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806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250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653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1010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403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许倬云 著 许先生最后的凝望与嘱托 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内核
			》
 售價:HK$ 
			39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347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500
 
 
 | 
         
          | 編輯推薦: |   
          | 本报告是对2022年度国内艺术学门类各学科发展状况进行的一次年度扫描,既有对学科发展情况的全面梳理,也有对重点问题的聚焦和分析,还有对典型案例的延伸探讨,是一部兼具广度和深度的艺术学年度报告。 |  
         
          | 內容簡介: |   
          | 本报告是对2022年度国内艺术学门类各学科发展状况进行的一次年度扫描。作为全面的学科动态汇集,本报告介绍了艺术学门类下属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年度发展概况,即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围绕学科动态、问题聚焦、专题研究等三个方面,既有对学科发展情况的全面梳理,也有对重点问题的聚焦和分析,还有对典型案例的延伸探讨,是一部兼具广度和深度的艺术学年度报告。 |  
         
          | 關於作者: |   
          |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兼任国际美学协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2016年入选教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2年入选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从事美学理论、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展览策划、剧本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出版《艺术学通论》等专著、《艺术的语言:通往符号理论的道路》等译著,发表中英文论文300余篇。 |  
         
          | 目錄: |   
          | 总论? 艺术学的再定位...........................................................................001 第一章?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学理论篇 ..........................................................................010
 第一节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概况——学科动态 ..............................................................010
 第二节 2022 年中国艺术学理论建设的回顾——问题聚焦 ..............................................................026
 第三节 关于新版学科目录“艺术学”学科的几点解读——专题研究 ..............................................................039
 第二章? 重组与新构 转向与回归 开放与拓延:新时期音乐学理论与实践——音乐与舞蹈学·音乐学篇 ......................................................062
 第一节 重组与新构——学科动态 ..............................................................062
 第二节 转向与回归——问题聚焦 ..............................................................070
 第三节 开放与拓延——专题研究 ..............................................................085
 第三章? 新文科背景下舞蹈史论教学与研究的突破——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篇 ......................................................099
 第一节 新时代历史节点上舞蹈研究与实践的转向——学科动态 ..............................................................099
 第二节 新文科背景下舞蹈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问题聚焦 ..............................................................116
 第三节 早期道仪:清商曲辞《神弦歌》新解——专题研究 ..............................................................124
 第四章? 大众化与分众化并行下的戏剧发展——戏剧与影视学·戏剧学篇 ......................................................147
 第一节 主旋律与经典作品常演常新 戏剧发展于挑战中 孕育生机
 ——学科动态 ..............................................................147
 第二节 多元·融合·生机:新时代下的戏剧学生态——问题聚焦 ..............................................................161
 第三节 21 世纪以来中国戏剧发展中的现代性探索——专题研究 ..............................................................172
 第五章? 数智赋能、守正创新:中国电影的数字化探索与温情力量——戏剧与影视学·电影学篇 ......................................................186
 第一节 数字驱动下的学科转型——学科动态 ..............................................................186
 第二节 类型创新与温情回归——问题聚焦 ..............................................................201
 第三节 数智时代的中国电影:创作与研究——专题研究 ..............................................................204
 第六章? 技术赋能、媒体融合、国际传播的电视艺术学研究——戏剧与影视学·电视艺术学篇 ..............................................209
 第一节 稳步前进与深度探索——学科动态 ..............................................................209
 第二节 技术赋能下的创新与建构——问题聚焦 ..............................................................226
 第三节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国际化传播——专题研究 ..............................................................238
 第七章? 守正创新、科技赋能、技术转向的美术学研究——美术学篇 ..................................................................................242
 第一节 上下求索、多元发展的美术学学科——学科动态 ..............................................................242
 第二节 艺术活化文物,科技赋能馆藏:2022 年中国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科技实践下的展品活化实践——问题聚焦 ..............................................................258
 第三节 新视野:美术史中的技术——专题研究 ..............................................................269
 第八章? 交叉学科视域中的设计学自主知识体系——设计学篇 ..................................................................................281
 第一节 交叉学科转向与学科间性探寻——学科动态 ..............................................................281
 第二节 学科体系建构与学术多元发展——问题聚焦 ..............................................................294
 第三节 中国设计学主体性话语体系建构——专题研究 ..............................................................307
 后记...................................................................................................................3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