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亡哲思录:儒家思想与东汉三国关系新解
》
售價:HK$
500

《
英国工业革命:经济的质变、世界工厂的建成与海洋霸主地位的确立 陆海书系
》
售價:HK$
434

《
正史纂修与重建史观:辽金元的视角(博雅史学论丛中国史系列)
》
售價:HK$
607

《
传奇与绝技:木拱桥里的中国营造智慧
》
售價:HK$
398

《
现场:细读《史记》
》
售價:HK$
250

《
经典译林:罗生门
》
售價:HK$
199

《
鲶鱼之怒:日本大众文化中的天灾·疫病·怪异
》
售價:HK$
352

《
人比AI凶(“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得主万维钢全新力作;当AI无所不能,你靠什么不可替代?答案就在
》
售價:HK$
403
|
編輯推薦: |
修格勒最享盛誉的著作
罗摩金德尔·修格勒(RamchandraShukla,1884—1941)是印度最著名的印地语文学史家和文学理论家之一,他开启了基于文本的科学的印地语文学批评,是第一位用科学体系编写印地语文学史的人。同时修格勒也是印地语作家、诗人和翻译家,尤其在印地文散文领域有重要贡献。
对印地语文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篇即闸明该文学史书写的逻辑和原则,随即将印地语文学分为初期、前中期、后中期和现代期四个阶段,分章节对各个时期的文学现象、思潮和流派进行详细介绍和述,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予以评述、解读和剖析。
|
內容簡介: |
《印地语文学史》是修格勒最享盛誉的著作。本书从历史角度出发,按时间顺序建立起一个对印地语文学进行分期、对不同流派进行观察研究的框架。全书开篇即闸明该文学史书写的逻辑和原则,随即将印地语文学分为初期、前中期、后中期和现代期四个阶段,分章节对各个时期的文学现象、思潮和流派进行详细介绍和述,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予以评述、解读和剖析,对印地语文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關於作者: |
罗摩金德尔·修格勒(RamchandraShukla,1884—1941)是印度最著名的印地语文学史家和文学理论家之一,他开启了基于文本的科学的印地语文学批评,是第一位用科学体系编写印地语文学史的人。同时修格勒也是印地语作家、诗人和翻译家,尤其在印地文散文领域有重要贡献。在印地语文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修格勒及其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
目錄:
|
总序:印度经典的汉译
| 前 言
| 第一版序言
| 关于修订版的话
| 分期
| 第一章 初期(英雄史诗时期:993—1318)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阿伯珀仑谢语诗歌
| 第三节 地方语言诗歌
| 第四节 零散作品
| 第二章 前中期(虔诚时期:1318—1643)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无形派明理支
| 第三节 无形派泛爱(苏菲)支
| 第四节 有形派罗摩支
| 第五节 有形派黑天支
| 第六节 零散作品
| 第三章 后中期(法式时期:1643—1843)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法式时期作家兼诗人
| 第三节 法式时期其他诗人
| 第四章 现代期——散文体文学篇(1843—1923)
| 第一节 概述:散文体文学的发展
| 第二节 散文体文学的兴起
| 第五章 现代散文体文学传统(1868— )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散文体文学的开端:第一次繁荣
(1868—1893)
| 第三节 散文体文学的传播:第二次繁荣
(1893—1918)
| 第四节 散文体文学的建设
| 第五节 散文体文学的当代发展:第三次繁荣
(1918— )
| 第六章 现代期——诗歌篇(1843— )
| 第一节 旧潮流(1843—1870)
| 第二节 新潮流:第一次繁荣(1868—1893)
| 第三节 新潮流:第二次繁荣(1893—1918)
| 第四节 新潮流:第三次繁荣(191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