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首发经济:重塑商业生态与消费未来
》
售價:NT$
301.0

《
中国国家地理 美丽的地球·生命交响(全6册)
》
售價:NT$
2897.0

《
前世今生:穿越时空的灵魂伴侣
》
售價:NT$
301.0

《
出瀛海:晚清诗人的海外观察与体验(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全球视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 )
》
售價:NT$
296.0

《
制造规则 : 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
售價:NT$
449.0

《
货币与政府
》
售價:NT$
602.0

《
昨日今朝(网络原名:今朝欢愉)
》
售價:NT$
254.0

《
靖难之役:明朝初年的改革、削藩、政争与叛乱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龙,既是我们的身份自信,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将龙视作民族国家的象征符号,在龙前冠以“中国”二字,只有在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当中,才有可能被生产出来。
“中国龙”究竟是由何人、在何时、如何生产出来的?“龙”是如何从帝王专属过渡到全民共享的?西方人是怎样看待“中国龙”的?是不是只有五爪的才是“龙”?“龙”对应的英文翻译“dragon”是怎么来的,这个译名是否合适?……你都能在本书找到答案。
◎借由龙年的契机,开启寻龙之旅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著名民俗学家施爱东先生多年来深入研究龙文化,悉心爬梳丰富的历史文献,对龙形象的起源与传播进行了考证与祛魅。从上古的集合名词,到被赋予象征意义的抽象动物,再到龙在御用纹样及龙袍中地位的变化、人们对其态度的转变,讲述龙是如何逐渐演变成封建帝王的权力象征又过渡到全民共享的。揭开龙的神秘面纱,发现龙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从域外角度看中国形象的变迁
16世纪起,许多传教士、商人的到来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汇,门多萨、利玛窦、基歇尔、安文思等人向西方介绍中国时还注意到了中国的龙文化。
|
內容簡介: |
本书借助文化学、民俗学的基本方法,溯源龙是如何成为帝王专属,又是如何过渡到全民共享的,考证了不同时期龙形象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变迁。在探讨近现代域外视野中龙形象的问题时,作者梳理了200多幅欧、美、日等国古旧书刊的罕见图片,从象征地位的皇家符号、时尚元素,到讽刺、攻击东方古国的惯用素材,揭示出龙形象及其背后含义的复杂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温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旧话题,不仅给我们一个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新视角,更能脱离时代局限审视域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以史为鉴,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寻求现代文化困境的破解之道。
|
關於作者: |
施爱东,196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科学哲学。著有《故事法则》《故事机变》《故事的无稽法则》《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金庸江湖手册》等。
|
目錄:
|
概论 中国龙的发明
第一章 帝王将相及其权力崇拜的“龙政治”
第二章 16—18世纪欧洲人理解的“中国龙”
第三章 19世纪西方漫画中的“辫子龙”与中国元素
第四章 辱华词汇“猪尾奴”的递进式东渐
第五章 哀“旗”不幸,怒“旗”不争:大清龙旗五十年
第六章 “龙图腾”是学术救亡的知识发明
第七章 层累造成的民族寓言“拿破仑睡狮论”
修订再版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