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认知行为疗法简易操作指南(原著第二版)
》
售價:NT$
449.0

《
分镜!成为漫画家的第一步
》
售價:NT$
500.0

《
永恒与时间:丸山真男思想史学的交响曲
》
售價:NT$
500.0

《
现代科学史(学术界和大众市场都难以超越的科学史范本,跨界科学家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
》
售價:NT$
551.0

《
明末清初那些年
》
售價:NT$
296.0

《
亚洲文明(第二辑)
》
售價:NT$
347.0

《
小津安二郎大全
》
售價:NT$
704.0

《
帛书老子校注析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底稿原是一系列的专题论文,整理成册后,再增补一篇前言。全书共分九章,原则上以主题的先后为序。第一章整理的是清末民初澳门公、私立学校的发展和活动,以及澳葡政府对于华人学校的监管。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新式教育开始以后的童子军活动和青年会活动,两者皆为学生在课堂以外的重要学习活动。第四至第六章是三所学校的发展,前两者关乎抗战时期迁澳办学的学校,后者则关乎本地的义学,是澳门教育研究不可忽略的重点。第七章追踪澳门20世纪各个时期师范教育的发展情况。第八章则是重点论述澳门在中国语文科师资方面的培育。至于最后一章,是回顾1980年代以来的澳门教育研究。上述各章大致呈现出澳门近百年来教育发展的脉络。作者大量征引各个时期报刊上的报道,从原始资料着手整理和筛选,并尽量利用年鉴、宪报、档案,以及早期出版的书刊等原始文献,言必有据,务求充实和完备。
|
關於作者: |
郑振伟, 男, 1963年生于香港, 原籍广东普宁。香港大学文学士(1986)、哲学硕士(1992)、哲学博士(1999), 澳洲南昆士兰大学教育学硕士(2004)。大学毕业后曾任中学教员, 1990年转职香港岭南学院, 从事行政及研究工作, 期间曾任《现代中文文学评论》《现代中文文学学报》《岭南学报》(新)等学报执行编辑, 2001年应聘澳门大学教育学院, 现职副教授, 除文学研究外, 亦涉猎澳门教育史之研究。编有《邝秉仁先生与澳门教育》《当代作家专论》《女性与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澳门教育史论文集》(第二辑)。个人专著有《1940年代的澳门教育》《双辉映照:〈笔生花〉与〈奇贞传〉研究》 《阅读新视角──现代诗·金庸·张爱玲》《道家诗学》《意识·神话·诗学──文本批评的寻索》《中文文学拾论》《郑振铎前期文学思想》《道家与现代教育》(第二作者)等, 另有单篇论文发表于各地学报及杂志。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华洋并存:清末民初澳门本土的教育活动
一 前言
二 非华人办理的教育
三 华人办理的一些学校
四 华人学界的一些活动
五 华人学校的监管
六 男女同校问题
七 小结
第二章 课外活动:广东和澳门的童子军活动
一 前言
二 民国时期广东的童子军活动
三 童子军活动在澳门的发展
四 培正中学的童子军活动
五 小结
第三章 学生自治:培正青年会的教育活动
一 前言
二青年会的刊物
三 青年会的组织
四 青年会的经费
五 筹建青年会所
六 青年会的教育服务
七 小结
第四章 迁澳办学:澳门的培正中学和邝秉仁校长
一 前言
二 培正的缘起和早期的发展
三 培正迁校澳门
四 邝秉仁校长的平生和事业
五 小结
第五章 设立分校:20世纪40年代的广大中学
一 前言
二 抗战时期迁澳学校办学的情况
三 广大中学的沿革
四 广大附中澳校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教育
五 小结
第六章 贫民教育:同善堂义学早期的发展
一 前言
二 同善堂义学的缘起
三 义学早期的经费
四 义学的管理和发展
五 1949—1970年的发展
六 小结
第七章 百年师范:澳门师范教育的轨迹
一 中国师范教育的发轫
二 师范制度确立前后澳门的教育改良
三 澳门及从内地迁澳的师范学校
四 20世纪50—70年代的师范教育
五 澳门政府对师范教育的资助
六 小结
第八章 师资培育:中国语文师资培育近况述评
一 前言
二 澳门的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概述
三 澳门两所大学培训中文师资的本科课程
四 其他院校在澳门开办的师资培训课程
五 澳门教师的在职培训
六 澳门非高等教育范畴语文教育政策和中文基本学力要求
七 小结
第九章 教育研究:回顾三十年来的澳门教育研究
一 前言
二 澳门教育研究的回顾
三 政府推动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
四 学术研究机构
五 教育社团的研究力量
六 澳门教育史的研究
七 小结
参考文献
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