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296
 
  《 
			北境之王 白刃 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魔戒 冰与火之歌 现实版  圣王 奥斯瓦尔德及其所处的不
			》
 售價:HK$ 
			551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1760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347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352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407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408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352
 
 
 | 
         
          | 編輯推薦: |   
          | 本书聚焦于葛兰西经常使用的二分法——东方和西方、控制和支配、阵地战和运动战,等等,并作了深刻分析,从而揭示了整个思想史上普遍存在的错误倾向,即任何伟大思想家的思想必然既庄严深刻又连贯一致,研究者的最高任务是证明思想家根本的内在统一性。 |  
         
          | 內容簡介: |   
          | 20世纪70年代,西欧多国的共产党员面临一个关键抉择:是进入资产阶级政府担任职务,还是忠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理想。而对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权力的结构以及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革命策略作出最具开创性的分析的,正是葛兰西。 本书是安德森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对葛兰西的一次回望,对葛兰西的《狱中札记》进行了细致的语文学分析,使读者得以领略葛兰西高度原创的思考以及其中值得进一步挖掘的缝隙与空白,从而为人们未来向何处去提供了一些启示。
 |  
         
          | 關於作者: |   
          | 佩里·安德森,1938年出生,历史社会学家、思想史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和社会系教授,主持《新左派评论》达20年之久,发表了大量著述,代表作有《葛兰西的二律背反》《新的旧世界》《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等。被文化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誉为“不列颠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 译者吴双,安徽合肥人,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讲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兴趣为近代中国法律思想、法律与政治经济,有论文、书评、译著、编著若干。
 |  
         
          | 目錄: |   
          | 译者序/ 1 前 言/1
 一、改动/ 1
 本书的目的是对葛兰西《狱中札记》中的hegemony
 概念进行语文学分析。葛兰西的hegemony 概念来自十月
 革命之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关于无产阶级在反对沙皇
 封建统治的革命中的角色和地位问题的辩论:无产阶级到
 底应该承认资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还是应该争取无产
 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葛兰西的过人之处在于,将诞生于
 俄国语境中的hegemony 概念转而用于分析西欧议会制资
 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权力的结构以及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
 级统治的革命策略。葛兰西的分析有两对关键概念:国家
 与市民社会,同意与强制。
 
 二、变体/ 35
 在葛兰西对西欧资产阶级权力结构的分析中,存在三
 个版本的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一个版本,在西
 欧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是“外层壕沟”,市民社会则是内层
 堡垒;国家是资产阶级对被剥削阶级进行武力统治或强制
 的场所,而市民社会则是资产阶级对被剥削阶级进行基于
 同意的统治的舞台。在这里,霸权更偏向“同意”,指统治
 阶级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优势,不同于“强制”。第二个
 版本,国家和市民社会都发挥着霸权的功能,而霸权本身
 又被重新定义为强制与同意的结合。第三个版本,国家和
 市民社会合并成了一个更大的统一体,或者说,国家等同
 于市民社会。
 三、不对称/ 61
 在西欧资产阶级权力结构中,同意和强制之间的相互
 关系是什么?尽管葛兰西坚定赞同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必
 须使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论断,但他看到,克罗齐
 对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同意的强调,极大增强了历史唯物
 主义对资产阶级权力结构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只有批判和
 整合克罗齐,才能实现现代更新。然而,葛兰西探索的问
 题太过陌生和超前,而他使用的理论工具又来自资产阶级
 理论家克罗齐和马基雅维利,加上狱中写作条件的限制,
 导致他的理论出现了不经意的滑动,逐渐偏向“同意”的
 一极,远离了“强制”的一极。
 四、语境/ 85
 葛兰西给出的西方革命胜利的秘诀是“阵地战”。要理
 解这一点,就必须回到当时的语境。1921 年3 月,德国共
 产党的“三月行动”遭到惨败。在葛兰西看来,“三月行
 动”是一场运动战,而它的命运表明必须修正这种冒险主
 义的革命策略。到了1924 年,面对更加激进的共产国际第
 三时期路线,葛兰西诉诸共产国际否定德共的冒险主义后
 提出的统一战线策略,他认为统一战线策略更接近阵地战。
 葛兰西不知道的是,他的阵地战策略很类似于考茨基在与
 卢森堡的辩论中提出的“消耗战略”。卢森堡指出,考茨基
 的消耗战略不过是向选举主义和议会改良主义投降的托词。
 而对二人都非常喜欢借用的军事理论的真正准确的分析,
 实际上来自托洛茨基。
 五、意义/ 119
 葛兰西的思考在当代有什么意义呢?当今各资本主义
 国家中的大多数被剥削阶级,仍然臣服于改良主义或资本
 主义意识形态。葛兰西的统一战线策略旨在完成的任务,
 即争取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上的觉醒和转变,至今仍未完成。
 正是在这一点上,葛兰西《狱中札记》最核心的主题依然
 有意义。但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在生死存亡
 的最后较量中,资产阶级将毫不犹豫使用武力镇压,此时,
 资产阶级的暴力机器将取代意识形态机器,强制将取代同
 意,走上前台。因此,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
 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必然是一场军事斗争。
 附阿托斯·利萨的报告/ 127
 索引/ 1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