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可持续盈利 可再生战略变革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剖析当下环境挑战,探讨企业应对策略,推动企业可持续盈利)
			》
 售價:HK$ 
			347
 
  《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售價:HK$ 
			356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
			》
 售價:HK$ 
			995
 
  《 
			什么是教育 “轴心时代”提出者雅斯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华
			》
 售價:HK$ 
			347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HK$ 
			607
 
  《 
			美绘聊斋志异
			》
 售價:HK$ 
			611
 
  《 
			启微·红帆:中国东南诏安湾的港口、船货与海洋遗产
			》
 售價:HK$ 
			500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347
 
 
 | 
         
          | 內容簡介: |   
          | 随着对皮肤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病学领域的应用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本书从免疫异质结总论、传统免疫抑制剂和新型免疫抑制剂三部分对皮肤病免疫抑制剂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解释与描述,特别关注临床医师最为关心的皮肤病免疫抑制剂的临床适应证,药物的用法,使用剂量及疗程,毒副作用检测及疗效的评估等临床知识点,指导医师安全、有效使用这类药物,更好地解决临床疑难、复杂的皮肤科问题。 本书结构清晰,深入浅出,重点突出,贴近临床,注重实用。 |  
         
          | 關於作者: |   
          | 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全国银屑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目錄: |   
          | 第一部分 免疫抑制剂总论 第一章  免疫抑制剂的历史、分类与应用现状/ 2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的历史和发展概况/ 5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分类/ 7
 一、  传统免疫抑制剂/ 9
 二、  新型免疫抑制剂/ 12
 第三节  免疫抑制剂与皮肤病的关系/ 14
 一、  皮肤免疫系统的细胞成分/ 14
 二、  皮肤免疫系统的体液成分/ 15
 三、  免疫抑制剂与皮肤病/ 16
 第四节  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作用/ 16
 一、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16
 二、  特应性皮炎/ 17
 三、  大疱性皮肤病/ 17
 四、  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18
 五、  嗜中性皮肤病/ 19
 六、  非感染性肉芽肿/ 20
 七、  光线性皮肤病/ 20
 八、  荨麻疹/ 21
 第二章  免疫抑制剂的认知、应用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24
 一、  我国免疫抑制剂认知及应用的局限性/ 24
 二、  对传统免疫抑制剂的展望/ 25
 三、  对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展望/ 26
 第二部分 传统免疫抑制剂
 第三章  传统免疫抑制剂概述/ 30
 第一节  传统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特性/ 30
 第二节  不良反应/ 31
 一、  呼吸系统/ 31
 二、  消化系统/ 32
 三、  血液系统/ 32
 四、  泌尿系统/ 32
 五、  神经精神系统/ 33
 六、  心血管系统/ 33
 七、  内分泌系统/ 33
 八、  生殖系统及胚胎发育/ 33
 九、  皮肤黏膜反应/ 34
 十、  骨关节肌肉系统/ 34
 十一、  恶性肿瘤/ 34
 第四章  环孢素/ 36
 第一节  概述/ 36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 36
 第三节  作用机制/ 37
 一、  抑制T 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38
 二、  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 38
 三、  影响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 38
 第四节  临床应用/ 39
 一、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适应证/ 39
 二、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皮肤科适应证/ 39
 三、  禁忌证/ 39
 四、  皮肤科临床应用/ 40
 五、  用法及用量/ 48
 六、  药物相互作用/ 49
 第五节  不良反应与监测/ 50
 一、  不良反应/ 50
 二、  用药期间监测/ 52
 第五章  糖皮质激素/ 55
 第一节  概述/ 55
 第二节  分类及药代动力学/ 56
 一、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和外源性糖皮质激素/ 56
 二、  系统用糖皮质激素和外用糖皮质激素/ 57
 第三节  作用机制/ 60
 一、  抗炎效应/ 60
 二、  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 61
 三、  抗休克作用/ 61
 四、  对代谢的影响/ 62
 五、  允许作用/ 62
 六、  其他效应/ 62
 第四节  临床应用/ 63
 一、  系统用药/ 63
 二、  局部用药/ 70
 三、  特殊人群用药/ 72
 第五节  不良反应、监测及预防/ 74
 一、  长期全身性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74
 二、  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77
 三、  糖皮质激素毒性指数/ 78
 四、  如何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80
 第六章  甲氨蝶呤/ 85
 第一节  概述/ 85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 85
 第三节  作用机制/ 86
 一、  干扰核苷酸合成/ 86
 二、  对T 淋巴细胞的作用/ 86
 三、  抗炎作用/ 87
 第四节  临床应用/ 87
 一、  皮肤科临床应用/ 87
 二、  禁忌证及用药前评估/ 95
 三、  用法及用量/ 98
 四、  药物相互作用/ 98
 五、  特殊人群用药/ 99
 六、  其他用药注意事项/ 100
 第五节  不良反应/ 102
 第七章  环磷酰胺/ 109
 第一节  概述/ 109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 110
 第三节  作用机制/ 111
 第四节  临床应用/ 112
 一、  皮肤科临床应用/ 112
 二、  禁忌证/ 118
 三、  药物相互作用/ 119
 第五节  不良反应、监测及预防/ 119
 一、  短期不良反应/ 119
 二、  长期不良反应/ 120
 三、  不良反应的监测及预防/ 120
 第八章  硫唑嘌呤/ 巯嘌呤/ 123
 第一节  概述/ 123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 124
 第三节  作用机制/ 124
 第四节  临床应用/ 125
 一、  皮肤科临床应用/ 125
 二、  用法及用量/ 127
 三、  药物相互作用/ 128
 四、  特殊人群用药/ 128
 第五节  不良反应/ 129
 第九章  吗替麦考酚酯/ 135
 第一节  概述/ 135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 135
 第三节  作用机制/ 136
 第四节  临床应用/ 136
 一、  皮肤科临床应用/ 136
 二、  禁忌证/ 144
 三、  用法及用量/ 144
 四、  联合用药/ 144
 第五节  不良反应与监测/ 145
 一、  消化系统/ 145
 二、  泌尿生殖系统/ 145
 三、  血液系统/ 145
 四、  感染与肿瘤/ 145
 五、  致畸性/ 146
 六、  长期不良反应/ 146
 七、  用药监测/ 146
 第十章  来氟米特/ 149
 第一节  概述/ 149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 149
 第三节  作用机制/ 150
 第四节  临床应用/ 150
 一、  皮肤科临床应用/ 150
 二、  禁忌证/ 154
 三、  用法及用量/ 154
 四、  药物相互作用/ 154
 五、  特殊人群用药/ 155
 第五节  不良反应、监测及预防/ 155
 一、  不良反应/ 155
 二、  不良反应监测及预防/ 156
 第十一章  他克莫司/ 159
 第一节  概述/ 159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 159
 第三节  作用机制/ 160
 第四节  临床应用/ 160
 一、  皮肤科临床应用/ 160
 二、  禁忌证/ 167
 三、  用法及用量/ 167
 四、  药物相互作用/ 167
 第五节  不良反应、监测及预防/ 168
 一、  不良反应/ 168
 二、  个体差异对他克莫司用药影响/ 169
 三、  不良反应监测及预防/ 170
 第十二章  羟氯喹/ 173
 第一节  概述/ 173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 173
 第三节  作用机制/ 174
 一、  抗疟作用/ 174
 二、  免疫抑制作用/ 174
 三、  防紫外线作用/ 174
 四、  抗病毒作用/ 174
 第四节  临床应用/ 174
 一、  皮肤科临床应用/ 174
 二、  用法及用量/ 178
 三、  药物相互作用/ 178
 四、  特殊人群用药/ 178
 第五节  不良反应/ 179
 第十三章  沙利度胺/ 182
 ?
 |  
         
          | 內容試閱: |   
          | 从事皮肤病临床实践几十年来,经历了从传统免疫抑制剂到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发展与变化,深刻感受到免疫抑制剂的出现改善了诸多难治性皮肤病的进程、临床疗效及预后,对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命周期、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皮肤病诊疗实践带来巨大变化。基于免疫学基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根据不同免疫通路研制的新型免疫抑制剂是目前很多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的重要治疗选择。具有精准靶向作用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具有治疗效能高、耐受性及安全性好等特点。随着对免疫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不断探索其发病机制,针对发病过程及精确靶点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不断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免疫抑制剂的研发进程及临床应用。近年来,除传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外,新型免疫抑制剂在我国陆续上市,给广大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我国地域广阔,学术研究及技术推广存在较大差异,不少基层单位皮肤科医师缺乏免疫抑制剂基础理论和用药经验的相互交流,限制了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发展。由于安全方面的需要,免疫抑制剂说明书上标注的多种不良反应使医患双方依从性降低,医师的畏惧和患者的担忧极大地影响了药物的合理使用。在多年从事皮肤病治疗经历及与同道的相互交流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推广免疫抑制剂相关知识,如药物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监测及预防等,可有效帮助皮肤科医师科学地应用免疫抑制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帮助他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尚缺乏全面、系统介绍免疫抑制剂的工具书。为帮助皮肤科医师认识和掌握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我们组织撰写了《皮肤病免疫抑制剂应用》一书。本书对免疫抑制剂的概念、发展和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对常用传统免疫抑制剂、新型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生物类似药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其他研究进展中的靶向药物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药物来源、作用机制、临床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监测及预防等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介绍,结合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病例系列报道、国家指南和专家共识等介绍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和研究。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病情、治疗需求、经济情况等进行选择,灵活、合理地应用免疫抑制剂。
 大部分作者不仅是临床经验丰富的皮肤科临床专家,同时还是皮肤病相关基础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们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顺利完成本专著的坚实保障。我们衷心地感谢对本书出版做出贡献的所有参与者。希望本专著的出版能为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提供比较全面、崭新的参考,广大读者,包括皮肤科医师、研究生及相关学科医务工作者都可从中获益,促进我国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科学领域的有效应用。
 张锡宝 史玉玲 崔 勇
 2023 年8 月29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