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俗说矩阵——线性代数详解(Python+MATLAB)
》
售價:NT$
505.0

《
当代前沿社会理论十讲
》
售價:NT$
500.0

《
诸王的不列颠:从罗马帝国时代到联合王国的2000年
》
售價:NT$
959.0

《
论人类的教育
》
售價:NT$
500.0

《
人民币与国际货币体系变迁
》
售價:NT$
454.0

《
哈佛大学科学通识课:探索宇宙、地球与生命
》
售價:NT$
509.0

《
还可以的金女士(小镇女孩误入时尚圈血泪史)
》
售價:NT$
245.0

《
王阳明全集(套装5册)
》
售價:NT$
1367.0
|
內容簡介: |
科学完善的试验测试体系对提高汽车研发效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健全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推进产业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汽车试验学一直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必修科目。本书依托吉林大学汽车试验学教学团队的多年教学积累,结合行业最新前沿技术,系统介绍了汽车试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典型技术。本书共九章,第一章为汽车试验概述;第二~六章阐明了现代试验技术的模块化组织思想和机械量的电测量技术基础手段,讲述了典型汽车试验设备与设施,介绍了相似理论和正交试验方法等试验设计理论与方法,讨论了测量误差分析以及静态测量数据与动态测量数据处理的数学原理、基本方法和典型应用;第七~九章以汽车整车的主要使用性能和汽车主要系统、总成及零部件为研究对象,讲述了常见汽车试验项目的组织方法、试验装置的组成与特点和试验操作要点,并根据学科发展方向,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试验的相关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汽车试验理论与技术教学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汽车设计、制造、检测和修理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汽车试验检测方面工作的技术参考书。
|
目錄:
|
第一章汽车试验概述1第二章机械量的电测量技术基础9第一节测试系统的数学转换特性9第二节传感器24第三节信号的中间变换、传输与记录48第四节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67思考与习题70第三章典型汽车试验设备与设施72第一节典型汽车试验仪器及设备72第二节典型汽车试验设施85第三节汽车试验场97思考与习题100第四章试验设计理论与方法101第一节相似理论101第二节正交试验设计108思考与习题111第五章测量误差分析113第一节误差分析概述113第二节直接测量参数的处理与计算116第三节间接测量参数的误差分析125思考与习题128第六章试验数据处理129第一节静态测量数据处理129第二节动态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44思考与习题165第七章汽车整车性能试验167第一节通用试验条件167第二节动力性试验170第三节燃料经济性试验176第四节排放性试验181第五节噪声试验188第六节制动性试验191第七节操纵稳定性试验196第八节平顺性试验203第九节通过性试验206第十节汽车可靠性试验207第十一节新能源汽车整车性能试验215思考与习题239第八章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241第一节发动机试验简介241第二节传动系统试验243第三节行驶系统试验264第四节转向系统试验277第五节制动系统试验285第六节汽车主动安全电子控制系统试验293第七节电动汽车主要总成试验300思考与习题319第九章智能网联汽车试验321第一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321第二节智能网联汽车试验方法334第三节智能网联汽车试验标准体系及典型试验340参考文献351
|
內容試閱:
|
本书为2016年出版的《汽车试验学》的第2版,是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系列教材和吉林大学“十四五”本科规划教材。本书自第1版出版以来,历经数次重印,在国内众多汽车相关高等院校推广应用,培养了大批汽车试验专门人才,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汽车产业也迎来巨大变革,汽车试验的理论、方法及工具链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汽车试验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模式也出现新的特征。因此,本书编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积累和科研成果,对教材进行了修订,推出第2版。与第1版相比,本书的主要改动在于:(1)根据行业技术的发展,对讲授内容进行了增删。例如,删除了有关磁带记录器、五轮仪、非接触式车速仪等内容,删除了整车动力性爬坡试验的负荷拖车法,将陀螺仪和GPS系统整合到“卫星惯性组合导航系统”部分,增加了驾驶机器人的内容,增加了转向盘中心区操纵稳定性试验以及汽车可靠性试验方法等。(2)更新了一些试验项目的标准与方法。例如,更新了多工况循环燃料消耗量试验的试验工况以及燃油消耗量的测量方法;采用了新版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更新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更多术语定义,修改了REESS绝缘电阻测量的试验条件、计算方法,修改了有害气体排放的要求等。(3)充实了电动汽车的整车和主要总成试验的内容。对于电动汽车整车性能试验部分,在动力性能试验方面,增加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在经济性能试验方面,增加了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气消耗量测量方法;在安全性方面,充实了间接接触防护与整车防水等内容;在电磁兼容性方面,增加了电机驱动系统、DC/DC变换系统、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等内容。对于主要总成试验部分,增加了充电系统试验,并在动力电池系统试验中增加了动力电池回收等相关内容。(4)增加了智能网联汽车试验的内容。系统讲述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和试验方法,并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试验标准体系及典型试验。本书由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组织编写,朱冰、杨志华任主编,具体编写人员及分工为:朱冰编写第八章的第一节至第四节和第六节、第九章,杨志华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第四章、第五章的第一节,宋大凤编写第二章的第三节和第四节、第七章的第一节至第十节,许楠编写第六章,王鹏宇编写第七章的第十一节、第八章的第七节,赵健编写第三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的一~三,曹晓琳编写第三章的第二节的四~六和第三节,贾鑫编写第五章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李论编写第八章的第五节。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此致谢。由于编者的水平能力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第1版前言本书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试验理论与技术培养的专业课程教材,其理论基础是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和电工电子技术等学科基础课程(依各院校课程设置不同,也可能包括测试与传感技术等课程),汽车理论和汽车构造为其专业先修课。作者根据多年教授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对现行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的调研,同时参考毕业生就业单位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反馈信息,发现在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试验素质培养方面,需要一本综合性较强、涵盖面较广,同时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较强工程实用性的教材。本书力图从汽车试验的基本问题、机械量的电测量技术与设备、试验设计方法、数据分析与信号处理、整车性能试验和底盘主要总成及零部件的典型试验等方面,对汽车试验理论与技术进行讲述与讨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也可供相关行业人员作为汽车试验检测方面的技术参考。希望有关院校在选用本书作为教材时,依据自身条件和培养计划,配置相应的试验课程。作为车辆工程等专业的本科专业课教材,汽车试验学涉及较多的力学、数学、电工电子技术以及先进工程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理论。限于课时安排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等因素,本书在某些部分直接引述了上述学科的结论和成果。如果读者有兴趣深入研究,请自行查阅相关教材和资料。另外,作者在多年的汽车试验类课程教学中发现,用较大篇幅单纯地罗列乃至摘录试验标准,与高等院校专业教学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的不符,而且标准文件有更新周期,过于详细地叙述其具体内容和参数要求等意义不大。因此,在各具体试验项目部分,本书致力于汽车试验的组织思想、被测参数的意义和测量原理以及基本测试方法的讲授,而对于试验标准部分,介绍得不是很系统、详细。希望读者在制订试验大纲和进行实际测试作业之前,先查阅相关试验项目的最新标准。同时,本书中字体为楷体并铺了底纹的内容,为相对次要,或有一定难度,或与教材主题稍远的内容。本书由吉林大学汽车工程系组织编写。其中,杨志华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第四章和第五章(不含第三节),宋大凤编写第二章的第三节、第三章、第七章和第九章,朱冰编写第八章(不含第五节),许楠编写第六章(不含第二节中“值域分析”部分),赵健编写第八章第五节,郭建华编写第六章第二节中“值域分析”部分,曹晓琳编写第二章第四节,王鹏宇编写第五章第三节。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此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必然存在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