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厚土无疆:古代中国的今生与来世
》
售價:NT$
449.0

《
画龙西方传世影像里的中国形象1500-1949
》
售價:NT$
806.0

《
似锦
》
售價:NT$
383.0

《
首饰之美: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旧庙新神:晚清变局中的孔庙从祀(论衡系列)
》
售價:NT$
296.0

《
道心惟微: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战略文化与历史启示
》
售價:NT$
500.0

《
近代中国“世界”观念研究
》
售價:NT$
454.0

《
重写灵魂:多重人格与记忆科学(共域世界史)
》
售價:NT$
556.0
|
內容簡介: |
近二十年来,袁庆丰教授专注于1949年后外国电影在中国大陆的放映与传播研究,本书是作者的论文自选集,所选论文以个案读解形式深度分析1949年后进入中国大陆公映的外国电影,将1999年前译制引进并引发重大反响的多部外国电影做了逐一研讨,认为外国电影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和文化影响,几十年来与观众的世俗生活和审美理念存在着多方位的互动。限于篇幅,本书仅选取了苏联、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朝鲜、越南、日本、印度和美国九个国家的代表性影片予以读解。
|
關於作者: |
袁庆丰,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1963)。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1993)。北京广播学院副教授(1996),中国传媒大学教授(2002),博士生导师(2009)。北京大学(1996—1998、2000—2002)、美国TCC社区学院(1999)、北京电影学院(2009—2013)访问学者。
三十年前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有《郁达夫:挣扎于沉沦的感伤》(1997)、《欲将沉醉换悲凉——郁达夫传》(1998)、《灵魂的震颤——文学创作心理的个案考量》(2002)。近二十年来专注中国电影历史与外国电影在华传播研究,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主要结集为《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1922—1936年中国早期电影现存文本读解》(2009)、《黑夜到来之前的中国电影——1937年现存国产影片文本读解》(2012)、《新世纪中国电影读片报告》(2014)、《黑草鞋:1937—1945年现存抗战电影文本读解》(2020)。
|
目錄:
|
引言:外国电影在中国
总论:文化嵌入与社会回响
——1949—2019 年外国电影在中国的传播
从《夏伯阳》看苏联早期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列宁在十月》的政治性传播与世俗化影响
阿尔巴尼亚电影与中国大陆电影模式的异同及文化解读
——以 20 世纪 70 年代公映的《海岸风雷》为例
罗马尼亚电影的英雄形象与中国大陆的民间解读
——以“文革”期间公映的《多瑙河之波》为例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朝鲜电影在中国大陆传播的文化机制
——以《看不见的战线》为例
越南电影与 20 世纪前 10 年的中国大陆社会
——以 1972 年译制公映的《琛姑娘的松林》为例
南斯拉夫影片与中国大陆电影文化语境的对接
——以 1973 年译制的《桥》为例
印度电影在中国大陆的世俗传播和文化影响
——以 20 世纪 70 年代末重新公映的《流浪者》为例
日本电影对中国观众的心理冲击
——以 1978 年译制的《追捕》为例
美国电影与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关联
——以 1978 年译制公映的《摩登时代》为例
主要参考资料
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