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214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862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301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306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505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434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286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959
 
 
 | 
         
          | 編輯推薦: |   
          | “拿云少年”李贺用无穷的想象力,塑造了晚唐的诗坛“奇葩”。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精选李贺诗歌名作近百篇,分为“编年诗”和“不编年诗”,加以注释、品评,全面地展示了诗人李贺的独特风貌。本书重点增加了作品系年,考订了许多诗作的创作时间;除了 联系时代、诗坛的背景,探索其题旨及深层意蕴外,注评者对李贺诗歌的构思立意、缔象造境、结构层次、诗法技巧、典故运用、用韵特征、锤字造句等,都做了详细的品评,同时也 剖析了李贺长篇古诗的结构,反驳了批评李贺诗只有佳句、不理会章法的旧说。读之可以对晚唐文学的独特风貌以及唐诗的发展历程,有所体会认识。 |  
         
          | 關於作者: |   
          | 吴企明,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唐音质疑录》《历代题山水画诗鉴赏大观》《须溪词校注》《长吉诗考论》等。 |  
         
          | 目錄: |   
          | 前言 ·
 诗选
 ·
 白门前
 ·
 美人梳头歌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选四)
 ·
 出城
 ·
 昌谷读书示巴童
 ·
 巴童答
 ·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
 ·
 野歌
 ·
 自昌谷到洛后门
 ·
 高轩过
 ·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王濬墓下作
 ·
 开愁歌华下作
 ·
 浩歌
 ·
 致酒行
 ·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
 上云乐
 ·
 官街鼓
 ·
 雁门太守行
 ·
 申胡子觱篥歌
 ·
 吕将军歌
 ·
 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
 猛虎行
 ·
 梁台古愁
 ·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
 |  
         
          | 內容試閱: |   
          |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李贺出生于河南府福昌县的一个小山村里。父亲名叫李晋肃,是疏远的皇族,一生职位低微,仅做过陕县县令,虽然家道中落,他却是一位博雅贤达的士大夫。李贺从束发读书以来,在父母的关爱、诱导下,一直勤奋好学,广泛阅读经传史籍、诸子百家、古小说等各种书籍。知书达理的家庭和山水秀丽的故乡,陶冶了天才诗人幼小的心灵,他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广泛吸取和孜孜不倦的诗歌实践,为他后来取得较高的创作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十九岁的诗人,满怀理想和希望,赴洛阳应河南府试,踏上了求取功名、期望施展抱负的人生道路。诗人凭着出众的才华,很顺利地通过府试,取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使这位刚刚踏上社会、充满理想的年轻诗人遭受沉重的打击。原来,府试后,一些嫉妒李贺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去参加礼部考试。但是李贺得到正在洛阳任职的韩愈(特意为他写了一篇《辨讳》的文章)、皇甫湜的支持和鼓励,毅然赴京应试。然而终因礼部官员听信谗言,选拔人才草率从事,「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致使他名落孙山,遭遇到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挫折。
 元和四年(809)春,遭谗落第的诗人,带着懊恼的心情回到家乡,过着闲居读书的生活。直到这一年的九、十月间,诗人又经洛阳西入长安,寻求政治上的出路。他先是干谒请托,终无结果,后来走「父荫得官」之路,由宗人荐引,经过考试,在元和五年(810)春天,被任命为太常寺奉礼郎。奉礼郎是个从九品的小京官,「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官卑职微,受尽达官贵人的冷落和凌辱,过着苦闷抑郁的游宦生活。长安三载,诗人目睹耳闻藩镇、宦竖祸国殃民的罪行和贵族官僚集团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腐朽生活,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识见。诗人结识了一批知心朋友,都是些尚未及第的举子,如沈亚之、陈商等,沉沦下位的小官吏如杨敬之、权琚等,还有虽及第尚未出仕的张彻等,他们投分契合,交往甚密,指点江山,激浊扬清。李贺在他们的影响下,写下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这是他一生中创作热情最为旺盛的时期。在长安任职期间,在政治上诗人是不幸的,在艺术上却是大幸的,人生之祸福相倚,岂不然哉!长安的现实生活,彻底打破了诗人的幻想和迷梦,他再也不堪忍受心灵被蹂躏、理想被践踏的遭际,也因身体多病,便于元和七年(812) 春辞官返乡,过着闲居归卧昌谷的生活。
 为寻找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也为谋求生计,诗人在昌谷闲居一年以后,也就是元和八年(813)夏,他自家乡出发去潞州,投奔当时在潞州担任幕僚的故友张彻。可惜,他没有受到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重视,
 在潞州度过了一年九个月的寄人篱下的生活。元和十年(815)春,他告别张彻,南下探视正在和州任职的十四兄。恰当其时,吴元济据蔡州反,对抗朝廷,宪宗调集诸道兵马进讨,淮西一带非常混乱,诗人北归之道受阻,便干脆南游吴会。他先后到达金陵、吴兴、嘉兴、绍兴、甬东等地,饱览江南风光,写下许多描写江南风物的诗篇。元和十一年(816),淮西战乱稍为缓解,李贺便北归家园。南北游历,并没有带给诗人一线希望,迭遭挫折,抱负无法施展,理想无法实现,胸中郁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