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39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269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439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305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347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254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以力学问题求解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矢量力学与分析力学基础。本书共11章和4个专题。第1~4章是静力学内容(力学建模基础、力系等效与简化、力系的平衡、摩擦),第5~7章是运动学内容(点的运动、刚体的运动、相对运动),第8~10章是动力学内容(力与运动、功与能量、动静普遍原理),第11章是分析力学基础(拉格朗日力学)。4个专题分别为非惯性系动力学、碰撞与打击问题、刚体动力学、变质量动力学。其中带“*”章节和专题内容,可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本书使初学者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般力学的基础,建立知识内在的联系,可以由浅入深地掌握力学问题的分析思路、求解技巧,并提高应用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土木、水利、航空航天等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 關於作者: |   
          | 刘迎,武汉工程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力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磁流体动力学,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博士后基金及军工横向项目,在Phys Fluids,Int J Comput Fluid D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SCI/EI论文,先后承担《理论力学》《机械振动》《应用力学》《流体力学》本科生课程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教研项目1项,参与编写教材1部,主持和参与完成超星平台《机械振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本科生在线课程的建设。 |  
         
          | 目錄: |   
          | 绪论001 第1章力学建模基础006
 1.1物体上的作用力006
 1.1.1力的几何表示006
 1.1.2作用力的基本规律007
 1.1.3力的投影009
 1.2力学模型与力学简图010
 1.3非自由体与约束力013
 1.4自由体的受力图015
 习题019
 第2章力系等效与简化022
 2.1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022
 2.2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024
 2.2.1力偶的概念024
 2.2.2力偶的性质025
 2.2.3力偶系的合成026
 2.3任意力系的简化027
 2.4应用实例:约束力的简化031
 2.5应用实例:分布力的等效033
 2.6应用实例:形心和重心035
 习题037
 第3章力系的平衡042
 3.1汇交力系的平衡042
 3.2力偶系的平衡043
 3.3任意力系的平衡044
 3.3.1力系的平衡方程044
 3.3.2平衡方程的变体046
 3.4物体系的平衡049
 3.4.1静定与超静定问题049
 3.4.2物体系平衡的求解
 方法050
 *3.4.3方程独立性的判断056
 *3.5变形体的平衡分析057
 习题059
 第4章摩擦064
 4.1滑动摩擦064
 4.2考虑摩擦时的静平衡问题065
 4.3自锁现象与摩擦角069
 4.4滚动摩阻071
 习题073
 第5章点的运动076
 5.1矢量描述法076
 5.2直角坐标形式077
 5.3自然坐标形式078
 *5.4曲线坐标形式080
 5.4.1极柱坐标投影080
 5.4.2球坐标投影082
 习题083
 第6章刚体的运动086
 6.1刚体的运动特征量086
 6.1.1角速度矢量086
 6.1.2刚体上点的速度和加速度087
 6.2刚体的简单运动088
 6.2.1刚体的平移运动088
 6.2.2刚体绕定轴转动089
 6.3刚体的平面运动092
 6.3.1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092
 6.3.2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093
 6.3.3用基点法求平面内各点的加速度095
 *6.3.4平面图形的加速度瞬心100
 *6.4刚体的空间运动101
 6.4.1刚体绕定点的运动101
 6.4.2自由刚体的运动105
 习题106
 第7章相对运动110
 7.1点的相对运动110
 7.1.1运动方程110
 7.1.2速度合成定理113
 7.1.3加速度合成定理117
 7.1.4运动学综合问题120
 *7.2刚体的相对运动124
 7.2.1角速度合成定理124
 7.2.2角加速度合成定理127
 习题129
 第8章力与运动134
 8.1主矢与移动效果134
 8.1.1质点系动量定理135
 8.1.2质心运动定理137
 8.2主矩与转动效果138
 8.2.1质点系动量矩定理138
 8.2.2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143
 8.3刚体平面运动问题145
 *8.4对动点的动量矩定理148
 习题151
 第9章功与能量154
 9.1力的空间累积效果154
 9.1.1动能154
 9.1.2功156
 9.1.3势能157
 9.2动能定理158
 9.3功率方程162
 9.4机械能守恒163
 9.5动力学综合应用164
 习题168
 第10章动静普遍原理172
 10.1达朗贝尔原理172
 10.1.1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172
 10.1.2惯性力系的简化173
 10.1.3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附加动约束力178
 10.2虚位移原理180
 10.2.1约束与虚位移180
 10.2.2虚功方程182
 10.3动力学普遍方程186
 习题188
 第11章拉格朗日力学192
 11.1自由度和广义坐标192
 11.2广义坐标表示的平衡条件194
 11.3平衡的稳定性196
 11.4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199
 11.5拉格朗日方程的初积分204
 * 11.6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206
 习题208
 专题1非惯性系动力学212
 习题218
 专题2碰撞与打击问题219
 习题227
 专题3刚体动力学228
 专题4变质量动力学235
 习题答案(部分)240
 附录A矢量运算251
 A1矢量代数与微分251
 A2矢量的分解与投影253
 A3矢量运算的矩阵表达255
 A4矢量方程的求解256
 附录B计算机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257
 B1力学问题中的常见数值计算257
 B2典型问题建模与程序代码263
 附录C简单均质刚体的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270
 参考文献273
 |  
         
          | 內容試閱: |   
          | 本书是作者对理论力学内容体系梳理思考之后,汲取国内外优秀教材的优点,并结合课程组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编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适应当前国内教学改革趋势,用较少学时讲授工科专业的理论力学基本内容,并适当兼顾知识的拓展性,希望能让初学者快速掌握力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应用能力。因此,本书的编写原则是:内容紧凑,突出知识整体观;结构模块化,逻辑清晰自然;精选例题和习题,启发解题方法与技巧;深入浅出,阐明方法的联系与根源;重视思维,平衡计算能力与分析思考能力。 本书共11章和4个专题。第1~4章为传统静力学内容(力学建模基础、力系等效与简化、力系的平衡、摩擦),第5~7章为传统运动学内容(点的运动、刚体的运动、相对运动),第8~10章是传统动力学内容(力与运动、功与能量、动静普遍原理),第11章是分析力学基础(拉格朗日力学)。4个专题分别是非惯性系动力学、碰撞与打击问题、刚体动力学、变质量动力学。书中带“*”的章节以及专题内容可以作为多学时选授内容,也可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灵活选择。
 本书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优化。强调知识结构的紧凑性,并且注意与先修和后续课程自然过渡。例如,将力系简化内容作为一章,因为力系简化理论并非静力学专用,其思想也能在运动学和动力学中借鉴;以主矢和主矩运动效果统一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呼应力系简化理论;删去简单桁架内力计算内容,避免与结构力学教材重复。删去质点动力学内容,避免与大学物理教材重复。为避免与机械振动教材重复,删去了机械振动基础(其内容偏向于方程解法,适合在专门的课程中介绍)。
 2.梯度平缓。尽可能避免理解上的困难和障碍。例如,从二力简化引入力偶的概念;运动学按照点的运动、刚体的运动、相对运动的顺序安排,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在刚体的运动一章中,先引入刚体角速度矢量的概念,明确刚体运动特征是旋转且具有唯一性,然后分类研究平移、定轴转动、平面运动和定点运动。动力学从主矢和主矩的作用效果,建立力与运动的联系。
 3.目标理性。本书旨在让基础薄弱的学生熟悉理论力学主要内容,会对力学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让基础中等的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能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此,尽量以概念和推理分析,因为逻辑推理比数学推导更容易理解记忆。每道例题都为知识点的正确理解或解题方法技巧而设。一些知识点有延伸知识介绍,可以加深读者对知识点的理解。书后习题答案对部分较灵活的习题提供了思路提示。
 4.理解应用。工程中的计算依靠计算机编程或专门软件来完成,计算的依据就是本书中的理论。可见,建立合理力学模型和解释结果的关键在于对概念和方程的理解。因此,本书习题增加了判断题、简答题用于辨析概念和强化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有两道拓展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用知识。其中一些题目融入生活实际背景,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书附录介绍了计算机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并提供了一些典型示例,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的兴趣。
 5.重视引导。各章导言介绍本章内容与之前章节内容的逻辑联系,使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再概述本章内容的组织思路,帮助读者建立知识树。例题逐步深入,然后总结方法。正文不时插入一些启发性的设问,引导读者正确理解知识点,避免常见错误和误区。跨章节知识点力求前后呼应,帮助读者构建知识整体观。
 本书配有PPT课件,如有需要,请发电子邮件至cipedu@163.com获取,或登录www.cipedu.com.cn免费下载。
 本书由刘迎、张刚编写。罗燕、马季红老师负责初稿校订。黄忠文、马志敏、田宏、邓雄、涂晗、叶姣、温鑫等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全书由刘迎负责统稿。
 书稿承蒙黄志强、郑贤中、夏新念副教授详细审阅。魏化中教授、杨侠教授、吴艳阳副教授对本书编写原则提出了精辟的指导意见。本书编写出版受到了武汉工程大学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这里特别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恳请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
 2024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