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653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347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551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500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39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1367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755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281
 
 
 | 
         
          | 編輯推薦: |   
          | 1.人类探索宇宙前沿的科学发现 专业权威的学者推荐; 2.天文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谢懿教授翻译;
 3.从未公开过的太空摄影照片;
 4.不同种类的星系分类方法 视觉创意手绘图;
 5.沉浸式感受宇宙的浩瀚神奇;
 6.附赠精美明信片和创意手绘图海报;
 7.高档礼盒装帧、封面烫银、匠心品质、珍藏优选。
 |  
         
          | 內容簡介: |   
          | 由一位天文学家做你的向导,前往银河系边缘和更远的地方,深入研究观星和太空观测的历史,了解黑洞如何为星系提供动力,并了解不同星系类型的分类。这本富有启发性的书,近200幅从未公开过的天空摄影照片和不可思议的视觉创意手绘图,将会开阔你的视野。宇宙的奇迹在这里等待着你! |  
         
          | 關於作者: |   
          | 大卫·J. 艾切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学者之一、科普作家。他是《天文学》杂志和国际小行星日项目的主编,他还为阿德勒天文馆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制作节目,并与布莱恩·梅共同撰写了《月球3-D任务》和《新宇宙》等书。除了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福克斯新闻和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传播天文学知识,他还定期在哈佛大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讲授科学和天文学。 |  
         
          | 目錄: |   
          |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星系 2
 第二章
 深入银河系 58
 第三章
 近邻星系:本星系群 92
 第四章
 室女超星系团 134
 第五章
 宇宙边缘的星系 194
 资源 — 228
 致谢 — 230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在20世纪的前25 年里,星系的存在从理论猜想变成了可观测的事实。到20世纪30 年代初,尽管精度不高,但是人们仍然估算出了数个近邻星系的距离,并确定宇宙在膨胀。银河系成为庞大星系家族的一员,后者因自身所包含的恒星而发光。在可见光图像中,星系在太空中彼此分离,将其视为孤立区域的想法由此而生,这一“岛宇宙”的观念持续了数十年。
 
 1950年后,随着大型光学望远镜和新技术的出现,人们对星系的认识变得愈加丰富。射电望远镜观测发现,星系中常常存在数十亿倍于太阳质量的星际气体,一些星系会在射电波段释放出其大部分能量,这需要大量注入以近光速运动的电子。由这些数据和X 射线观测可知,大多数巨型星系的中心可能都潜藏着数百万倍于太阳质量的黑洞。
 在确认了大爆炸模型后,星系显而易见形成于早期宇宙中,进而演化出现在的结构。然而,仅由普通重子物质组成的星系理论模型无法给出可靠的结果。答案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对于盘星系,如果它们仅由可见的恒星和气体组成,那么旋转速度在距其中心较远处就会减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显然,有额外且不可见的暗物质晕包裹着这些星系,并占据了其绝大部分的质量。暗物质主导的星系模型不仅符合观测数据,还有助于发展出可检验的星系形成理论框架和此后演化出的理论框架。
 到20世纪末,哈勃空间望远镜和8~10米口径的地面望远镜为研究年轻星系开辟了途径。如果望远镜有足够的灵敏度,天文学的一大优势是可以直击遥远的过去。这些研究和后续多波段的观测发现,年轻星系小且会相互作用,并可能具有极高的恒星形成率。在其他情况下,年轻的超大质量黑洞可通过吸积气体乃至恒星快速生长,向外输出相当于数万亿个太阳的能量。正如暗物质模型所提出的,年轻星系借由并合进行等级式生长,绝非是20世纪30年代所认为的“岛宇宙”!
 那么,人们对星系的认识目前到了哪一阶段呢?星系是复杂的物理系统,它
 随着时间经历了剧烈演化,把气体转变成长存的恒星,抑或是黑洞吞食普通物质,
 星系也会与环境相互作用。暗物质晕已是标准模型,通过比较日臻完善的宇宙大
 尺度结构形成演化模拟与不断丰富的观测数据,该模型正不断经受着检验。得益
 于可工作在大部分电磁波谱上的高性能望远镜,人们可以观赏和研究肉眼不可见
 的复杂星系;与此同时,在把星系分解成无数恒星或星际气体的奇妙结构时,人
 们还能欣赏到天体之美。
 本书会从21世纪的视角来介绍星系世界。自从近100年前发现星系以来,人
 们已对其有了很多认识,但想要完全了解这些宇宙的奇迹,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你有机会通过望远镜观看星系,它们大多数时候就是一团模糊的光斑,尽情
 欣赏本书中众多的星系图像吧,由此你会更全面地认识你看到的宇宙奇迹。
 杰伊·加拉格尔(Jay Gallagher)
 写于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
 
 星系的发现
 哈勃的发现在研究其他旋涡星云的天文学家中掀起了一股热潮。随之而来的无数观测和后续研究持续了很长时间,天文学界开始争论和自我反省。1920 年进行的一场辩论,参与者是当时著名的两位天文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哈洛·沙普利(Harlow Shapley)和阿勒格尼
 天文台的希伯·柯蒂斯(Heber Curtis)。沙普利认为银河系构成了整个宇宙,而柯蒂斯则推测旋涡星云是银河系之外的独立星系,本质上是“岛宇宙”。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可,但哈勃的发现似乎证明柯蒂斯是对的。
 哈勃继续对其他旋涡星云中的造父变星进行成像,例如三角座的M33,哈勃发现它们和仙女星云一样都非常遥远,因此认定它们是遥远的星系。哈勃的观测表明,星系是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宇宙基本单元,且在非常大的尺度上普遍存在。有许多人对此抱怀疑态度,其中最主要的是沙普利,但哈勃仍努力向前。随后,这位35 岁自信的天文学家的发现在1924 年11 月登上了《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头版。在支持者的鼓励下,他提交了一篇总结上述成果的论文,计划在1925 年的美国天文学会(一个专业的天文学家组织)冬季会议上宣读。
 普林斯顿大学的著名教授亨利·诺里斯·罗素(Henry Norris Russell)在会议上大声朗读了这篇论文,从此星系开始被广泛接受。
 星系颜色的突破
 几年后,哈勃又取得了一项重大进展——得出星系的光谱是其全部的恒星和气体所发出光的集合的结论。1929年,哈勃和其他天文学家记录下了许多星系的光谱,发现它们似乎向光谱的红端发生了移动,即它们所发出的光的波长增大、频率降低。早在1912年,亚利桑那州洛厄尔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维斯托·M. 斯里弗(Vesto M. Slipher)首次发现了这一效应。
 每当救护车拉响警报从你身边经过时,你都会感受到这一多普勒频移效应。当救护车靠近时,由于声波的波长减小、频率升高,警报的音调会升高;当救护车经过并远离时,由于声波的波长增大、频率降低,警报的音调会下降。光也是如此。当天体朝向我们运动时,它们发出光的频率会升高,向光谱的蓝端移动;当它们远离我们的时候,它们发出光的频率会降低,向光谱的红端移动。因此,遥远星系光谱的“红移”表明这些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这意味着宇宙不仅比此前认为的要大得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膨胀甚至变得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