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莫雷诺心理学:克服强迫症(第5版,西班牙临床心理学家经典入门指南,强迫症的诱因、病症与治疗,收录强迫症自测表)
》
售價:NT$
254.0

《
杰出投资者的情绪管理课:揭秘巴菲特不住在华尔街的真相(德国年度财经图书奖)
》
售價:NT$
407.0

《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报告(2024)
》
售價:NT$
904.0

《
中国美术全集:陶瓷器(一部汇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大型图集)
》
售價:NT$
7320.0

《
科技革命与日本现代化
》
售價:NT$
814.0

《
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契诃夫书信集 1876—1904
》
售價:NT$
419.0

《
天才基本法
》
售價:NT$
290.0

《
歧路彷徨:明代小读书人的选择与困境
》
售價:NT$
528.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国家“十三五”出版规划项目“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之一。在中国教四大菩萨中,文殊菩萨是早传入我国的,早在东汉末年所译的教典籍中已经有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出现。本书通过收集教典籍、传世文献、石刻资料等相关资料,结合我国中古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文殊信仰在我国中古时期的形成、演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文殊信仰在中国中古时期形成、演变及发展历程,藉此勾勒出我国中古时期文殊信仰形成的大致脉络。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殊类经典的初传:东汉、三国、西晋时期的文殊类译经
第一节 东汉三国翻译的文殊类经典
第二节 文殊类经典的持续传译
第三章 东晋时期的文殊类译经及般若类文殊信仰在中国引起的共鸣
第一节 东晋时期翻译的文殊类经典
第二节 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国民众对文殊菩萨的理解和接受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文殊信仰在我国的发展
第一节 南朝文殊类经典的翻译
第二节 南朝译经中文殊法门特点的完善
第三节 南朝文殊信仰的内容
第四节 文殊信仰在北方的传播
第五章 隋代的文殊信仰
第一节 隋代译经及中土撰述中所示的文殊法门的特点
第二节 隋代文殊信仰的实践活动
第六章 唐朝、五代时期的文殊信仰
第一节 安史之乱前的文殊信仰
第二节 安史之乱后文殊信仰的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绪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国中古时期的文殊信仰。目前学术界分别以社会质变迁和文化发展演变为基准,对“中古”一词有着不同的解释,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文殊信仰是一种文化现象,故此处所说的“中古”使用内藤湖南、钱穆等学者在探讨“唐宋变革”时对“中古”时间范围的界定,即我国的汉唐时期。文殊信仰是一种起源于印度的教信仰,该信仰于两汉之际随着教的传播进人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进入中国民众的信仰范畴之内,到中晚唐时期终发展成为一种结构完整的信仰体系,其影响一直延续今,是中国教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菩萨信仰。为了能够在中国中古时期的历史全景中透视这一信仰体系,笔者拟将与文殊信仰相关的文献及图像作为本文研究的范围,不仅将详细探讨中古时期与文殊信仰有关的义、心理、修行以及与该信仰关系密切的信仰者、活动、活动场所等文献资料。"而且也会将这一时期与文殊信仰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演变进行分析。
文殊信仰顾名思义是围绕文殊菩萨展开的一种教信仰。文殊菩萨(manjusri)全称“文殊师利”,有时也被音译为“曼殊室利”“曼殊师利”“满祖窒哩”等,意译则有“妙吉祥”“妙首”“妙德”“敬首”“濡首”“溥首”等称号,简称“文殊”。据相关经典记载,该菩萨在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祗劫即已,号日龙种上如来①不仅曾度脱释迦,而且在释迦牟尼之前的“无央数诸,皆是文殊师利弟子”②,“三世诸以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而其菩萨及弟子的身份则是文殊为了在释迦土助教化的一种应现,后秦竺念所译的《菩萨处胎经》中曾以文殊的口吻、用偈颂的形式对其弟子及菩萨的身份做了说明:“本为能仁师,今乃为弟子。道极广大,清净无增减。或欲现身,二尊不并立。”由此可见,文殊菩萨是大乘教中一位身份特殊的大菩萨。
该菩萨的名号很早传人中国,自汉末以来含文殊名号汉译典出现,一直到北宋,与文殊菩萨有关的汉译典约有123部之多。有个现象值得注意,虽然从东汉末年的支娄迦谶译经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教界翻译已经了80多部显教类文殊经典,其数量远远超过同时期汉译经中与观音菩萨相关的经典,但与此时盛行的观音信仰相比,不论出家僧人,还是在家信众,不论上层士人,还是普通民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并未表现出的热情。虽然文殊菩萨所体现的般若深意与善巧方便的结合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