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售價:HK$ 
			319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398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218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449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500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245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704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296
 
 
 | 
         
          | 編輯推薦: |   
          | 本教材是一部旨在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又适合学生自我探索、讨论和合作学习的高校心理学专业教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内容系统、丰富、深入。全书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两部分。这些章节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关系密切,心理发展、学习与教学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第二,突出研究性。为了更适合研究生学习,本教材在内容设计和思考题设计中都突出了研究性。首先,在内容设计上,增加了相关理论的比较和评价的内容,这些内容难度很大,学生必须吃透理论才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同时,学生还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查阅文献资料,深入思考,才能够较全面地进行比较和评价。
 第三,增强实用性。本教材用作教师教育类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大量介绍发展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理论的同时,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论是发展心理学理论还是学习心理学理论,本教材在介绍每种理论之后,都探讨了该理论对教育教学的意义。这也表明本教材努力做到帮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同时,这样做也表明本教材并不是简单地把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合并在一起,而是将两者有机融合。
 |  
         
          | 內容簡介: |   
          | 本教材为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和重点教材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理论两个模块,其中儿童心理发展模块包括儿童认知发展、人格发展、道德发展和差异心理等内容,学习心理模块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内容。该教材在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介绍每一个心理发展理论和学习理论之后,都会重点谈谈该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同时该教材也注重相关理论间的比较和对理论的评价,以帮助读者理论的深入理解。 该教材内容共包括九章,如下:第一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概述;第二章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第三章 儿童人格发展理论;第四章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第五章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第六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七章 认知学习理论;第八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九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 關於作者: |   
          | 刘万伦,心理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方向/授课专业:学习与认知发展 / 心理学。目前正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2022年立项),省厅级课题2项,省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建设项目1项。近年来发表心理学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5部,翻译心理学名著2部,主编教材8部。 贾磊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 目錄: |   
          | 目 录 第一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概述/1
 学习目标/1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2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2
 二、心理发展的研究历程/2
 三、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3
 四、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教育启示/10
 第二节 教育心理概述/15
 一、教育心理的概念与内容/15
 二、教育心理的研究历史/16
 第三节 教师心理概述/17
 一、教师角色心理/18
 二、教师心理特征/24
 三、教师成长/34
 思考题/39
 推荐阅读/39
 第二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40
 学习目标/40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0
 一、皮亚杰生平/41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42
 三、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48
 第二节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49
 一、维果茨基生平/49
 二、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50
 三、对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54
 四、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比较/54
 第三节 新皮亚杰主义的认知发展观点/61
 一、新皮亚杰主义的产生原因/62
 二、日内瓦新皮亚杰主义的特点/63
 三、信息加工新皮亚杰主义的基本观点/65
 四、对新皮亚杰主义的评价/66
 思考题/66
 推荐阅读/66
 第三章 人格发展与教育/68
 学习目标/68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69
 一、弗洛伊德生平/69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背景/70
 三、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72
 四、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73
 五、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理论/75
 六、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76
 七、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78
 八、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80
 第二节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81
 一、埃里克森生平/81
 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82
 三、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评价/85
 四、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87
 五、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比较/89
 第三节 奥尔波特的人格发展理论/91
 一、奥尔波特生平/91
 二、奥尔波特的人格结构理论/92
 三、奥尔波特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94
 四、人格价值取向测量/95
 五、对奥尔波特人格发展理论的评价/96
 六、奥尔波特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97
 第四节 卡特尔的人格发展理论/98
 一、卡特尔生平/98
 二、卡特尔的人格结构理论/99
 三、卡特尔的人格毕生发展阶段理论/101
 四、人格测量及其方法/102
 五、对卡特尔人格理论的评价/102
 六、卡特尔人格理论的教育价值/103
 思考题/104
 推荐阅读/104
 第四章 道德发展理论/105
 学习目标/105
 第一节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05
 一、对偶故事法/106
 二、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07
 三、对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110
 四、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112
 第二节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14
 一、科尔伯格生平/114
 二、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115
 三、道德两难法/117
 四、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18
 五、对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121
 六、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124
 七、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比较/125
 第三节 吉利根的关怀道德发展理论/128
 一、吉利根关怀道德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129
 二、吉利根关怀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132
 三、对吉利根关怀道德发展理论的评价/134
 四、吉利根关怀道德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134
 第四节 霍夫曼的道德移情发展理论/136
 一、霍夫曼道德移情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136
 二、对霍夫曼道德移情发展理论的评价/139
 三、霍夫曼道德移情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140
 思考题/142
 推荐阅读/142
 第五章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43
 学习目标/143
 第一节 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144
 一、根据智力水平差异因材施教/144
 二、根据智力类型差异因材施教/146
 三、根据智力表现早晚差异因材施教/149
 第二节 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151
 一、气质类型与测量/151
 二、根据气质差异因材施教/153
 第三节 性格差异与因材施教/155
 一、性格的类型与测量/156
 二、根据性格差异因材施教/160
 第四节 性别差异与因性施教/162
 一、性别差异的概念与表现及形成原因/163
 二、根据性别差异因性施教/165
 思考题/168
 推荐阅读/168
 第六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69
 学习目标/169
 第一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170
 一、巴甫洛夫生平/170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本观点/171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73
 四、对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评价/174
 第二节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174
 一、桑代克生平/175
 二、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75
 三、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77
 四、对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177
 第三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78
 一、华生生平/178
 二、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79
 三、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81
 四、对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181
 第四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182
 一、斯金纳生平/182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主要内容/183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比较/187
 四、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88
 五、对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评价/191
 第五节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192
 一、符号学习理论的产生背景/192
 二、符号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93
 三、符号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95
 四、对符号学习理论的评价/195
 第六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96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产生背景/196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197
 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201
 四、社会学习理论与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202
 五、对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203
 思考题/203
 推荐阅读/203
 第七章 认知学习理论/204
 学习目标/204
 第一节 格式塔学习理论/205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205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景/207
 三、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208
 四、格式塔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210
 五、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210
 六、格式塔学习理论与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211
 第二节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212
 一、布鲁纳生平/212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213
 三、布鲁纳的教学理论/215
 四、对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评价/217
 第三节 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218
 一、奥苏伯尔生平/218
 二、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219
 三、奥苏伯尔的教学理论/222
 四、对奥苏伯尔学习理论的评价/224
 五、奥苏伯尔与布鲁纳学习理论的比较/224
 第四节 加涅的学习理论/228
 一、加涅生平/228
 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229
 三、加涅的教学理论/234
 四、对加涅学习理论的评价/235
 思考题/236
 推荐阅读/236
 第八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37
 学习目标/237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与基本观点/237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与形成标志/238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241
 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245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46
 一、人本主义学习观/246
 二、人本主义教学观/249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251
 思考题/253
 推荐阅读/253
 第九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54
 学习目标/254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54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背景/255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形成/256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258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260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260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261
 三、建构主义的学生观/263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263
 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265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266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传统学习观和教学观的解构与重构/267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国化/269
 思考题/271
 推荐阅读/271
 参考文献/272
 |  
         
          | 內容試閱: |   
          | 前 言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重要资源和活动中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编写一本好的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本科生课程大多配有相应的教材,而研究生课程基本没有相应的教材。有人认为研究生不应该有统一的教材,那样会限制学生的学习;也有人认为研究生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来学习,根本不需要教材。可见,研究生教材建设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同时也缺少关注。本教材的编写出版是研究生教材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我们认为,编写一本适合研究生学习的教材,除了能够为研究生提供系统的结构性知识,还能够指导研究生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研究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发展与教育”是教师教育类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它对于未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建设要求的提高,“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教材开发也显得日益必要。目前,国内高校为教师教育类专业研究生推荐的参考教材多为适合本科生使用的《教育心理学》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这类教材对研究生来说内容层次偏低,确定性的知识偏多,缺少研究性和应用性。为此,开发一本既有利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又有利于学生自我探索、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材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设计和编写本教材时努力满足上述要求。本教材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内容系统、丰富、深入。全书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两部分。这些章节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关系密切,心理发展、学习与教学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在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同时,特别强调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介绍学习理论时,强调如何根据学习规律设计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样对内容进行整合,旨在使教师感到教之有据,使学生感到学之有用。此外,本教材内容相对于我国较为普遍使用的《教育心理学》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材,在内容上有适当的加深和丰富,以满足研究生学习的需要。例如: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本教材增加了新皮亚杰主义,这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影响;在人格发展理论中,除了介绍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之外,还增加了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的人格发展理论;在道德发展理论中,除了介绍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外,增加了吉利根的关怀道德发展理论和霍夫曼的道德移情发展理论;等等。
 第二,突出研究性。为了更适合研究生学习,本教材在内容设计和思考题设计中都突出了研究性。首先,在内容设计上,增加了相关理论的比较和评价的内容,这些内容难度很大,学生必须吃透理论才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同时,学生还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查阅文献资料,深入思考,才能够较全面地进行比较和评价。如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要求学生比较和评价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仅靠教材中对皮亚杰和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介绍很难回答好问题,必须查阅文献,学习关于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理论的比较的文章后,才能够较好地回答这一问题。如要求学生对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进行评价,学生必须在比较科尔伯格与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与吉利根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够准确评价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优势与不足。其他如“比较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比较巴甫洛夫与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比较桑代克与苛勒的学习理论”“比较布鲁纳与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并说明它们的教育意义”等问题都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去思考。其次,本教材每一章都设计了思考题和推荐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这些思考题和推荐阅读材料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运用讨论、辩论、自学指导、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促进教学改革,也使得本课程教学更符合研究生学习的特点。
 第三,增强实用性。本教材用作教师教育类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大量介绍发展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理论的同时,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论是发展心理学理论还是学习心理学理论,本教材在介绍每种理论之后,都探讨了该理论对教育教学的意义。这也表明本教材努力做到帮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同时,这样做也表明本教材并不是简单地把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合并在一起,而是将两者有机融合。
 本教材由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万伦教授和贾磊博士共同主编,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团队集体编写。各章分工如下:第一章和第二章,刘万伦教授;第三章,褚晓伟博士;第四章,贾磊博士;第五章,贾磊博士和刘万伦教授;第六章,陈建勇博士;第七章,谢芳博士;第八章,刘万伦教授;第九章,刘万伦教授和李华云博士。在完成初稿后,两位主编进行了统稿,统一了全书的体例和风格,最后由刘万伦教授终审定稿。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在此谨向有关编著者和出版者表示深切的谢意。在本教材成稿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和心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获得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教材建设基金的资助,同时也得到了上海教育出版社谢冬华主任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水平有限和时间紧迫,虽已尽力,但错误和疏漏恐在所难免。诚恳地欢迎同行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浙江师范大学
 刘万伦
 2023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