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403
 
  《 
			能量!
			》
 售價:HK$ 
			454
 
  《 
			壹卷YeBook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
			》
 售價:HK$ 
			418
 
  《 
			桎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大地主经济
			》
 售價:HK$ 
			806
 
  《 
			财富的灵性法则
			》
 售價:HK$ 
			230
 
  《 
			经纬度丛书·三国关键之战:决定历史走向的13场战役
			》
 售價:HK$ 
			347
 
  《 
			动物结构与造型图谱 骨骼×肌肉×立体造型×生活百态
			》
 售價:HK$ 
			458
 
  《 
			救命有术
			》
 售價:HK$ 
			347
 
 
 | 
         
          | 內容簡介: |   
          | 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口腔颌面部检查、口腔卫生保健、牙体牙髓病、牙周疾病、口腔黏膜常见疾病、口腔临床麻醉、牙拔除术、口腔颌面部感染、口腔颌面部损伤、颞下颌关节常见病、唾液腺常见疾病、口腔颌面部肿瘤、 颌面部神经疾患、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缺失的修复、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等内容,在上版的基础上引入新理念和新技术,增加了口腔美学概述、口腔技术化技术简介等。密切联系临床,体现口腔各学科交叉融合。 |  
         
          | 目錄: |   
          | 绪 论/ 1 第一节 口腔医学简介 /1
 第二节 口腔医学简史 /1
 第三节 口腔医学发展展望/2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4
 第一节 概述 /4
 一、 口腔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 4
 二、 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 / 5
 三、 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 6
 第二节 口腔解剖生理 /6
 一、 口腔的分区 / 6
 二、 口腔的组织器官 / 8
 三、 乳牙与恒牙 / 11
 第三节 颌面部解剖生理 /14
 一、 表面形态标志与协调关系 / 14
 二、 颌骨 / 16
 三、 肌肉 / 18
 四、 血管 / 21
 五、 淋巴组织 / 22
 六、 神经 / 23
 七、 唾液腺 / 25
 八、 颞下颌关节 / 26
 第二章 口腔颌面部检查/ 28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 /28
 一、 口腔内常规检查 / 28
 二、 颌面部常规检查 / 30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特殊检查 /31
 一、 牙周探诊与牙周袋测量 / 31
 二、 牙髓活力测试 / 31
 三、 唾液腺分泌功能检查 / 32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32
 一、 X 线牙片 / 32
 二、 全景X 线片 / 33
 三、 X 线头影测量术 / 33
 四、 X 线造影检查 / 33
 五、 CT / 34
 六、 锥形束CT / 34
 七、 MRI 检查 / 34
 八、 超声检查 / 34
 九、 PET - CT / PET - MRI / 35
 十、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 35
 第四节 其他检查方法 /35
 一、 穿刺检查 / 35
 二、 活体组织检查 / 35
 三、 实验室检查 / 35
 第五节 口腔科病历记录与书写规范 /35
 一、 病历记录内容 / 35
 二、 病历书写规范 / 36
 第三章 口腔卫生保健 /37
 第一节 口腔卫生 /37
 一、 漱口 / 37
 二、 刷牙 / 37
 三、 邻间隙清洁 / 39
 四、 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 / 42
 第二节 口腔保健 /43
 一、 普通人群的口腔保健 / 43
 二、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 / 44
 第四章 口腔美学概述/ 48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美学分析 /48
 一、 面部分析 / 48
 二、 唇齿关系分析 / 50
 三、 牙齿分析 / 51
 四、 牙龈分析 / 51
 第二节 口腔美学表达 /51
 一、 数字化口腔美学设计 / 52
 二、 诊断蜡型 / 52
 三、 诊断饰面 / 53
 四、 临时冠桥 / 53
 五、 模型外科 / 53
 第三节 口腔美学实现 /53
 第五章 口腔临床麻醉/ 55
 第一节 局部麻醉 /55
 一、 常用局部麻醉药 / 55
 二、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 56
 三、 口腔局部麻醉的并发症与防治 / 58
 第二节 全身麻醉 /60
 一、 口腔颌面部手术全身麻醉的特点 / 60
 二、 全身麻醉的实施 / 61
 三、 口腔颌面部手术全身麻醉后处理 / 61
 第六章 牙体牙髓病/ 63
 第一节 龋病 /63
 一、 龋病病因 / 63
 二、 龋病临床分类 / 64
 三、 龋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 65
 第二节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65
 一、 氟牙症 / 65
 二、 四环素牙 / 66
 三、 楔状缺损 / 66
 四、 牙本质敏感症 / 67
 五、 牙隐裂 / 67
 六、 牙外伤 / 68
 七、 酸蚀症 / 69
 八、 牙釉质发育不全 / 69
 九、 遗传性牙本质障碍 / 70
 十、 先天性梅毒牙 / 70
 十一、 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 / 70
 十二、 畸形中央尖 / 71
 十三、 牙内陷 / 72
 十四、 牙数目异常 / 73
 十五、 牙萌出异常 / 73
 第三节 牙髓病 /73
 一、 病因 / 73
 二、 可复性牙髓炎 / 74
 三、 不可复性牙髓炎 / 74
 四、 牙髓坏死 / 75
 五、 牙髓钙化 / 76
 第四节 根尖周病 /76
 一、 急性根尖周炎 / 76
 二、 慢性根尖周炎 / 77
 第五节 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方法 /77
 一、 龋病的非手术治疗技术 / 78
 二、 龋病的充填修复治疗技术 / 78
 三、 牙痛的应急治疗 / 79
 四、 活髓保存术 / 80
 五、 根管治疗术 / 80
 六、 根尖诱导成形术 / 81
 七、 牙髓血运重建术 / 81
 八、 根尖外科手术 / 81
 第六节 牙体牙髓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82
 一、 牙体牙髓病诊断中的全身因素考量 / 82
 二、 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全身因素考量 / 82
 第七章 牙周疾病/ 83
 第一节 牙周健康 /83
 第二节 牙龈病 /83
 一、 慢性龈炎 / 83
 二、 青春期龈炎 / 84
 三、 妊娠期龈炎 / 85
 四、 药物性牙龈肥大 / 85
 五、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 86
 六、 牙龈瘤 / 86
 第三节 牙周炎 /87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 87
 二、 临床表现 / 87
 三、 诊断 / 89
 四、 治疗原则 / 89
 第四节 坏死性牙周病 /90
 一、 病因 / 90
 二、 临床表现 / 90
 三、 诊断 / 91
 四、 治疗原则 / 91
 第五节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91
 第八章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 /92
 第一节 口腔单纯疱疹 /92
 一、 病因 / 92
 二、 临床表现 / 92
 三、 诊断 / 93
 四、 治疗 / 93
 第二节 口腔念珠菌病 /93
 一、 病因 / 93
 二、 临床表现 / 93
 三、 诊断 / 94
 四、 治疗 / 94
 第三节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95
 一、 病因 / 95
 二、 临床表现 / 95
 三、 诊断 / 95
 四、 治疗 / 95
 第四节 天疱疮 /96
 一、 病因 / 96
 二、 临床表现 / 96
 三、 诊断 / 97
 四、 治疗 / 97
 第五节 口腔白斑病 /97
 一、 病因 / 97
 二、 临床表现 / 98
 三、 诊断 / 98
 四、 治疗 / 98
 第六节 口腔扁平苔藓 /98
 一、 病因 / 99
 二、 临床表现 / 99
 三、 诊断 / 99
 四、 治疗 / 99
 第七节 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现 /100
 一、 艾滋病 / 100
 二、 梅毒 / 102
 三、 淋病 / 103
 第八节 其他常见全身疾病的口腔黏膜表现 /103
 一、 手足口病 / 103
 二、 药物过敏性口炎 / 104
 三、 血管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 / 104
 四、 多形性红斑 / 104
 五、 白塞综合征 / 104
 六、 放射性口炎 / 104
 七、 赖特综合征 / 105
 八、 口腔白色角化症 / 105
 九、 盘状红斑狼疮 / 105
 十、 灼口综合征 / 105
 第九章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 / 缺失的修复 /107
 第一节 牙体缺损修复 /107
 一、 牙体缺损的病因 / 107
 二、 牙体缺损的影响 / 107
 三、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 108
 四、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种类 / 109
 五、 常见问题及处理 / 111
 第二节 牙列缺损的固定局部义齿修复 /112
 一、 牙列缺损的病因和影响 / 112
 二、 固定局部义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113
 三、 固定局部义齿的组成 / 113
 四、 固定局部义齿的类型 / 113
 五、 固定局部义齿的设计 / 115
 六、 固定局部义齿的制作 / 115
 第三节 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116
 一、 可摘局部义齿的概念、适应证和禁忌证 / 116
 二、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 / 116
 三、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 119
 四、 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与技术室操作步骤 / 121
 五、 可摘局部义齿的初戴和复查维护 / 121
 第四节 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 /122
 一、 牙列缺失的病因和影响 / 122
 二、 无牙颌组织结构的特点及其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 122
 三、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 123
 四、 全口义齿修复前的准备 / 123
 五、 全口义齿的制作 / 124
 六、 全口义齿的初戴和复查维护 / 124
 第十章 口腔种植修复 /126
 第一节 概述 /126
 一、 种植义齿的组成 / 126
 二、 口腔种植材料 / 128
 第二节 种植义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28
 一、 种植治疗的整体风险因素 / 128
 二、 种植义齿的适应证 / 129
 三、 种植义齿的禁忌证 / 129
 第三节 牙种植外科技术 /130
 一、 麻醉方式与体位 / 130
 二、 常规牙种植手术步骤 / 130
 第四节 种植义齿修复 /133
 第五节 种植义齿的成功标准及常见并发症 /133
 一、 种植义齿的成功标准 / 133
 二、 种植外科常见并发症 / 133
 三、 种植义齿的修复并发症 / 133
 第六节 种植义齿的健康维护 /134
 第七节 颌面缺损修复 /134
 一、 颌骨缺损修复的种植体固位技术 / 134
 二、 颜面部缺损修复的种植体固位技术 / 134
 第十一章 错畸形/ 135
 第一节 概述 /135
 一、 错畸形的形成 / 135
 二、 错畸形的危害 / 136
 第二节 错畸形的诊断 /137
 一、 错畸形的分类 / 137
 二、 诊断手段和方法 / 139
 三、 治疗计划的制订 / 143
 第三节 错畸形的矫治 /146
 一、 错畸形矫治的目标 / 146
 二、 基本矫治技术 / 146
 三、 正畸治疗中的口腔及矫治器护理 / 153
 第四节 保持与复发 /153
 一、 保持的原因 / 153
 二、 保持器 / 154
 第十二章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155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解剖 /155
 一、 颞下颌关节区的硬组织 / 155
 二、 颞下颌关节区的软组织 / 155
 三、 咀嚼肌 / 156
 四、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 156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156
 一、 咀嚼肌紊乱疾病 / 157
 二、 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疾病 / 157
 三、 颞下颌关节紊乱相关炎性疾病 / 159
 四、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 159
 第三节 颞下颌关节脱位 /160
 一、 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 / 160
 二、 颞下颌关节复发性脱位 / 161
 三、 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 / 161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强直 /162
 一、 颞下颌关节内强直 / 162
 二、 颌间挛缩 / 163
 第五节 颞下颌关节肿瘤 /164
 第十三章 牙拔除术 /165
 第一节 拔牙器械及其使用/165
 一、 牙钳 / 165
 二、 牙挺 / 166
 三、 动力系统 / 166
 四、 其他器械 / 166
 五、 拔牙器械的改进 / 166
 第二节 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67
 一、 适应证 / 167
 二、 禁忌证 / 167
 第三节 拔牙前的准备 /168
 一、 术前准备 / 168
 二、 患者体位 / 168
 三、 手术区准备 / 168
 四、 器械准备 / 169
 第四节 拔牙的基本步骤 /169
 一、 分离牙龈 / 169
 二、 挺松患牙 / 169
 三、 安放牙钳 / 169
 四、 拔除患牙 / 170
 五、 拔牙创的处理 / 170
 六、 拔牙后注意事项 / 170
 第五节 各类牙拔除术 /170
 一、 上颌前牙 / 170
 二、 上颌前磨牙 / 170
 三、 上颌第一、第二磨牙/ 171
 四、 上颌第三磨牙 / 171
 五、 下颌前牙 / 171
 六、 下颌前磨牙 / 171
 七、 下颌第一、第二磨牙/ 171
 八、 下颌第三磨牙 / 171
 九、 乳牙 / 172
 第六节 阻生牙拔除术 /172
 一、 应用解剖 / 172
 二、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172
 三、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分类 / 173
 四、 术前检查 / 173
 五、 阻力分析 / 173
 六、 拔除方法 / 173
 第七节 牙根拔除术 /174
 一、 根钳拔除法 / 174
 二、 根挺拔除法 / 174
 三、 翻瓣去骨法 / 175
 第八节 拔牙创的愈合 /176
 第九节 牙拔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176
 一、 术中并发症 / 176
 二、 术后并发症 / 177
 第十四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 179
 第一节 概述 /179
 第二节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180
 一、 病因 / 180
 二、 临床表现 / 180
 三、 并发症 / 181
 四、 治疗 / 181
 第三节 颌面部间隙感染 /182
 一、 病因 / 182
 二、 临床表现 / 182
 三、 诊断 / 182
 四、 治疗原则 / 182
 五、 主要类型 / 183
 第四节 颌骨骨髓炎 /186
 一、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 186
 二、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 / 187
 三、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 188
 四、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 189
 第五节 颜面部疖痈 /189
 一、 病因 / 189
 二、 临床表现 / 190
 三、 并发症 / 190
 四、 治疗 / 190
 第十五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191
 第一节 概述 /191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 /192
 一、 解除窒息 / 192
 二、 止血 / 193
 三、 伤口的包扎 / 194
 四、 伤员的运送 / 194
 五、 防治感染 / 196
 六、 颌面部创伤急救注意事项 / 196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197
 一、 闭合性损伤 / 197
 二、 开放性损伤 / 197
 三、 面部特殊部位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 199
 四、 口腔颌面部火器伤 / 200
 第四节 牙和牙槽突损伤 /201
 一、 牙挫伤 / 201
 二、 牙脱位 / 201
 三、 牙折 / 202
 四、 牙槽突骨折 / 202
 第五节 颌骨骨折 /202
 一、 上颌骨骨折 / 202
 二、 下颌骨骨折 / 203
 三、 颌骨骨折的诊断 / 205
 四、 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 205
 第六节 颧骨、颧弓骨折 /207
 一、 临床表现与诊断 / 207
 二、 治疗原则 / 208
 第十六章 唾液腺常见疾病 /210
 第一节 唾液腺炎症 /210
 一、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 210
 二、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 212
 三、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 212
 四、 唾液腺结石病和下颌下腺炎 / 213
 第二节 干燥综合征 /214
 第三节 唾液腺黏液囊肿 /215
 第四节 唾液腺肿瘤 /216
 一、 唾液腺良性肿瘤 / 216
 二、 唾液腺恶性肿瘤 / 217
 第十七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219
 第一节 概述 /219
 一、 概况 / 219
 二、 临床表现与诊断 / 219
 三、 治疗 / 222
 四、 预防 / 223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 /224
 一、 软组织囊肿 / 224
 二、 颌骨囊肿 / 225
 第三节 瘤样病变和良性肿瘤 /225
 一、 瘤样病变 / 225
 二、 良性肿瘤 / 226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229
 一、 癌 / 229
 二、 软组织肉瘤 / 232
 三、 骨源性肉瘤 / 232
 四、 恶性淋巴瘤 / 232
 第十八章 颌面部神经疾病 /234
 第一节 三叉神经痛 /234
 一、 病因 / 234
 二、 病理 / 235
 三、 临床表现 / 235
 四、 检查 / 236
 五、 诊断 / 236
 六、 鉴别诊断 / 237
 七、 治疗 / 237
 第二节 面神经麻痹 /238
 一、 贝尔麻痹 / 239
 二、 永久性面神经麻痹 / 240
 第十九章 口腔数字化技术简介 242
 第一节 口腔数字化技术 /242
 一、 三维数据采集技术 / 242
 二、 数字化设计技术 / 244
 三、 数字化制作加工技术 / 244
 第二节 口腔数字化技术的临床应用 /245
 一、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学中的应用 / 245
 二、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 / 246
 三、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 / 247
 四、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的应用 / 248
 第二十章 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 251
 第一节 全身系统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现 /251
 一、 血液及出血性疾病 / 251
 二、 营养性疾病 / 252
 三、 内分泌系统疾病 / 253
 四、 特异性感染 / 253
 五、 皮肤黏膜病 / 253
 六、 艾滋病 / 254
 七、 综合征 / 255
 第二节 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256
 一、 龋病 / 256
 二、 牙周炎 / 256
 推荐阅读 /260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61
 |  
         
          | 內容試閱: |   
          | 供五年制临 床医学生使用的《口腔科学》教材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口腔医学领域涌现出了不少新的知识、理论和技术,其中有的已趋于成熟,如口腔数字化技术等。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和教材更新需求,在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指导下,我们组织了这本教材的再版编写工作。 本书仍以介绍口腔医学基本临床知识为主,涵盖了口腔医学各专业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用于临床医学生学习口腔医学知识的特点。新增的内容包括绪论、口腔美学和口腔数字化技术,体现了学科发展的新进展。由于对字数的严格要求,本书部分章节删减了字数,剔除了少量陈旧、少用的知识。本版编写形式保持了第9 版的风格,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数字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本版共有16 所院校的18 位编委,除基本保留原编者外,又充实了8 位中青年学者,这使编写队伍更加年轻化,能满足编者梯队建设的需要。
 本版是在第9 版基础上再版,衷心感谢第9 版主编张志愿院士,共同副主编周学东教授以及龙星、刘建华、刘彦 普、张琪、焦晓辉、魏秀峰编委在第9 版编写过程中所付出的智慧和辛劳。
 本版编写秘书陈立和赵川江老师在稿件的整理工作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诚恳欢迎广大师生和同道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再版时改进。
 主编
 2024 年1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