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1219
 
  《 
			成人口腔正畸学 第2版
			》
 售價:HK$ 
			3050
 
  《 
			永恒——商周时代的艺术
			》
 售價:HK$ 
			806
 
  《 
			幸福教室的密码: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行走与思考
			》
 售價:HK$ 
			306
 
  《 
			牙齿磨损 第3版
			》
 售價:HK$ 
			1520
 
  《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售價:HK$ 
			653
 
  《 
			汉服怎么做
			》
 售價:HK$ 
			500
 
  《 
			大模型时代:虚拟人的崛起与未来
			》
 售價:HK$ 
			459
 
 
 | 
         
          | 內容簡介: |   
          | 本教材涵盖了传染病学领域的内容和进展,讲解详尽、精湛、具有实用性和一定的前瞻性。本书章按病原体分类,节按病种纵向展开按照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预后、治疗、预防。归并同类病原体引起的各种疾病:肠道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感、吸虫病、线虫病。结合近年疾病谱以及研究热点的变化,补充近年新进展、新观点、新成就,结合近年疾病谱以及研究热点的变化,补充近年新进展、新观点、新成就。 |  
         
          | 目錄: |   
          |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2
 一、 感染的概念/ 2
 二、 感染过程的表现/ 2
 三、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4
 四、 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4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5
 一、 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5
 二、 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6
 三、 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6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7
 一、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7
 二、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8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9
 一、 基本特征/ 9
 二、 临床特点/ 10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12
 一、 临床资料/ 12
 二、 流行病学资料/ 12
 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 12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14
 一、 治疗原则/ 14
 二、 治疗方法/ 14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16
 一、 管理传染源/ 16
 二、 切断传播途径/ 16
 三、 保护易感人群/ 17
 第二章 新发感染病/1 8
 一、 基本概念和组成/ 18
 二、 流行病学特点/ 21
 三、 流行因素/ 22
 四、 防治对策/ 24
 五、 展望/ 25
 第三章 病毒性疾病/2 6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26
 第二节 肠道病毒感染/ 50
 一、 脊髓灰质炎/ 50
 二、 柯萨奇病毒感染/ 54
 三、 手足口病/ 58
 四、 病毒感染性腹泻/ 64
 第三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68
 一、 流行性感冒/ 68
 二、 甲型H1N1 流感/ 73
 三、 人感染禽流感/ 74
 四、 人感染H7N9 禽流感/ 76
 第四节 冠状病毒感染/ 81
 一、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81
 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86
 第五节 麻疹/ 90
 第六节 风疹/ 95
 第七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 99
 一、 水痘/ 99
 二、 带状疱疹/ 102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103
 第九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07
 第十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110
 第十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113
 第十二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119
 第十三节 登革热/ 129
 第十四节 狂犬病/ 134
 第十五节 艾滋病/ 137
 第十六节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47
 第四章 立克次体病/1 5 1
 第一节 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 151
 一、 流行性斑疹伤寒/ 151
 二、 地方性斑疹伤寒/ 154
 第二节 恙虫病/ 156
 第三节 人无形体病/ 159
 第五章 细菌性疾病/1 6 3
 第一节 猩红热/ 163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67
 第三节 白喉/ 172
 第四节 百日咳/ 175
 第五节 沙门菌感染/ 177
 一、 伤寒/ 177
 二、 副伤寒/ 185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185
 第七节 细菌感染性腹泻/ 190
 第八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196
 一、 胃肠型食物中毒/ 196
 二、 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中毒)/ 200
 第九节 霍乱/ 203
 第十节 布鲁菌病/ 211
 第十一节 炭疽/ 214
 第十二节 鼠疫/ 217
 第十三节 结核病/ 222
 第六章 深部真菌病/2 3 0
 第一节 念珠菌病/ 230
 第二节 新型隐球菌病/ 234
 第三节 曲霉病/ 241
 第七章 螺旋体病/2 4 6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246
 第二节 梅毒/ 251
 第三节 莱姆病/ 256
 第八章 原虫病/2 6 1
 第一节 阿米巴病/ 261
 一、 肠阿米巴病/ 261
 二、 阿米巴肝脓肿/ 265
 第二节 疟疾/ 269
 第三节 黑热病/ 275
 第四节 弓形虫病/ 280
 第九章 蠕虫病/2 8 4
 第一节 吸虫病/ 284
 一、 日本血吸虫病/ 284
 二、 并殖吸虫病/ 290
 三、 华支睾吸虫病/ 295
 四、 姜片虫病/ 298
 第二节 线虫病/ 300
 一、 钩虫病/ 300
 二、 蛔虫病/ 303
 三、 蛲虫病/ 305
 四、 旋毛虫病/ 307
 第三节 绦虫病/ 309
 第四节 囊尾蚴病/ 312
 第五节 棘球蚴病(包虫病)/ 317
 一、 囊型棘球蚴病/ 317
 二、 泡型棘球蚴病/ 320
 第六节 蠕虫蚴移行症/ 321
 第十章 其他感染相关问题/3 2 5
 第一节 败血症/ 325
 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 331
 第三节 医院感染/ 340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345
 一、 抗菌药物的定义与范畴/ 345
 二、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345
 三、 常用抗菌药物的主要特点/ 349
 四、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策略与管理/ 353
 第五节 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354
 第六节 人工肝脏/ 359
 一、 人工肝概念/ 360
 二、 人工肝分型/ 360
 三、 非生物型人工肝原理和疗法/ 361
 四、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适应证/ 362
 五、 非生物型人工肝禁忌证/ 363
 六、 非生物型人工肝并发症/ 363
 七、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疗效和评估/ 363
 八、 小结/ 363
 附录/3 6 4
 附录一 传染病的消毒与隔离/ 364
 一、 传染病的消毒/ 364
 二、 传染病的隔离/ 367
 附录二 预防接种/ 370
 参考文献/3 7 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 7 5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3 7 8
 |  
         
          | 內容試閱: |   
          | 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是我国医学本科生教育的“干细胞”教材,至今已历经9 轮,为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很大贡献。现代医学日新月异,教育教学不断深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第10 版)的再版修订工作也于2023 年5 月正式启动。 《传染病学》(第10 版)传承上一版教材精髓。一方面,继续强调“三个适应”:适应我国构建“5 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需要,适应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需要,适应我国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阶段改革需要;另一方面,继续采用广受学生欢迎的融合教材的编写手法,将纸质内容与数字内容一体化设计,互为补充,共同打造立体化新形态教材,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交叉性,提升教材的可读性。
 《传染病学》(第10 版)关注学科进展以及近年来传染病疾病谱变化:调整法定传染病分类;将“新发感染病”单独成章;增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吸收最新指南内容,包括《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 年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 年版)》《2022 戊型肝炎防治共识》《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指南(2023 年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 年版)》以及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抗真菌药物等;删减近年少见或罕见的疾病,如回归热、朊粒感染、丝虫病等,以突出学习重点。
 《传染病学》(第10 版)在编写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及课程思政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绚丽华章。
 本书由李兰娟院士担任主编,由高志良教授、宁琴教授和李用国教授担任副主编,由阮冰教授和赵艳红老师担任秘书工作。编写人员均为全国知名传染病学专家教授,大家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多年来的临床教学经验总结凝练在字里行间,并经互审定稿。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吕华坤主任医师、刘社兰主任医师仔细核查了每节疾病的预防内容。在此,对各位编者及众多关心支持本书的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相关工作人员也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很多工作,在此也对他们表示感谢!
 期望本版融合教材能很快成为适教适学、有长久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精品教材。如有疏漏或不妥之处,恳请广大专家、教师和读者不吝指正,以便在加印和再版时予以修正。
 李兰娟
 2024 年4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