先考虑的大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许多吏治监察事迹。为了更好地借鉴《资治通鉴》所载的吏治监察经验和吸取教训,特著《从〈资治通鉴〉看吏治监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