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NT$
398.0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NT$
454.0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NT$
286.0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NT$
270.0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NT$
649.0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NT$
484.0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售價:NT$
380.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孕育之地“渔阳里”为线索,以历史图片和简介性文字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事迹,通过渔阳里红色文化的叙事,帮助读者学习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体会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初心。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导言:渔阳里,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介绍渔阳里街区形成历史,总括其红色地标功能;“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渔阳里的建设和发展;“理论宣传的重地”,讲述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通过创办刊物、设立出版机构等多种途径,翻译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人运动的阵地”,讲述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通过调查、演讲、成立工会组织、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等多种方式领导工人运动;“培养人才的基地”,介绍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外国语学社在“渔阳里”成立,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青年干部和革命人才;“‘渔阳里’的今生”,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的部署与指示下,对渔阳里街区的调查寻访和保护。
|
關於作者: |
李瑊,本名李坚。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长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海历史文化、宁波商人群体的研究。曾主编《上海渔阳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孕育之地》《俞秀松画传》,著有《上海的宁波人》等。
|
目錄:
|
总序
导言 渔阳里,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一 渔阳里: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
二 渔阳里:理论宣传的重地
三 渔阳里:工人运动的阵地
四 渔阳里:培养人才的基地
五 “渔阳里”的今生
|
內容試閱:
|
总 序
徐建刚
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研究丛书”这套令人期待的党史研究丛书,作为上海“党的诞生地挖掘宣传工程”的成果之一,将陆续出版,非常值得祝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孕育、诞生过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大量史料的挖掘公布,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厘清了许多历史谜团,使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但就总体而言,囿于各方面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的研究,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这也是李瑊教授主编这套研究丛书的意义所在。
冠以“渔阳里”,这套丛书当然是以渔阳里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同以往的中共创建史研究不同,其独特的价值就在于从一个新的视角,以具体的城市空间为切入点,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置于渔阳里这个上海城市具体区域开展研究。渔阳里是新老渔阳里的泛指,即是现在的南昌路100弄2号(老渔阳里2号)和淮海中路567弄6号(新渔阳里6号)。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创建过程来看,风云激荡,群星璀璨,渔阳里始终是一个最重要的核心活动区域,许多重要的中共创建者,如陈独秀、李达、李启汉、俞秀松、毛泽东、李汉俊、刘少奇等,包括共产国际的代表维经斯基等人,都在这里生活工作,留下了大量印迹。以这一区域为中心,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个党的组织,第一个团的组织,第一个干部学校(外国语学社),第一份党刊,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版全译本,第一份中国共产党的宣言,等等,包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全部筹备工作,都在此完成。而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党的中央局领导机关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设立于此,可谓地位特殊,意义重大。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同渔阳里密切相关。因此,将渔阳里视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红色起点和源头之一,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定位。
李瑊教授近年来致力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特别是渔阳里历史研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收集整理挖掘了大量相关资料,并在此过程中组建了一个精干务实的研究团队。由她领衔的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举办各类学术论坛、讲座,大力研究和宣传渔阳里的历史,已产生比较大的社会影响,“上海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研究丛书”,即是近年来研究成果的一次汇集。丛书包括《上海渔阳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孕育之地》《中国共产党渔阳里时期(1920—1922)史料选编》《渔阳里研究文集》《渔阳里图志》《渔阳里人物故事》等。多位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以渔阳里为中心,把人物和事件研究进行了很好地结合,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开展了深入研究,角度新颖独特,结论令人信服,无疑为深入研究这一课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特别是将党史同城市史、区域史结合起来,极大地拓展了党史研究的空间和视角,对于新时代如何拓展党史研究的领域和方法,也很具启发意义。
期待李瑊教授和渔阳里研究团队能够再接再厉,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面世。
是为序。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