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255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959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551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售價:HK$ 
			913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407
 
  《 
			四海车书总会同  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653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347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301
 
 
 | 
         
          | 編輯推薦: |   
          | 本书尝试以“数字空间”为核心概念,探究数字空间安全和发展的理论逻辑,在数字空间发展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风险及其治理逻辑,并为应对大国数字空间竞争提出中国方案。 |  
         
          | 內容簡介: |   
          | 经济的发展天然具有空间需求,源源不断地占有和生产新的经济空间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要求和结果。伴随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经济社会循环运转的空间形态,数字空间生产成为一种趋势。本书尝试以数字空间为核心概念,探究数字空间安全与发展的理论逻辑,在数字空间发展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风险及其治理逻辑,并提出推动构建数字空间共同体进而引领全球空间治理。 |  
         
          | 關於作者: |   
          | 王宝珠,经济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曾赴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经济学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著作1部,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研究等。 |  
         
          | 目錄: |   
          | 目 录 引 言 / 001
 第一章 数字空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011
 第一节 经济空间的内涵解析 / 012
 第二节 经济空间形成的理论逻辑 / 017
 第三节 数字空间的理论内涵、形成逻辑与基本特征 / 028
 第二章 数字空间安全与发展的理论逻辑 / 045
 第一节 数字空间的经济效率实现与安全挑战分析 / 045
 第二节 韧性:一个统筹数字空间发展和安全的核心概念 / 057
 第三节 韧性视域下统筹数字空间发展和安全的理论分析 / 070
 第三章 数字空间安全与发展的国际比较 / 085
 第一节 数字空间韧性的指标体系建构 / 085
 第二节 数字空间韧性的国际比较(一):技术支持条件 / 091
 第三节 数字空间韧性的国际比较(二):制度保障条件 / 128
 第四章 空间交互下数实深度融合的安全与发展分析 / 135
 第一节 数实融合的现实发展和政策演进 / 136
 第二节 数实深度融合的发展逻辑:空间交互的视角 / 146
 第三节 数实深度融合的潜在安全风险:空间发展的视角 / 157
 第四节 统筹数实深度融合发展和安全的体系建构 / 164
 第五章 中国在统筹数字空间发展与安全中的独特优势 / 178
 第一节 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179
 第二节 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185
 第三节 产业优势:中国完备的产业链条 / 189
 第四节 市场优势:超大规模的数字用户 / 193
 第六章 应对数字空间竞争:构建数字空间共同体 / 197
 第一节 数字空间竞争的新特征 / 198
 第二节 数字空间竞争的理论逻辑 / 205
 第三节 基于利益共同体构建数字空间共同体 / 212
 参考文献 / 219
 后 记 / 228
 |  
         
          | 內容試閱: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以下简称“数实”)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 年 2 月 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进一步强调,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优势的有力支撑。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历史进程与数字经济发生发展叠加。数字经济发展将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并创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在不断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的过程中,需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 融、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因此,数字中国建设的安全与发展尤为重要。
 经济的发展天然具有空间需求,源源不断地占有和生产新的经济空间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要求和结果。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指出,“资本按其本性来说,力求突破超越一切空间界限”a,“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b。马克思在揭示资本的发展是资本不断掠夺剩余价值和创造掠夺条件的过程时,也揭示了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规律,即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开拓甚至生产新的经济空间的过程。数字中国是未来数字时空中的中国要素的集合。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经济社会循环运转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数字空间生产成为一种趋势。数字中国建设首先表现为以数字
 经济发展为驱动力,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以数据资源为核心,以数字治理为主要手段的数字空间发展。与此同时,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博弈也正走向数字空间竞争的新阶段,数字空间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战略空间”。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言:“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a 数字生产方式的完善和数字空间的形成,推动着世界历史进入崭新阶段。各国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应对数字安全挑战和加强数字空间治理等问题上的利益诉求相互交融,“如何应对大国数字空间竞争”“探索全球数字空间发展方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书尝试以“数字空间”为核心概念,探究数字空间安全与发展的理论逻辑,在数字空间发展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风险及其治理逻辑,并为应对大国数字空间竞争提出中国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