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NT$
484.0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售價:NT$
380.0

《
攻金之工:早期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金属艺术
》
售價:NT$
6528.0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NT$
254.0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NT$
806.0

《
心学的诞生
》
售價:NT$
347.0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NT$
653.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认知哲学文库丛书中的一本,从涌现论的角度研究认知或心智的生成机制。历史地看,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是古老心身问题在认知科学中的新形式,涌现论与哲学、生物学和复杂科学中认知现象相结合,形成了认知涌现论的工作假设、解释机制等论题,意识问题是认知科学中心身关系的集中反映。本书试图在认知科学框架内将涌现论运用于意识研究,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具身认知科学和语境论,提出一种综合的唯物主义的认知涌现论,为解决心身二元分离问题,统一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提供了新思路。本书适合科学哲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及其哲学专业的学生和学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苏圆娟,女,1981年10月生,山西稷山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2021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科技哲学专业,博士,讲师,现在山西传媒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学理论、科技哲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哲学、传播学理论、科技哲学。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
|
目錄:
|
导论
第一章认知涌现论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哲学的整体论渊源
第二节生物学的进化论基础
第三节复杂性科学的涌现论基础
第二章认知涌现论的含义、类型与特征
第一节认知涌现论的含义
第二节认知涌现论的类型
第三节认知涌现论的特征
第三章认知涌现论的工作假设与主要论题
第一节认知涌现论的工作假设
第二节离身与具身的论题
第三节强涌现和弱涌现的论题
第四节因果关系的论题
第四章认知涌现论的解释机制
第一节认知涌现论的层级基础
第二节认知涌现论的解释机制
第三节条件关系的解释机制
第四节语境的解释机制
第五章认知涌现论的意识问题及修正
第一节认知涌现论与心身问题
第二节唯物主义的认知涌现论
第三节意识涌现论对心身问题的突破
第四节结论——综合的唯物主义的认知涌现论
结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文库总序
认知(Cognition)是我们人类及灵长类动物的模仿学习和理解能力。认知的发生机制,特别是意识的生成过程,迄今仍然是个谜,尽管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取得了大量成果。人工认知系统,特别是人工智能和认知机器人以及新近的脑机接口,还主要是模拟大脑的认知功能,本身并不能像生物系统那样产生自我意识。这可能是生物系统与物理系统之间的天然差异造成的。而人之为人主要是文化的作用,动物没有文化特性,尤其是符号特性。
然而,非生物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否也有认知能力,学界是有争议的。争议的焦点主要体现在理解能力方面。目前较普遍的看法是,机器人有学习能力,如机器学习,但没有理解能力,因为它没有意识,包括生命。如果将人工智能算作一种另类认知方式,那么智能机器人如对话机器人,就是有认知能力的,即使是表面看起来的,比如2022年12月初开放人工智能公司(Open AI)公布的对话系统Chat GPT,两个AI系统之间的对话就像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这种现象引发的问题,不仅是科学和工程学要探究的,也是哲学要深入思考的。
认知哲学是近十多年来新兴起的一个哲学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认知现象,包括生物脑和人工脑产生的各种智能行为,诸如感知、意识、心智、自我、观念、思想、机器意识,人工认知包括人工生命、人工感知、人工意识、人工心智等。这些内容涉及自然认知和人工认知以及二者的混合或融合,既极其重要又十分艰难,是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以及认知哲学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
“认知哲学文库”紧紧围绕自然认知和人工认知及其哲学问题展开讨论,内容涉及认知的现象学、符号学、语义学、存在论、涌现论和逻辑学分析,认知的心智表征、心理空间和潜意识研究,以及人工认知系统的生命、感知、意识、心智、智能的哲学和伦理问题的探讨,旨在建构认知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
“认知哲学文库”是继“认知哲学译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