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鼓楼新悦.创造居场所:孤独与归宿的社会学
》
售價:NT$
388.0

《
售前之道:销售工程师手册(第4版)(新时代·营销新理念)
》
售價:NT$
505.0

《
本心与实学——陆象山心学的展开(何俊著作集)
》
售價:NT$
602.0

《
天地之间:天文分野的历史学研究(增订本)(中华学术·近思)
》
售價:NT$
500.0

《
自由与平等是否兼容?(思库文丛·汉译精品)
》
售價:NT$
316.0

《
消融时代:冰川、气候与人类危机(译见丛书)冰川消融前人类还有多少时间 美国笔会科普文学奖决选作品 纽约时报书单盛赞的警世之书
》
售價:NT$
296.0

《
欧美经济群雄逐鹿300年
》
售價:NT$
347.0

《
应期而生 利奥梅拉梅德与现代金融的诞生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1.包含《老子》三种版本。正文以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乙本及王弼本相互校订的方式,将帛书的残缺文字补齐,补充文字以[ ]号标出。统一注释,阐明老子思想,比较三者的文字与内容上的异同。统一翻译,对原文差异较大的段落,则分别进行翻译。
2.阐明《帛书老子》的实际价值。让人一睹汉代《老子》真容,印证王弼本《老子》的基本可信,纠正了王弼本的部分错误,等等。
3.附录三种原文,既便于比较也适合背诵。帛书《老子》甲本、乙本残卷原貌及王弼本原文三列逐段对照,感兴趣的读者不妨依据前言中的补缺原则,尝试补出空缺文字(□部分),看看和译注者所补是否一致。也可以根据完整的王弼本原文进行背诵。
4.阅读体验佳。形式上版式疏朗大方,简体横排,锁线装订,可自然地平放摊开,内容上与三全本《老子》《道德经》相互映衬补充,从不同角度阐明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意蕴。
|
內容簡介: |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问世以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约请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本、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安排,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差异较大者则分别进行翻译,全面呈现《帛书老子》的独特价值,值得期待。
|
關於作者: |
张松辉教授,哲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尤其在道家道教研究领域深耕几十年,重点研究道家道教与文学的关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他的研究视角独特,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有着卓越的学术造诣。出版《老子研究》《庄子研究》《抱朴子内篇》《道德经》《素书》等著作四十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
目錄:
|
前言 ………………………………………………… 1
德经 ………………………………………………… 1
三十八章(王本三十八章) ……………………… 1
三十九章(王本三十九章) …………………… 12
四十章(王本四十一章) ……………………… 20
四十一章(王本四十章) ……………………… 27
四十二章(王本四十二章) …………………… 31
四十三章(王本四十三章) …………………… 38
四十四章(王本四十四章) …………………… 42
四十五章(王本四十五章) …………………… 49
四十六章(王本四十六章) …………………… 54
………………
三十三章(王本三十三章) …………………… 464
三十四章(王本三十四章) …………………… 474
三十五章(王本三十五章) …………………… 479
三十六章(王本三十六章) …………………… 483
三十七章(王本三十七章) …………………… 493
附录
帛书《老子》残卷原貌与王弼本原文对照 ……… 498
|
內容試閱:
|
…………
1973 年底,考古人员对湖南长沙马王堆二号墓和三号墓进行发掘整理,三号墓首先清理完毕,其中出土的大量帛书,是这座古墓中最有价值的文物。在这批帛书中,又以《老子》甲、乙本及《老子》乙本卷前的古佚书《经法》《十大经》(有的学者认为应是《十六经》)《称》《道原》四篇最引人注目。《老子》甲本用篆书抄写,没有避刘邦的名讳,说明该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老子》乙本用隶书抄写,避刘邦的名讳,说明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后。另外,帛书《老子》作“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而王本则作“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帛书之所以写作“恒道”“恒名”,这说明帛书《老子》出现在汉文帝刘恒之前,不用避文帝之名讳。简言之,甲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乙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后、文帝之前。
帛书《老子》的出土,是中国学界的一大幸事,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一睹两千多年之前的《老子》原貌。当然,也必须承认,帛书《老子》是否就是《老子》的真正原貌,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因为1993 年湖北郭店出土了比帛书《老子》更为久远的竹简《老子》。学界认为竹简《老子》大约写定于战国时期,但也不可因此确定竹简《老子》就是《老子》的原始本,因为:一是无法确定在竹简《老子》的同时,就没有其他《老子》版本流行。二是该版本距离老子已有一段时间,很可能还能够发现更早的版本。
但无论如何,不能否认帛书《老子》出土的重大意义,它不仅使后人看到汉初《老子》的原貌,还能够通过这一出土文物,判断道家思想在汉初的地位、影响,以及当时的文字、语法等学术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