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352
 
  《 
			红帆船
			》
 售價:HK$ 
			290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194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403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449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235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367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551
 
 
 | 
         
          | 內容簡介: |   
          | 这是一本有关上海弄堂的散文集,分为“童趣”“拾集”“漫忆”“小暖”“至味”五个篇章,凡100篇短文。 弄堂,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经与千千万万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多少个故事,多少个旧趣,多少个记忆,与弄堂,与石库门,与亭子间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弄堂,构成了千千万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文化空间。
 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写下回忆文章,从童年生活、家庭故事到弄堂百态、社会变迁,随手抽出一篇,便可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弄堂生活形态,字里行间,弥漫着人间的烟火气。
 |  
         
          | 關於作者: |   
          | 陈建兴,1958年5月生于上海。1976年5月自上海市长宁中学毕业后赴奉贤星火农场新三连务农,1979年10月返城。先后在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办事处、长宁区新泾乡、长宁区委、长宁区政协、上海市政协工作。1995年曾被评为“上海市十大杰岀青年”。著有散文集《燃情岁月》《 弄堂旧趣录》。 |  
         
          | 目錄: |   
          | 目 录 I I / 序一 晶莹的记忆之珠 赵丽宏
 IV / 序二 一代上海人的记忆 叶辛
 VI / 序三 来自往昔时光的善良和感动 毛时安
 第一篇? 童趣
 003 / 踢踢踏踏木拖板
 006 / 儿时的压岁钿
 009 / 元宵节包汤团、玩兔子灯
 012 / 春游长风公园
 015 / 祭扫烈士墓
 018 / 路灯下的“四国大战”
 021 / 一只储蓄罐
 024 / 儿时零食好味道
 027 / 自己做兔子灯
 030 / 童年的中秋好难忘
 033 / 白衬衫、蓝裤子和白球鞋
 037 / 在寒假的日子里
 041 / 童年的日记
 044 / 养只叫蝈蝈
 047 / 集火花
 050 / 儿时的零花钱
 054 / 童年爱看“打仗片”
 059 / 我的少先队辅导员
 062 / 国庆游园
 第二篇? 拾集
 067 / 过街楼下
 070 / 孵太阳
 073 / 丢了小菜卡
 076 / 消失在弄堂的电报
 079 / 灶披间二三事
 082 / 老虎灶茶馆
 085 / 家门口的煤球店
 088 / 弄堂有家服务站
 091 / 私房钿趣忆
 094 / 难忘邻里情
 096 / 手工编结满弄堂
 099 / 竹器的年代
 102 / 那些年的“差头”叫乌龟车
 105 / 大扫除的日子
 109 / 夜幕下巡夜的老伯
 113 / 家门口的“赤脚医生”
 116 / 里弄有个暖心处:工疗站
 119 / 还记得那年的甲肝风暴
 122 / 恶作剧
 126 / 吵相骂
 130 / 调房轶事
 134 / 弄堂口的皮匠摊
 第三篇? 漫忆
 139 / 等退票
 143 / 儿时冻疮苦
 146 / 又吃到了油墩子
 149 / 收集糖纸头
 153 /“生产组”的日子
 156 / 粮店买米
 160 / 失物招领箱
 163 / 公交月票
 167 / 夏日灭虫记
 170 / 我为弄堂出板报
 173 / 乐为老人写家信
 177 / 阅报栏的故事
 181 / 我的第一件奢侈品
 185 / 第一次吃肯德基
 188 / 我有了 120 照相机
 IV 弄堂轶事
 192 / 我和蔚兰信箱结缘
 195 / 三五牌台钟
 198 / 亭子间往事
 201 / 巧遇故人
 第四篇? 小暖
 207 /“光荣退休”真热闹
 210 / 弄堂喜酒好闹猛
 213 / 父爱无言
 216 / 第一次订牛奶
 219 / 小年夜大扫除
 222 / 有一种怀旧叫挂历
 225 / 烧行灶
 228 / 舌尖上的端午
 232 / 刮痧
 235 / 爱淘“等外品”的日子
 238 / 冬日澡事
 241 / 旧时的搪瓷制品
 245 / 圆梦国际饭店
 248 / 怀念书信往来的日子
 252 / 儿时年味最浓
 255 / 难忘的西瓜摊
 259 / 日光岩下的怀念
 263 / 父亲的卷烟器
 267 / 军装,那些年的最爱
 271 / 一把剃头推剪
 第五篇? 至味
 277 / 弄堂足球踢得欢
 280 / 难忘的国庆观礼
 284 / 黄鱼车送母亲去医院
 288 / 麦乳精的香甜
 291 / 除夕旧忆
 295 / 穿弄堂
 299 / 想起了九英寸黑白电视机
 302 / 荡马路
 305 / 鸡鸭血汤味道浓
 308 / 那些年的春晚记忆
 312 / 永远的绿皮火车
 316 / 结伴去郊游
 320 / 弄堂里的“斯诺克”
 323 / 探望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326 / 侬吃过麦淇淋蛋糕
 329 / 红灯牌收音机
 332 / 忆一位退休老党员
 334 / 福园书场听评弹
 337 /“淮国旧”里淘旧货
 340 / 有一种时髦叫“的确良”
 343 / 后记 告别弄堂的时刻
 |  
         
          | 內容試閱: |   
          | 序一 晶莹的记忆之珠 读了建兴先生的散文集《弄堂轶事》,掩卷回想,脑海中迭现出无数熟悉的情景和画面,还有很多让人难忘的人物。那是 20 世纪上海的弄堂生活,是飘漾着烟火气息的市井风情,是真实可亲的人间悲欢,是生活中的真善美。书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气息,对我来说都不陌生。建兴先生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很多经历,都是我熟悉的。这是一种发自本心的真实的回忆和记述,写得生动细致,让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不仅是个人生活的回忆,也可以让读者从中了解 20 世纪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人的记忆,如同潜藏在蚌壳中的珍珠,岁月之河的流逝,不会磨灭这些记忆的珍珠,反而会使其更加晶莹清亮。当然,并非所有人的记忆都会成为珍珠,只有那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岁月的馈赠、珍惜人间情谊的人,才会在回忆过往的时光时,捧出一把把晶莹的记忆之珠,让人发现人生的意义,发现生命的多彩。
 建兴先生记忆中的往事和人物,不模糊,不含混,都是真切清晰的。他对童年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如数家珍地徐徐道来,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读他的文字,可以听见昔日弄堂中的人声喧嚷,可以闻到从邻里楼阁中飘出来的生活气息,也可以认识老老少少各
 种各样的人物。尽管家境清贫,生活中并不事事顺心,但童心的纯真,童年的欢乐,人间美好情感的交流,在任何时代都不会缺失。
 建兴先生对昔日生活的回忆是全方位的,很多细节和场景,那么深刻地藏在他的记忆中:木拖板、白衬衫、蓝裤子和白球鞋、储蓄罐、压岁钱、元宵灯谜、兔子灯、小菜卡、煤球店、老虎灶、蝈蝈、火花、零食、糖纸头、手工编织、乌龟车、军棋、足球、康乐球、电影票、照相机、三五牌台钟、挂历、公交月票……这些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触摸过的事物,每一件都引发出他记忆中生
 动的故事,也联系到与之相关的人物。他的描述非常生动,不是简单空泛的介绍交代,而是有声有色的描写,文字中有精微的细节,有曲折的故事,有生动的表情,有香甜苦辣的气味,有高低起伏的声音。这样的文字,引人入胜,是能吸引读者的。正如作者所言:“人对味道的记忆是有感情的。那些苦涩的回忆,留下多少难忘的瞬间。”
 建兴先生写弄堂见闻,写童年趣事,写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物件,文章的最终落点,都是写人,写人情,写人性。一个孩子的成长,必定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是很多人用自己的善良和仁爱,让孩子感受到人间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书中写了很多人物,父母兄弟,童年的伙伴,少先队辅导员,宅心仁厚的鲍老师,心有大爱的巡夜老伯,家门口的“赤脚医生”,弄堂口的修鞋匠……
 每一位出现在书中的人物,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对亲情的描绘。父亲、母亲、哥哥,不断地出现在建兴先生的回忆中。母爱和父爱,无微不至地浸润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中。生活的窘迫和家境的清寒,并没有妨碍父母对子女付出温暖的关爱。如那篇《白衬衫、蓝裤子和白球鞋》,就很生动地记录了父母对儿子的爱,母亲通宵缝补裤子,父亲用白粉涂球鞋,这样的情景,让人动容。书中有篇回忆父亲的文
 章,写得情深意挚,文中的很多细节让人难忘。父亲用献血的营养费买肉回家,抽价格便宜的劣质香烟省下钱为儿子缴学费……“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是一种寓于无形之中的感情,让我的童年充满阳光。”
 让童年充满阳光的,不仅是父母之爱,还有手足之情。出现在回忆中的哥哥,也让人难忘。为了满足弟弟的心愿,给弟弟创造一点快乐,哥哥费尽心机,为弟弟自制康乐球。去农场后,还利用工余时间,精心为弟弟裁剪缝制了一套“的确凉”面料的绿军装。这样的兄弟情,非常难得。建兴先生的哥哥,让我联想起自己最近写的长篇小说《手足琴》,小说中,哥哥大麦亲手为热爱
 音乐的弟弟荞麦制作了一把小提琴。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也是源自生活,是那个时代的兄弟情深。
 建兴先生讴歌亲情,不止于写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写到了儿女用实际行动对父母的感恩和回报。书中有几个情节,给人深刻印象。建兴兄弟几个见母亲在寒风中上班很冷,相约拿出藏得很深的压岁钱,给母亲买了一个挡风保暖的口罩。建兴还用自己劳动所得的零花钱,为母亲买了一个铝饭盒,让母亲感动得流泪。《父亲的卷烟器》一文中,兄弟俩倾心尽力为父亲卷烟,最后和母
 亲一起,帮助父亲成功戒烟……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这样的经历,是多么美好,也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这对少年人未来的人生,是一种希望的预示。
 我和建兴先生是同时代人,虽长他几年,但我们经历了相同的时代。承蒙建兴先生信任,让我成为这本书的第一批读者,并为之作序。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愉悦的,也不时触动我情感的神经,让我感动,让我共鸣,并引发我的回忆和思考。这本书,是建兴先生对上海弄堂生活的回忆,是他自己成长过程的真实记录,这样的回忆和记录,也是一种历史书写,真实的历史,正是由很多这
 样的回忆和记录组合而成的。这正是这本书的可贵价值。
 由衷地祝贺建兴先生,写成了这样一本有意思的好书。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赵丽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