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国宝藏美 :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品精粹(精装)

書城自編碼: 402652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 周功鑫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68251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8-01

頁數/字數: 560/
書度/開本: 8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658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653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2030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704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1316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1306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1469
八面玲珑+无为(全2册)高级人性拆分现场社交处世思维以自在心于无为处倾听内心的声音修身养性无为
《 八面玲珑+无为(全2册)高级人性拆分现场社交处世思维以自在心于无为处倾听内心的声音修身养性无为 》

售價:HK$ 606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5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704
《故宫红书:故宫文化百科手册》
+

NT$ 4002
《故宫陶瓷馆·卷三·明及清初》
+

NT$ 500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NT$ 704
《故宫藏毯色彩图典》
+

NT$ 3818
《汝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汝窑瓷器荟萃》
+

NT$ 2346
《故宫经典——清宫像生盆景图典》
內容簡介:
千年积蓄,神韵非凡。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体现了古人辉煌的艺术成就,也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文博专家、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为挖掘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国艺术文物的价值,历时10年,将多年研究和积累编写成书,以期读者对中国艺术发展有条理清晰又完整的认识,进入华夏艺术文化的广博世界。
本书对馆藏近70万件文物遴选、整理,分陶瓷器、玉器、青铜器、书法、绘画、珍玩六大类,涵纳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绝品、孤品,如毛公鼎、散氏盘、翠玉白菜、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快雪时晴帖》、《祭侄文稿》、《寒食帖》……用细腻文字解读文物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工艺细节、风格演变,我们得以跨越时空,一睹国宝风采。 文脉悠远,国之瑰宝,千载风华,尽藏此中。透过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丰富藏品,典藏华夏5000年艺术精粹。

【国宝再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来自紫禁城、颐和园、避暑山庄、国子监、沈阳故宫等五千余箱文物珍品南迁至台北。而今,文博专家、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逐一讲解馆藏文物精品,带领读者进入华夏艺术的世界,饱览一场跨越时空的中国文物大展。
【镇院之宝】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册文物近70万件,本书遴选其中226件精品,分陶瓷器、玉器、青铜器、绘画、书法、珍玩六大类。所选皆绝品、孤品,无凡品,每一件都堪称镇院之宝。如西周毛公鼎、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清代翠玉白菜、颜真卿《祭侄文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范宽《溪山行旅图》、赵干《江行初雪图》、宋徽宗《文会图》、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仇英《汉宫春晓图》、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苏轼《寒食帖》。
【美学览胜】神秘的良渚玉琮、温婉清雅的天青色汝窑、小巧细腻的斗彩鸡缸杯,寄远思人的《捣衣图》、方寸之间浓缩万般风景的鼻烟壶.....国宝藏品蕴含中国几千年的美学意涵。本书按时间顺序,串联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5000年中华美学发展史,穿梭时光长廊,典藏5000年文明精粹。
【历史缩影】一件文物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们无声诉说时代的容颜、生活的百工样态。本书借由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丰富收藏,梳理中国历史脉络,展现古代社会风貌:代表神权和王权的青铜器如何走向日常?为什么说唐代陪葬品就是大唐生活的百科全书?五大名窑里蕴藏怎样的的宋人生活美学?
【一生一课】40年“故宫人”周功鑫,一生奉献故宫。她曾促成《富春山居图》时隔360年合璧展出,为两岸文化交流书写传奇。她耗时10年撰写此书,从馆藏70万件文物中甄选226件,全景透析每件文物的历史背景、艺术家故事、工艺细节、风格演变等,用专业又通俗的语言,有谱系、有源流地讲述浩瀚藏品。
【匠心诚制,尊享典藏】
大尺寸硬壳精装;
封面选用“天然丝”布面印刷,烫金、压凹工艺;
内附“书画长卷精华录”长折页9幅,欣赏画作细节;
關於作者:
周功鑫,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法国巴黎第四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获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和荣誉军团勋章。1972年起,历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秘书、编辑、展览组长、研究员兼组长等,2008年至2012年担任院长。
周功鑫在担任院长期间,大力推动海峡两岸的文物交流。她于2009年以“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 ”开启两岸故宫合作交流的序幕,2011年推出《富春山居图》合璧展,促成了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时隔360多年的合璧展出,为两岸文化交流书写了传奇。
卸任院长一职后,周功鑫依然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华文化。希望借由文物珍宝的魅力,帮助大众深化对艺术文化的认知,“让内化的艺术素养获得增长,让人生更为丰富与多彩”。
目錄
自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 周功鑫

第一章 陶瓷器
第一讲 远古陶器:泥土的进化
第二讲 原始瓷器:窑火的掌握
第三讲 三国至隋唐瓷器:青瓷诞生,白瓷续彩
第四讲 唐三彩:唐人的多彩人生和地下世界
第五讲 晚唐和五代瓷器:南青北白,双雄并立
第六讲 北宋瓷器:定窑、耀州窑、汝窑
第七讲 南宋官窑:官窑、龙泉窑
第八讲 元明釉下彩:景德镇瓷都传奇
第九讲 明中期多彩瓷:陶瓷盛世的绚烂之作
第十讲 康雍乾瓷器:仿古标新,东西结合
第十一讲 中晚清瓷器:守成循旧,盛世余晖

第二章 玉器
第十二讲 良渚文化玉器:沟通天神和祖先
第十三讲 龙山文化玉器:家天下观念形成
第十四讲 殷商玉器:工艺发展,类型丰富
第十五讲 西周玉器:礼乐之邦,玉不去身
第十六讲 春秋玉器:独树一帜的楚式玉和秦式玉
第十七讲 战国玉器:激烈变革下的玉器振兴
第十八讲 汉代玉器:发达的葬玉文化
第十九讲 宋代玉器:优雅精致,文人情趣
第二十讲 元代玉器:民族风情,题材独特
第二十一讲 明代玉器:良玉巧工,精微高妙
第二十二讲 清代玉器:登峰造极,空前繁荣

第三章 青铜器
第二十三讲 商朝青铜器:尊神重鬼
第二十四讲 西周青铜器:严格的等级位序
第二十五讲 春秋青铜器:日常用器兴起
第二十六讲 战国青铜器:细密繁复,工艺精湛
第二十七讲 战国青铜镜:铜器时代耀眼的余晖
第二十八讲 汉代青铜器:落幕之际的异彩

第四章 绘画
第二十九讲 唐代绘画:人物画、青绿山水画、鞍马绘画
第三十讲 五代绘画:翰林图画院初创与山水画兴起
第三十一讲 五代绘画:风俗叙事画和辽国绘画
第三十二讲 北宋绘画:山林隐士与翰林图画院造就绘画盛世
第三十三讲 宋代花鸟画:黄荃画派
第三十四讲 北宋人物画:宋徽宗雅集和李公麟白描
第三十五讲 南宋山水画:一方水土养一方画家
第三十六讲 宋代人物画和婴戏图:民间之乐
第三十七讲 元代文人画:赵氏一门
第三十八讲 元代山水画代表:元四家
第三十九讲 明代地方画派:浙派、吴派、松江派
第四十讲 明代花鸟画:写意与写实
第四十一讲 明末清初遗民画家:四僧
第四十二讲 清代画家的仿古与东西交流:清六家
第四十三讲 清代词臣画家和宫廷画家:中西交融
第四十五讲 清代扬州画派:扬州八怪
第四十六讲 晚清画家代表:钱慧安、齐白石、溥心畬

第五章 书法
第四十七讲 魏晋书法:王羲之书圣传奇
第四十八讲 唐代书法:书史盛世,极致之美
第四十九讲 北宋书法:苏黄米蔡,各领风骚
第五十讲 南宋书法:理学之气和皇室审美
第五十一讲 元明清书法:摹古与创新

第六章 珍玩及其他
第五十二讲 漆器:髹墨千文,丹漆万华
第五十三讲 珐琅器:瑰丽奇珍,繁复华美
第五十四讲 雕刻器物:刀尖轻舞,雅秀精巧
第五十五讲 文房清供:书香墨韵,案上风雅
第五十六讲 鼻烟壶:方寸之间,浓缩万般风景
第五十七讲 多宝格:存古赏今,容纳岁月之美
第五十八讲 缂丝:以梭代笔,布上作画
第五十九讲 善本图书:集大成的皇皇巨著后记
內容試閱
自序
我在博物馆界服务了四十多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就有三十一年之久,今以一个曾经故宫人的身份,向读者细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瑰宝,以及中华文物在文化推动上的重要功能。
故宫博物院的魅力在于它拥有世界顶级的中国艺术收藏。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皆来自一个源头,就是清宫旧藏。清朝皇室文物收藏的历史,可上溯到北宋太宗元年(976),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其间历经改朝换代及战乱,或有散失。清军入关主政后,这些宫中收藏都归清室所有。清朝的乾隆帝,喜好古文物,广为搜罗,宫中收藏数量大为提升,品类更加丰富。今两岸故宫博物院分别承接了清室这批质精、类繁且量多的藏品,单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含近数十年来所征集的文物,数量就有近七十万件,藏品类别涵盖陶瓷、玉器、青铜器、绘画、书法、漆器、珐琅、雕刻、文玩、善本图书及文献档案等。品类多元、数量丰富,它是座艺术殿堂,也是个知识宝库。
让大众,尤其是年轻朋友从台北故宫博物院精美丰富的藏品中习得中华文化,认识中国艺术,进而提升大家的素养,那将是其最大的价值,也是它们存在的重要意义。
本人一生最崇拜的一位学者,就是18世纪的德国美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席勒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他自己本科学的也是医学,但他钻研文学、神学、哲学与法律,而没有从医,专心致力于审美教育推广。席勒教授认为,艺术是人类理想的表现,它是与生俱来的。人只有通过美育才能走向平衡,才能达到理性与感性平衡、精神与物质平衡,并懂得包容、尊重别人,不盲目追求功利。因此,他总结,有教养的人具有性格的全面性,只有在这种条件下,理想的社会才能实现,社会也才能达到和谐。
我受席勒教授的影响,为发挥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国艺术文物的价值,十年前退休后,开始着手本书的撰写。此书的最大考量,是让读者阅读时,既能获得中华各类艺术的横向相关知识,也能认识各类文物纵向发展的变化。因此,本书的编排按材质或类别分,同类的艺术再按年代发展顺序来介绍。借着台北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收藏,以期读者对中国艺术发展有条理清晰又完整的认识。
要让读者认识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的魅力,我在内容的撰写上,着重于分析文物及艺术家的特质与艺术风格,带领读者进入中国艺术的广博世界。由于艺术学习也是一种视觉的学习,为求读者能见到所介绍的文物的图像,特附有图片,借由这些图片引导读者进入华夏艺术的世界。
最后,出版此书除了期盼读者朋友们在中华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及鉴赏能力获得提升,更期盼各位在系统的认识中,让内化的艺术素养获得增长,让人生更为丰富与多彩。这是出版此书的最大期望。


第一讲 远古陶器:泥土的进化
据考古发现,中国年份最早的出土陶器来自黄河中游河北武安的磁山以及河南新郑的裴李岗,这两地出土的陶器经碳-14法测定,时间为公元前6000年——也就是说中国文明已有8000年,比起我们常说的5000年中华文化,往前推了3000年,就文博界来说,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远古的陶器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知道,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离不开用水,因此早期人类长期沿水而居,对水中的泥土性能逐渐认识,发现黏土掺和水后具有可塑性,并且干后可以定型,尤其在加热火烧后变得非常坚硬,不漏水且具耐火的特性,陶器因而产生。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陶器烧制是通过化学变化把一种物质——“泥”——改造成另一种物质——“陶”——的创造性成就,大大提升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书第一讲就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新石器时代两件陶器开始。一件是距今已有5000年,黄河流域下游山东大汶口的白陶鬶。另外一件略晚,距今有3000多年,黄河流域上游甘肃马家窑的彩陶。这两件都非清宫旧藏,是后来在台湾征集的藏品,以补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不足,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在编年上得以衔接,在艺术史上能够呈现全貌。
大汶口文化是山东地区出现的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类型,以碳-14法测定的年代是约前4500年到前2500年。它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江苏的北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流文明之一。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整体素质可说是技术好、质量高。首先在坯土的炼制上,一般都经过精细的陶洗,又按不同的制坯需要,加入细砂或粗砂,并且在成型后,将表面仔细打磨光滑。在选用陶土时,除了一般陶土外,还用品质高的高岭土或瓷土来制作白陶。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以手制为主,晚期在慢轮修整的基础上开始出现轮制。手制陶器一般都用泥条盘筑方式制作,有的陶器内壁还留有泥条盘筑后尚未抹平的痕迹。口沿部分大都经过慢轮修整,形式显得十分规整。小件的器物就直接用手捏成。大汶口文化陶器的造型,早期的比较简单,多以红陶为主;晚期种类增多,这时灰、黑陶的比例显著上升并且出现白陶。据测定,红陶烧成的温度为1000摄氏度左右,白陶为900摄氏度。大汶口陶器造型多有自己的特点,如鼎、鬶、盉、豆、尊、单耳杯、高柄杯、觚形杯等,展现了当时陶塑艺术的手法,其中鬶的形制就非常生动。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的器型中如鼎、鬶、盉、豆、尊及觚都为后世商、周时期大量沿用,足见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对后世的影响甚大。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大汶口文化白陶鬶(001)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器。这件白陶鬶造型别致奇特,器身下部为三尖形足,三分之二处饰有带状绳纹。口向上,有如鸟喙状的长流。器身口沿下方颈边与绳纹间装有三刻纹的板状把手。整个造型非常生动。
鬶是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也就是说它可用于炖煮羹汤或温酒。煮好温妥也可直接端上桌。这种鬶的陶器形制为新石器时代所特有。
另一件新石器时代陶器是黄河流域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陶壶(002)。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文化按碳-14法测定年代是在前3190年—前1889年,主要分布于渭水上游、洮河流域及甘肃境内的黄河沿岸。马家窑文化陶器质地多泥质的红陶,间有掺入细砂,器壁坚硬。装饰方式上,一般通体施彩,也有留出下部三分之一不涂彩的。陶器上的纹饰多为曲线、旋动及抽象化的纹饰。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又分为半山期和马厂期。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属于半山期的双耳壶,发现地点是甘肃省宁定县洮河河谷的半山地区,故名为半山类型彩陶,简称半山彩陶。
半山彩陶的造型以饱满丰盈为主,尤其是壶、罐、瓮器更能显出丰圆饱满之美。纹饰在橙黄色的陶土的器表上,施红、黑二色,颇富变化。纹饰设计非常用心,顾及平视与俯视的角度。
半山彩陶纹饰的代表风格是锯齿纹。四组半圆黑、红相间,中镶锯齿纹,严密中富变化。这种锯齿镶边式的锯齿纹是半山彩陶的特有风格。
半山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方式制作。器表打磨光滑,而器型膨圆,让整件陶罐显得柔和而丰满。半山彩陶的体积一般都较大,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属于中等大小。
中国陶器文化发展将近4000年的时间——从前6000年到前2000年,在这4000年中,至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磁山文化陶器,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半坡彩陶、庙底沟彩陶,龙山文化陶器以及马家窑的马厂彩陶等,各有其独特风貌,多元、丰富的类型以及各式优美、富于变化的纹饰,是我们先祖在这四千年的历史中留下的丰富而又具创意的文化资产。当时是母系氏族社会,这些美丽的史前彩陶都出于女人的细手。妇女负责制陶、烧陶,而男人则负责选陶土、运输等工作。由此可知,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成就是男女分工合作所做出的贡献。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