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部落:文化本能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售價:HK$ 
			403
 
  《 
			匹配
			》
 售價:HK$ 
			403
 
  《 
			ETF投资 低利率时代财富进阶必修课(普通人躺赢的投资方法,领先一步学会ETF投资,早日赢得财富自由
			》
 售價:HK$ 
			352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500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285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39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 
         
          | 編輯推薦: |   
          | 北京市B街道作为城市基层社会的一个缩影,其社区服务的整体状况折射了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全貌。 |  
         
          | 內容簡介: |   
          |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城市基层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先行地区——B街道进行田野考察,通过文本分析、田野调查、个案分析的方法,获取面对面访谈、会议记录、政府档案资源以及电子材料等经验资料,从本土情境、资源利用、输送实践和治理效应等多个维度,深入描写了中国社区服务的主要形态和总体样貌。 |  
         
          | 關於作者: |   
          | 牛畅,管理学博士,现为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与社会福利。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并完成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在《中国行政管理》《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学术影响力较好的期刊发表数篇论文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并以主要撰稿人的身份参与多部著作的编撰。 |  
         
          | 目錄: |   
          |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研究缘起/2
 第二节文献回顾/5
 第三节研究设计/13
 第四节研究创新/17
 第二章田野概述与分析框架/19
 第一节田野概述/20
 第二节相关概念/24
 第三节分析框架/27
 第三章本土福利情境:中国社区服务的影响机制/41
 第一节福利政策:社区服务的机制与结构/43
 第二节福利结构:后单位时期的社会福利特征/54
 第三节福利资源:作为补充资源的社区社会组织/58
 第四节小结/62
 第四章福利资源利用:社区服务的生产与再生产/65
 第一节资源配置:服务子系统的差异化/67
 第二节资源拓展:社区资源的福利化/78
 第三节资源整合:社区服务的项目化/86
 第四节资源运用:社区服务体系的建构/94
 第五节小结/100
 第五章福利供求调适:输送激励、风险管控与自组织/103
 第一节福利管理的激励机制/105
 第二节福利参与的风险、约束与资格把关/115
 第三节福利关系的调适:服务纳入与自我协调/121
 第四节小结/129
 第六章福利效应考察:作为治理技术的社区服务/131
 第一节服务组织层面—非协同效应/132
 第二节服务生产层面—规模效应/135
 第三节服务瞄准层面—选择效应/137
 第四节服务使用层面—同群效应/141
 第五节小结/143
 第七章研究成果与政策建议/145
 第一节初步结论/147
 第二节相关讨论/149
 第三节拓展问题/156
 第四节政策建议/161
 参考文献/165
 附录/177
 附录一:案例使用基本情况/178
 附录二:B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基本情况汇总表/181
 附录三:街道舞蹈展演责任书(2014)/182
 附录四:街道服务商准入与管理办法/183
 |  
         
          | 內容試閱: |   
          | 本书基于既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福利治理的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到中国社区服务的研究议题当中。研究聚焦社区服务的生产与输送过程,将城市街道辖区作为社区服务资源的整体系统,从福利治理的双重内涵——分别作为治理要素和技术的福利——出发,在考察社区服务的资源和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对作为治理技术的社区服务的福利效应也一并进行了考察。总体而言,研究关注了中国地方福利治理问题,立足于过往研究中可能会忽视的微观视野,以社区服务的实践经验,阐发微观和中观的福利治理问题。 在研究路径上,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城市基层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先行地区——B街道进行田野考察,从本土情境、资源利用、输送实践和治理效应等多个维度,深入描写了中国社区服务的主要形态和总体样貌。本书在结构上依照福利治理的研究框架展开,但如果从政策体系及发展目标来把握本文的研究路径,那么本书则是以案例研究的形式,阐发了中国社区服务发展的三个侧面,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向下覆盖的难题、志愿服务有效组织的路径以及便民利民服务资源的开发困境。这三类服务在形态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相应的田野资料比重也并不相似。因而,本文试图在可把控的资料范围内,呈现上述三类服务的核心发展情况,但受田野环境和资料分布所限,较难以政策研究的视角全面铺开,详尽剖析其中的细微差别。
 最后,由于本研究所处的时间节点,恰好是考察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成果的最佳阶段,只有充分把握目前城市社区服务的实践经验和发展难题,才能够为下一步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意义的结论参考。而至于本文提出的福利治理分析框架,能否同样适用于考察乡村社区服务的发展,还需拓展到乡村场景,以验证框架的有效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