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草木有灵
》
售價:NT$
1367.0

《
哈布斯堡女皇:玛丽亚?特蕾莎和18世纪欧洲的权力博弈(王权与革命交织的时代,哈布斯堡家族四位权势女性的治国、磨难与沉浮)
》
售價:NT$
653.0

《
首发经济:重塑商业生态与消费未来
》
售價:NT$
301.0

《
中国国家地理 美丽的地球·生命交响(全6册)
》
售價:NT$
2897.0

《
前世今生:穿越时空的灵魂伴侣
》
售價:NT$
301.0

《
出瀛海:晚清诗人的海外观察与体验(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全球视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 )
》
售價:NT$
296.0

《
制造规则 : 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
售價:NT$
449.0

《
货币与政府
》
售價:NT$
602.0
|
內容簡介: |
本研究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以出口企业为研究对象,沿着产品质量提升的出口增长效应--贸易利得效应--工资溢价效应的脉络,从微观层面考察了产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出口规模、成本加成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首先从产品质量动态演变的量变质变规律着手,界定产品质量提升与产品质量升级的内涵,构建产品质量提升的测度指标和产品质量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刻画中国工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和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现状。其次,从理论上阐释了产品质量提升的出口增长效应、贸易利得效应与工资溢价效应,构建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异质性对企业出口规模、成本加成与工资水平影响的微观理论模型框架,探究产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出口规模、成本加成与工资水平的影响机理。再次,利用微观出口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产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出口规模、成本加成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考察中国工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动态演变状况,为全面了解产品质量提升所产生的出口增长效应、贸易利得效应与工资溢价效应提供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
關於作者: |
吴娉娉,女,(1984-),安徽阜阳人,广东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收入分配。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框架安排
一、研究思路
二、框架安排
第四节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可能的创新点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第一节产品质量的相关研究
一、产品质量的内涵
二、产品质量的测度
三、述评
第二节产品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一、产品质量提升的概念
二、产品质量提升的评价指标
三、述评
第三节产品质量提升的出口增长效应相关研究
一、产品质量提升对出口规模的影响
二、产品质量升级对出口规模的影响
三、述评
第四节产品质量提升的贸易利得效应相关研究
一、出口与成本加成
二、产品质量提升对成本加成的影响
三、产品质量升级对成本加成的影响
四、述评
第五节产品质量提升的工资溢价效应相关研究
一、工资溢价效应的含义
二、出口与工资溢价
三、工资溢价的原因解析
四、产品质量提升与工资溢价
五、产品质量升级与工资溢价
六、述评
第六节对现有相关研究的总体述评
一、已有研究述评
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第三章产品质量提升的评价体系及统计测度
第一节评价体系研究
一、产品质量提升的内涵及测度指标
二、产品质量升级的内涵及评价指标
三、产品质量提升与产品质量升级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统计测度
一、出口产品质量的统计测度
二、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统计测度
三、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统计测度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产品质量提升的出口增长效应分析
第一节理论模型与命题提出
一、消费者行为
二、生产者行为
三、自由进入均衡
第二节特征性事实描述
一、整体统计分析
二、分组统计分析
第三节计量分析
一、产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出口规模影响的计量分析
二、产品质量升级对企业出口规模影响的计量分析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产品质量提升的贸易利得效应分析
第一节理论模型与命题提出
一、消费者行为
二、生产者行为
三、影响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
第二节特征性事实描述
一、整体统计分析
二、分组统计分析
第三节计量分析
一、产品质量提升对出口企业成本加成影响的计量分析
二、产品质量升级对出口企业成本加成影响的计量分析
第四节机制检验
一、产品价格机制检验
二、边际成本机制检验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产品质量提升的工资溢价效应分析
第一节理论模型与命题提出
一、消费者行为
二、生产者行为
三、均衡工资的决定
四、影响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
第二节特征性事实描述
一、整体统计分析
二、分组统计分析
第三节计量分析
一、产品质量提升对出口企业工资水平影响的计量分析
二、产品质量升级对出口企业工资水平影响的计量分析
第四节机制检验
一、技能结构机制检验
二、利润分享机制检验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论、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主要结论
第二节政策建议
一、企业层面
二、政府层面
第三节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