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分类的艺术:动物学家如何认识世界

書城自編碼: 394987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百科知識
作者: [英]大卫·班布里奇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747100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85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高能量家庭
《 高能量家庭 》

售價:NT$ 153.0
汉晋士大夫结党交游研究
《 汉晋士大夫结党交游研究 》

售價:NT$ 296.0
考古何以可能?——考古学理论的对话
《 考古何以可能?——考古学理论的对话 》

售價:NT$ 449.0
大学问·昌明国粹:柳诒徵及其弟子之学术
《 大学问·昌明国粹:柳诒徵及其弟子之学术 》

售價:NT$ 454.0
好天气(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黄雀记》后历时11年长篇新作)
《 好天气(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黄雀记》后历时11年长篇新作) 》

售價:NT$ 403.0
有兽焉.10
《 有兽焉.10 》

售價:NT$ 305.0
人文传统一(“人文传统”系列丛书第七版,人文传统1:史前时期—中世纪,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
《 人文传统一(“人文传统”系列丛书第七版,人文传统1:史前时期—中世纪,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 》

售價:NT$ 653.0
西瓜船
《 西瓜船 》

售價:NT$ 25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8
《化学趣味实验:小测试、魔术及化学逸事》
+

NT$ 504
《伊林经典科普小丛书(《书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灯的故事》》
+

NT$ 407
《原子核的秘密:一段前往物质核心的旅程》
+

NT$ 403
《模因机器:为什么社交媒体如此有吸引力》
+

NT$ 305
《一读就上瘾的少年科学课(全网粉丝超400万的硬核科普博主科学》
+

NT$ 296
《人工智能:重塑秩序的力量》
編輯推薦:
?《分类的艺术》内容关于动物,动物世界是寓言主角,是生命之树,是清单编目,是网络,是迷宫,是未知之地,也是我们人类审视自己的一面镜子。
在地球上栖居不计其数的生命,彼此之间有着各种相似与不同之处。早在达尔文之前,人类祖先的目光就已经落在了它们身上。古老而原始的动物分类尝试,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对于揭示这一隐秘秩序的渴望。这些尝试在历史上出现之频繁超出我们的想象。神话与传说,宗教与艺术,生命之树与演化线路图,直到现代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复杂化分类体系……书中收录的分类小史与人物小传讲述了一个个残忍或唯美,冷峻或热忱的分类故事,并最终归结到人类对自身的困惑与迷恋。

?《分类的艺术》内容关于艺术,本书意在重现这一艺术化的动物分类发展史。
在人类最初的绘画作品中,动物便拥有一席之地。有两个主题在人类的早期岩画中频频出现:旷野里的动物和人类的手——后者灵巧而有力的拇指令其在一众生物中脱颖而出,别具优势。人们探索动物世界的热忱往往出于实用,比如判断猎物是否有毒或是否易于捕获,但另一个驱动力同样不容忽视:对艺术的追求。书中收录的图像在博物学、地质学、动物学中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內容簡介:
《分类的艺术》以超过两百张图片与图谱,讲述了一个如何将飞禽走兽更“艺术地”系统化分类的故事。人类对生物进行分类的孜孜以求,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动物,作为最早让人类引起注意的对象,对它们的研究以及传道解惑,不单单有着实践与理论基础,还有艺术与美学的驱动。从单纯视觉上的辨别与区分,到进化论诞生后的计划与分类。
《分类的艺术》将人类对动物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古典时代和中世纪的民间传说与宗教故事、启蒙运动时博物学家的分门别类、十九世纪的演化树与演化线路图,以及现代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复杂化分类体系。一次又一次,我们看到人们描绘和给动物分类的热情远远超出了简单的生存所需。正是这些狂热创造出了汗牛充栋的精美艺术作品,即使穷极一生我们也难以阅尽……一次又一次,我们看到这些作品中高超的描绘精细度和审美艺术性,仿佛除了科学信息,震撼人心的视觉呈现本身就能给予人类深邃的哲学体悟。
關於作者:
作者介绍
大卫·班布里奇 David Bainbridge

生殖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也是剑桥大学生理、发育和神经科学系的临床兽医解剖学家。班布里奇已编写多部临床相关学术专著,并已出版八种科普书籍。他是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的研究员,从事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古生物学的学习与研究。

译者介绍
胡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四足动物功能形态学及鸟类的起源与演化。
王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目前致力于探寻蛇颈龙类、鱼龙类等海生爬行动物何时何地“重返海洋”,及其水生适应的演化过程。
邢路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中心工程师、博士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员。目前研究方向为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
目錄
绪言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动物寓言集和狗头人
第二章 在纷繁中建立秩序
第三章 新旧之交的生命之树
第四章 外在的样式,内在的构造

译名对照表
图像来源
內容試閱
推荐序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要想认识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包括生命世界),分类是不可或缺的科学工具。《分类的艺术—动物学家如何认识世界》一书是英国剑桥大学解剖学家大卫·班布里奇(David Bainbridge)于2020 年出版的科普读物,他从“科学探索也是艺术追寻”的视角,梳理了生物分类学的历史脉络,回顾了从古至今人类关于自然的奇思妙想与理性思考。

从蒙昧时代的寓言和神话故事,到亚里士多德开启的趋向客观描述的分类时代,再到达尔文和华莱士通过自然选择来阐释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与演化过程,以及孟德尔所引发的遗传学分类革命,读者在书中既能看到分类学家身份的转换—即从神学家到哲学家、艺术家、博物学家再到科学家,又能看到生物分类学这一学科横跨人文艺术与科学领域,不断地被注入新的艺术灵感与研究思路,进而永葆活力。

在书中被提到的生物分类法,除了如亚里士多德构建出的原始分类体系,林奈所提出的双名法等至今仍在沿用,而且由于人类的思维存在时间与地域上的差别,再加上科研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现在看来并不科学的分类方法也被保留下来。一方面,从人文艺术的角度来看,在东、西方文化中,许多动物(如狐狸、乌鸦、猫头鹰等)仍然笼罩着寓言色彩,甚至直到现在,包括非洲狩猎采集民族在内的诸多人群仍然相信世界是由神或者无名的力量所创造,动物也具有其特殊的宗教意义。另一方面,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多种生物分类方式继续并存,不仅有依靠遗传物质或者形态等进行的单一分类,还有结合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等多种证据的自然分类系统,甚至仅仅就动物分类而言,就包括了支系分类、进化分类等多个学派。

此外,跟随作者的思路,读者还能看到人类对于生物世界的探知,很大程度上还促进了人类对于自身的理解—除了人类的生理特性、人类在演化树上的位置,作者还思考了包括语言和认知在内的文化演化,以及人类与动物的种种关系,如饲养动物会改变环境、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其他物种的威胁更大等。

在中国,不论是被达尔文引用过的《本草纲目》这样的经典著作,还是古诗词中的自然世界与花鸟情趣、成语故事中的动植物角色,我们从不缺乏在探知生物世界时兼顾美的享受的实践。本书的译者胡晗、王维和邢路达都是我熟知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同时也是热心科普的文艺青年,他们的外文功底加上优美的语言,再配上书中数量众多的精美插图,会让中国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解锁生物世界分类的多种密码,并充分领略到西方生物分类学中蕴含的艺术之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