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售價:NT$
454.0

《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售價:NT$
352.0

《
应对百年变局Ⅲ: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格局
》
售價:NT$
398.0

《
咖啡烘焙师:CCR数据化咖啡烘焙实战
》
售價:NT$
347.0

《
前端工程化——体系架构与基础建设(微课视频版)
》
售價:NT$
454.0

《
《诗经》全注全译全本彩图 全书系列50万册焕新升级典藏纪念版
》
售價:NT$
2545.0

《
道义与天下: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古代源流与当代塑造
》
售價:NT$
407.0

《
大钱:如何选择成长股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连续出版28年,《老照片》丛书以求真求实为出版宗旨,是平民参与历史叙述的平台。
还原历史风貌,探秘档案中的烟台醴泉啤酒公司;普通人的私家历史,知识青年如何扎根内蒙古,把他乡过成故乡;追寻名人身影,走近邓广铭的朋友圈;寻访一个家族的历史,梳理百年往事……
|
內容簡介: |
《老照片》第一五七辑共有十六篇文章。“故时风物”有两篇文章,《档案深处的“醴泉”》梳理了自1921年投运以来的企业历史,从中可管窥中国现代企业制度之端倪。“旧事重温”有四篇文章,三篇涉及抗日战争的背景,其中《八路军被服厂的一张合影》通过追溯鲁东南莒县军需被服厂、兵工厂的历史,揭开了一段曲折的抗战史;另一篇讲述知青如何扎根内蒙古的故事。 “名人一瞬”有三篇文章,其中《爸爸邓广铭的交游(上)》为我们娓娓道来学者之间交往的种种,颇具可读性。“人与摄影”有一篇文章,介绍了郭建良的几幅人物摄影习作的诞生记。“人生况味”有两篇文章,《潘玉珂,一位不会哭泣的女人》展示了一位隐忍、沉默,甚至“不会哭泣”的女艺术家的医生。“私人相簿”有三篇文章,《我家的百年往事》梳理了一个家族自祖父开始的百年历史,可看作相应时代的缩影。
|
目錄:
|
金延铭 档案深处的“醴泉”……………………………………………………………… 1
牛国栋 地摊薪火……………………………………………………………………………………… 26
刘 茜 邂逅《娘子关战记》…………………………………………………………… 36
田卫平 抗日烽火中的戏剧姻缘——瞿白音、田念萱与“西南剧展”… …………………… 51
赵连玉 八路军被服厂的一张合影………………………………………………… 74
王雅琴 口述 朱继光 整理
扎根内蒙古………………………………………………………………………………… 81
邓可蕴 爸爸邓广铭的交游(上)………………………………………………… 97
李孝聪 1991 年:侯仁之先生荷兰之行…………………………………… 120
邹士方 张乐平为我三画“三毛”……………………………………………… 130
郭建良 纪念照——我的摄影回顾之二…………………………………………………… 133
李 硕 四代人的音乐奇缘……………………………………………………………… 147
刘亚伟 潘玉珂,一位不会哭泣的女人…………………………………… 158
邹 同 我家的百年往事…………………………………………………………………… 166
丁芳兰 怀念母亲…………………………………………………………………………………… 180
张世峰 祖母和大忠祠的挂匾………………………………………………………… 184
冯克力 “醴泉”补记………………………………………………………………………… 187
|
內容試閱:
|
“醴泉”补记
冯克力
一个偶然的机缘,听金延铭先生谈起,烟台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奇迹般地珍藏着建厂百年来的所有档案,其中还有不少老照片,很有研究开发的价值。延铭先生多年潜心于烟台地方经济史和企业发展沿革的研究,多有著述,他还是山东省文史馆的馆员,也是《老照片》的作者。
那还等什么?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延铭先生便应约埋头于烟台啤酒公司的档案卷宗里。其间,与公司的曲继光董事长诸君反复探究,几易其稿,始成本辑《档案深处的“醴泉”》
一文。因所关注解析的是早期的档案与图片,故曰“深处”。
烟台醴泉啤酒公司始建于1920 年,正是中国结束帝制,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初期。其实哪怕在中国漫长的皇权专制下,私有产权也一直恒久地存在着,盖因保护私有产权不仅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基石,也为发展经济以及实施征税所必需。道理很简单,一片耕地也好,一个作坊也好,必得先确认是李四的还是
张三的,方好课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在稍后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里又赫然申明“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从而为民营经济创造了法治化的、更牢靠的发展环境。而“醴泉”的创业,恰逢其时。
谁能想到,几个“闯崴子”的年轻人,凭着有限的积蓄,便动了回乡创办实业的念头,而且还是兴建一个舶来的啤酒厂。因资金远远不够,他们便采用合伙制面向同乡商贾筹集,连同购地土建、进口设备、招聘外国酒师、培训员工、工商注册,仅用了短短一年多时间就投产了。其预期之宏,信心之笃,效率之速,实超出后人的想象。不唯如此,早在兴建之始,他们在股东权益、董事会及监事会组成、管理人员推举、会计制度建设等方面,便遵循了现代企业的规范,自觉与国际接轨,且一丝不苟。对此,作者在文中已有独到的解析。
说到早期档案中所显露的那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端倪,曲继光先生有四个字的概括:很是超前。继光先生早年曾供职政府机关,后转岗为国营企业的管理者,再后来又随着企业改制变身为民营企业家。与他的“变身”同步,在经历了民营、公私合营进而国营的“醴泉”也完成了其历史性的回归。继光先生一向把这些幸存下来的档案看作企业的传家之宝,珍视有加,并时常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想来上面这四个字的评价,也是他几十年里管理经营这家企业,身经体悟,而心有戚戚焉。
他还特别说到,这是此宗档案和照片在沉睡百年后,首次比较系统地向社会公开发布。
呵呵,《老照片》何其幸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