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NT$
254.0

《
美国黑室(全译本 图文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咨询的奥秘2:咨询师的百宝箱(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售價:NT$
500.0

《
失权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
售價:NT$
352.0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NT$
398.0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NT$
398.0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NT$
403.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为依据,研究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基本理论,探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制度逻辑,论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构成与基本特征,阐释加强党内监督、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现实意义。该书的出版是建构监察法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尝试,有助于推动监察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
|
關於作者: |
朱福惠,男,1961年生,湖南娄底人,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并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系副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曾兼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任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宪法原理、监察法与检察制度的研究,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在《中国法学》《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90多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主持并完成“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国家机关宪法解释提请权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在法律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现致力于纪检监察学体系、检察制度的研究工作。
|
目錄:
|
绪论 我国监督制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我国监督制度研究的历史
一 监督制度研究的初创阶段
二 监督制度研究的探索阶段
三 监督制度研究的繁荣阶段
四 监督制度研究的创新发展阶段
第二节 我国监督制度研究的现状
一 党内监督研究的兴起
二 监察监督研究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监督制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乏对中国特色监督制度的系统研究
二 监督制度的体系化研究不足
三 缺乏对监督制度运行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第四节 加强监督制度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 进一步阐释监督制度的中国特色
二 系统研究监督制度的各种形式
第五节 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我国监察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二 列宁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权力制约与监督理论的发展
一 毛泽东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二 邓小平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三 江泽民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论述
四 胡锦涛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论述
第三节 新时代权力制约与监督理论
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重要论述是科学应对国内国际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实践成果
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
第二章 监察制度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关系
第一节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出的过程
一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萌芽阶段(党的七大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二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四大)
三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至党的十八大)
四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创新阶段(党的十八大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第二节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语境下国家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含义
一 权力监督的含义
二 权力制约的含义
第三节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构成要素
二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 党和国家监督主体的分工合作与协调衔接
四 党和国家监督的实质是公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第三章 新时代监察体制改革的实践逻辑与制度逻辑
第一节 监察体制改革的实践逻辑
一 监察体制改革是监察制度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 监察体制改革是实现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需要
三 监察体制改革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
四 监察体制改革是整合反腐败资源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