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50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352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653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434
 
  《 
			什么是新疆
			》
 售價:HK$ 
			908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实战
			》
 售價:HK$ 
			454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653
 
  《 
			识药食药——免“疫”防病
			》
 售價:HK$ 
			250
 
 
 | 
         
          | 編輯推薦: |   
          | 《文化孤旅》是作者所著的第一本精彩散文集,无论是逻辑、文笔,还是所表现出的世界观都很接地气,令人感同身受。游一处风景,寻一处特色;见一处特色,悟一片心得。江南的绮丽、塞北的广漠,文中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尤为值得赞许的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得,既切合美景,更赋以人文,思想与文学相得益彰,正是美景悦身心,心得悟人生。 ——赣州市南康区汉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刘兴樟
 
 平时与全龙交流更多的是他编写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标准,在那些著作中,常让我体验到工程的严谨之风与逻辑之美。阅读《文化孤旅》后,让我为之一震,显然,全龙把工程的逻辑美融入进了散文写作之中,文学创作与工程思维的跨界结合,更添了文学的艺术感染力与审美吸引力。
 ——上海市气体工业协会会长 周伟明
 
 作为同窗和好友,拜读了吴总的每一篇文章,文中有些山水和名胜我还是同行者。今得以合集正式出版,无比欣喜。
 吴总自称的“孤”旅,其实是他深邃而广博的内心的独自狂欢。事业、学术、人文、社会公益……精彩地组成了他富有魅力的人生,更让人羡慕的是他与夫人相知相爱,共游天下,好一对神仙眷侣!我从这些文字中读出了山川的秀丽、历史的厚重与世间的深情。
 |  
         
          | 內容簡介: |   
          | 这是一本精美的旅行散文游记,分四辑:山水人文、抱愧赣南、闲居上海、呼喊和平,共有游记散文56篇,文章取材均于作者日常旅行。作者没有进行“特种兵式”旅游,而是提前做了大量的功课,对目的地的人文、自然景观,有关的历史沿革、民风民俗提前了解,忠实记录了自己的旅行经历,所见所闻,也描述了与当地人沟通的细节,代入感很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读者将跟随作者畅游国内外的名山大川、历史胜地,在旅行中与山水对话,与古人交流…… 吴全龙,敢于孤行山水之间,历经五年,以游记为基石,以六卷日记为蓝本,决意整理成《文化孤旅》。《文化孤旅》分四辑,以《山水人文》为序幕,在历史的洪流中与自我对话,感受山水文化的永恒魅力;《抱愧赣南》描绘了这片红色土地的文化历史,展现出赣南的独特魅力;《闲居上海》以轻松活泼的笔触勾勒出魔都的古今文化相融;最后,通过《呼唤和平》传递出在国外旅途中生发的对历史与自然的敬畏,呼唤着人类对和平的渴望。这场文学之旅,是作者对文化的独特回应,也是一场精神的冒险,期待读者在这段文学旅程中感受到文化的深度和力量。
 |  
         
          | 關於作者: |   
          | 吴全龙,华东理工大学兼职副教授,上海华理安全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热爱旅行,多方游历后,历时十年,撰写游记散文五十余篇,编成此书。 吴全龙,籍贯江西赣州,1975年4月生,工科硕士,华东理工大学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机械工程设计和制造工作,现为全国安全泄压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工作之余,喜游历嗜历史,在日常旅行之中,与山水对话,和古人神交,并以工程人员视角将所感所悟记录成文,在个人公众号“吴氏山海情”发布。诚如公众号刊题所言“龙游天下,行者无疆,边走边写,驰骋历史,感悟人生”,积五年之坚持,终集结成《文化孤旅》,全书共分四辑——《山水人文》《抱愧赣南》《闲居上海》《呼喊和平》,共计46篇。
 |  
         
          | 目錄: |   
          | 序/i 自序/i
 
 第一辑 山水人文/001
 吾谁与归/003
 读王安石/008
 武夷讲学/020
 一代天骄/028
 池州两诗人/034
 穹窿武魂/045
 拜泰伯/049
 南京/056
 岳麓书院/060
 龙门石窟/065
 九华问禅/070
 南岳衡山/077
 龙场突围/084
 婺源古村落/090
 圣湖圣山/095
 那画那塔那诗/098
 呼伦贝尔/103
 海峡对岸/108
 
 第二辑 抱愧赣南/115
 寂寞梅关/117
 千古绝唱/126
 王阳明在赣南/133
 通天岩之“隐”/141
 走进客家/149
 住进围屋/158
 红色之都/163
 宋时赣州/171
 人世间最美好的风景/185
 
 第三辑 闲居上海/187
 上海的山/189
 上海园林/201
 考古上海/208
 浦江之梦/213
 衣被天下/220
 大将军邹容/226
 课植园/232
 闲居话“闲”/238
 
 第四辑 呼唤和平/245
 马六甲海峡/247
 追问柏林/253
 不能忘却的历史/257
 心中的交趾/262
 漫步曼哈顿/267
 
 走在芝加哥/275
 悉尼港/280
 黄金的魔力/284
 南太平洋上的情人/288
 百花盛开的国度/294
 我和父亲的欧洲之行/304
 
 附录南康古街/319
 跋香山之约/327
 |  
         
          | 內容試閱: |   
          | 自序 
 坚持五年,公众号“吴氏山海情”终于初具雏形,可以开始整理出版,题目就定为《文化孤旅》吧。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不禁哑然失笑,明显在攀附《文化苦旅》,更为巧合的是,两书的出版社居然同为东方出版中心。但不可否认,当初写游记确是因《文化苦旅》那种将生命与山河相融合的文风诱惑着我。
 中国历史很悠久,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阅历再丰富、精力再充沛的文人,也得承认,自己所能触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苦旅是一项接力棒式的系统工程。也自知,我一个工程人员想要接上一棒跑上一程颇有点班门弄斧,难免软弱无力、孤独艰难。只是面对《文化苦旅》发出的文化呼唤,我终于还是决定一意孤行一次。
 整理公众号游记的同时,我把日记原稿再次翻出,厚厚六大本,有些吃惊,也有些陶醉,仔细浏览那一行行字符,感到充实和庆幸。虽然有些杂乱无章,文笔粗糙,读来却很感亲切,有时甚至眼角湿润。日记中有成长的经历,有前进的迷茫,有收获的喜悦,有奋斗的感悟,也有生命的思考。也曾屡屡怀疑所做一切的意义,多次产生放弃的念头。然而,想到“走走看看是一天,吃吃喝喝也是一天,麻将游戏是一天,看书写作也是一天”,我最终坚持了自己的初心。任何事情,无论大小,只要不急功近利,持之以恒,总能有所成就,正如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主人公的人生经历。
 《文化孤旅》分四辑——《山水人文》《抱愧赣南》《闲居上海》《呼唤和平》,共46篇,书中散文曾在公众号“吴氏山海情”发布。诚如公众号刊题所言“龙游天下,行者无疆,边走边说,驰骋历史,感悟人生”,文章取材均来自平日旅行,在旅行中和山水对话,与古人交流。
 《山水人文》共18篇,在《吾谁与归》《读王安石》《武夷讲学》《龙场突围》中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从时间上感觉到个人的卑微;在《南岳衡山》《九华问禅》《圣湖圣山》《婺源古村落》《呼伦贝尔》中与山山水水亲密接触,从空间上感觉到个人的渺小。在卑微与渺小之中,感悟到了山水文化永不消散的诱惑力与穿透力。
 《抱愧赣南》从《寂寞梅关》入笔,至《宋时赣州》收尾。赣南是西南通衢,红色之都,文化历史渊源深厚。“致良知”在此破壁而出,宋代在此建造了至今仍存的“赣州宋城”,赣南大地遍布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山河,这一切不断驱使我去了解那片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同样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土地。数年的拥抱最后浓缩在《千古绝唱》《通天岩之隐》《走进客家》的字里行间。
 《闲居上海》以相对轻松活泼的笔触叙述着魔都上海的现代化和古文化的关联性。上海文化不仅有魔都魅力,更有山一般的大气谦和,水一般的悠远绵长。于是走出钢筋水泥,行走在云间九峰,穿梭于浩浩浦江,通过《上海的山》《浦江之美》《考古上海》《课植园》等8篇散文,我捕捉着上海的魔性与高贵。
 在德国,我钦佩他们对战争的反思;在尼泊尔,我羡慕他们的知足常乐。国外多年的旅行,使我懂得:敬畏大自然的人类,才能真正拥有永久和平。于是有了《呼唤和平》中11篇散文。
 文章写得毫无价值也好,读之如“懒婆娘的裹脚布”也罢,只能暂时抛开他人评论,遵从内心,坚持到底。文化之旅本就孤苦,不只是饱受身体之劳累,更要经历精神之孤寂。还好,很多朋友发自内心为我点赞,并以实际行动给予支持,这是莫大的鼓励。于我而言,能为阅者增添些许历史知识,或者多了解些自然山水,则心满意足。倘若碰上一两知音,能读出其中文化韵味,悟出其中文化良知,则更是三生有幸。
 感谢东方出版中心的老师,《文化孤旅》终于和读者见面。感谢多年来关注“吴氏山海情”的朋友们,是你们的鼓励让我孤独的旅行充满乐趣。感谢妻女的陪伴,是你们的支持才让我每次都能从放弃中再度振作,妻平日也喜欢写作,在附录中推荐她所写《南康古街》与读者分享。感谢同乡同年同窗廖永建为《文化孤旅》作序,感谢木目为本书作跋,感谢好友廖永建、周南松对文稿的逐字校对和反复润色。
 
 
 吴全龙
 2023年5月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