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陈舜臣近代史三部曲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兴亡录 走向辛亥
			》 
			 售價:HK$ 
			1158
			 
			 
	
			  
			《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398
			 
			 
	
			  
			《 
			世界文明史(上)
			》 
			 售價:HK$ 
			969
			 
			 
	
			  
			《 
			东亚朱子学研究:日本朱子学研究
			》 
			 售價:HK$ 
			398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文字编
			》 
			 售價:HK$ 
			1980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2739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380
			 
			 
	
			  
			《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 
			 售價:HK$ 
			413
			 
			 
	
 
      | 
     
      
      
         
          | 編輯推薦: | 
         
         
           
            ①读故事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步!
 过去不能重来,但能沉浸体验!本书不过分拔高,不过多论述,踏踏实实扎根史料,用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将历史娓娓道来,让历史以一种丝滑的方式进入你的脑子!
 书里还原了5000多年前神州大地的面貌,我们能看到承载后人政治理想的黄帝、暗黑版的尧舜禅让、恢弘的夏宫城与夏文明、震惊世人的殷墟与商王朝,也能看到以小博大的周人是如何建立周王朝,周朝的百余个诸侯国又是如何尽归秦手的。
 ②详略得当!分则小故事,合则时间线!
 用30余万字展现先秦上千年的历史,从上古炎黄传说到春秋战国争雄,线索清晰明了。既概括性地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定型,又不会因为过分抓主干而失去阅读的趣味性,通俗好读不枯燥,没有阅读门槛。
 ③秉持严谨精神,事事有据可依!
 由于缺少文字记载,人们对先秦历史,尤其是夏以前的历史知之甚少。本书参考多方史料,包括历代文献、考古发掘、学者研究等,有大众认知内的,也有鲜为人知的,内容相当丰富。
 ④增加地理位置示意图,天下格局、战场形式一目了然!
 ⑤生僻字注音,剔除阅读中的细小障碍,提升阅读体验!
           | 
         
       
      
      
      
      
         
          | 內容簡介: | 
         
         
           
            这是“从零开始读的中国史”系列的开篇,集中讲述了先秦时代的历史,展现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和定型的。
 由于缺少文字记载,人们对先秦历史,尤其是夏以前的历史知之甚少。这一次,作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考证和考古资料的研究,用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还原了5000多年前神州大地的面貌,讲述了从神话中的黄帝蚩尤大战到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崛起,再到周朝分封制建立与崩塌的几千年历史。
 在书里,我们能看到承载后人政治理想的黄帝、暗黑版的尧舜禅让、恢弘的夏宫城与夏文明、震惊世人的殷墟与商王朝,还有以小博大的周人如何建立周王朝,周朝的百余个诸侯国又是如何尽归秦手。
 从零开始读,探寻中国从何处而来,了解中国最初的面貌。
           | 
         
       
      
      
      
      
         
          | 目錄: 
           | 
         
         
           
            第一章 五帝
 上古大战 / 002
 炎黄联盟 / 002
 涿鹿之战 / 005
 黄帝的两面 / 008
 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 008
 黄帝是人,不是神 / 011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 015
 三苗与洪水 / 015
 尧舜禅让 / 020
 第二章 夏
 家天下 / 024
 天选之子 / 024
 平行时空的暗黑故事 / 028
 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 030
 乾坤未定,一切皆有可能 / 035
 击败有扈氏 / 035
 太康失国 / 039
 遗腹子的逆袭 / 043
 少康中兴 / 043
 第一个被规划设计出的都城 / 045
 第三章 商
 这是革命,不是造反 / 050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 050
 鸣条之战 / 055
 革命 / 058
 伊尹的黑白往事 / 063
 盘庚迁都 / 067
 中国第一女战神 / 070
 埋在土里的信史 / 076
 历史的千层饼 / 076
 殷墟 / 080
 第四章 西周
 小邦周 / 086
 文王拘而演《周易》 / 086
 孟津之会 / 088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093
 纣克东夷 / 093
 牧野之战 / 096
 伟大制度的开创者 / 101
 周公辅政 / 101
 礼制 / 105
 共伯和摄政 / 111
 不服周 / 111
 共和行政 / 115
 共伯和摄政 / 118
 烽火戏诸侯的谎言 / 122
 狼来了的故事翻版 / 122
 家庭狗血伦理剧 / 125
 第五章 春秋
 直笔写春秋 / 128
 多行不义必自毙 / 128
 春秋大义 / 131
 葛之战 / 135
 霸政时代 / 137
 公子小白 / 137
 长勺之战 / 141
 尊王攘夷 / 146
 最后的贵族精神 / 153
 虚妄的霸主梦 / 153
 泓水之战 / 157
 南北大决战 / 160
 国无公族 / 160
 流亡公子的抱负 / 163
 城濮之战 / 167
 问鼎中原 / 174
 秦晋死仇 / 174
 一鸣惊人 / 176
 邲之战 / 181
 轴心时代里的中国 / 187
 大儒常无父 / 187
 道可道,非常道 / 191
 削三桓 / 197
 诸子百家的先锋 / 202
 兵圣 / 206
 复仇 / 206
 兵圣 / 208
 《孙子兵法》 / 213
 卧薪尝胆 / 217
 越国的崛起 / 217
 烈丈夫之死 / 220
 兔死狗烹 / 223
 第六章 战国
 变法图强 / 228
 三家分晋 / 228
 时代分界线 / 231
 变法先锋 / 236
 马陵道 / 243
 黑化的庞涓 / 243
 围魏救赵 / 245马陵之战 / 251
 崛起的军国 / 254
 被低估的中庶子 / 254
 耕战 / 257
 变法不死 / 261
 纵横天下 / 263
 纵横术 / 263
 智商堪忧的楚怀王 / 266
 中国骑兵之父 / 270
 胡服骑射 / 270
 深入虎穴 / 274
 沙丘之变 / 276
 一团毛线的战国史 / 279
 成功学大师 / 279
 死间 / 282
 “史圣”的无奈 / 286
 长平绞肉机 / 289
 人屠 / 289
 拔郢之战 / 292
 长平地狱 / 295
 思想大爆炸 / 303
 性善与性恶 / 303
 平民学派 / 310
 逍遥游 / 314
 大秦的刹车和油门 / 317
 踩刹车的吕不韦 / 317
 法家集大成者 / 322
 秦王扫六合 / 326
 海与河 / 333
 地中海与黄河 / 333
 哲学王与圣王 / 336
           | 
         
       
      
      
      
         
          | 內容試閱: 
           | 
         
         
           
            家天下
 天选之子 
 治水这件事,舜决定让禹试试。 
 禹是鲧的儿子,姓姒(si),名文命,属于夏后氏部落。面对治水这个长期奔波在外的高风险苦差事,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他要为父亲争回名誉,也为天下人消除水患。 
 那个时候谁也没想到,禹竟是一位运气好到爆的福将。 
 为了方便治理水患,禹把天下划分成九州,准备分区域进行有效治理。这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之后他带着两名助理工程师——伯益和后稷翻山越岭,亲自测量水文,丈量山体高度。在野外工作 13 年,他数次从家门口路过,都没有进去看一看。 
 至于治水的办法,禹也和前人不同:“既然父亲用堵的方法治水不成功,那我就用疏导的方法,让河水全部流入大海!” 
 史书《国语》有这么一句话,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大禹的所作所为:“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汩九川,陂鄣九泽,丰殖九薮,汩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 
 根据地势的高低去疏通河道,清除阻塞的淤泥,让流水滋养万物生长,保护九州的高山,疏通九州的河流,围住九州的湖泽,保护九州的湿地,治理九州的土地,安抚九州的百姓,沟通四海之境。就这样,禹平定了水患,成为百姓们心目中的英雄,被大家尊称为“大禹”。大,就是伟大的意思。 
 然而大禹不知道,其实在他努力治水的过程中,老天爷也暗中帮了他。
 什么叫命好?有的人不管付出多少都没有回报,而有的人付出了十倍的努力,却能得到百倍的回报。 
 老天爷帮你的人生,谁都挡不住。 
 就在禹开始治水的时候,地球北半球的气候开始变好,降水逐渐正常化,洪水开始消退,大地上的植物慢慢恢复生长。
 即便是不相信有所谓君权神授的人,看到大禹也要感慨一句“天选之子”,觉得他运气好到爆。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气候没有变好,即使大禹治水失败,后面也一定会有第四位、第五位乃至无数位英雄去治水。在中国人眼里人定胜天,没有任何困难是人战胜不了的。 
 在禹治水逐步见到功效的时候,舜的年纪也渐渐大了,他自己的儿子商均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于是他选择了禹,准备死后将部落首领之位交给他。 
 水患治好了,继承人也安排好了,舜准备着手解决另一个心头大患——三苗。三苗在南方犹如擎天一柱,根本不把舜放在眼里,时不时就要前来侵扰。为了让境内安宁太平,年迈的舜燃烧了自己最后的精力,以至于“南征三苗,道死苍梧”(在南征三苗的时候,死在了去往苍梧的路上)。
 舜死后,大禹服丧三年。服丧结束,他想把帝位让给商均,于是跑到阳城(今河南登封)躲了起来。各部落首领当然都不同意,他们不朝拜商均而去朝拜大禹。公元前 2070 年左右,大禹在阳城即位。大禹的姓是姒,氏是夏后,他以自己的氏为国号,简称“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夏朝。 
 新继位的大禹一如既往的运气好——他赶上三苗遭灾了。 
 《墨子》中记载:“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 )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意思是当初三苗家里遭了大难,这是老天要灭他们。太阳作妖晚上出来,下了三天血雨,龙出现在祖庙里,市场上有犬的哭泣声,夏天结冰,泉水从开裂的土里渗出,五谷歉收,苗民心惊胆战。 
 这个描述虽然很夸张,但三苗所在的地区遭了天灾是事实。这是上天赐给大禹剿灭三苗的大好时机,他果断率领大军讨伐三苗,一箭射死了三苗的首领,三苗就此被彻底平定。 
 没了洪水和三苗,天下大定,万邦臣服。大禹决定召开一场大会,让全天下的部落团结在一起。他命令各地的部落首领来到涂山(今安徽蚌埠)参加大会,史称“涂山之会”。 
 这场大会盛况空前,据《左传》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也就是说,大禹召集部落首领们在涂山开大会时,有上万人手拿朝拜用的玉帛前来。这次大会有个小插曲:有一个人来晚了,他是防风部落的首领。其实也不能怪他,防风部落在太湖一带,离得比较远,那时又没有汽车和飞机,人们只能靠两条腿赶路,迟到情有可原。可是大禹的面子挂不住了。大哥喊你来,你敢迟到,大哥的权威还要不要?于是这个倒霉蛋被砍了脑袋。 
 涂山之会,大禹让九州各地进贡铜,他将这些铜熔化铸成九个鼎,这九鼎象征着九州,更代表着大禹统治天下的无上权力。从此,九鼎成为镇国之宝,延续夏、商、周三代。
 大禹也有老的一天,他要为自己选定接班人。有一个叫皋陶的大臣很不错,大禹把他立为接班人,没想到没几年皋陶就去世了。
 实在没有好的人选,大禹想起了当年和自己一起治水的伯益,决定自己死后将帝位禅让给他。可是伯益诚惶诚恐,在大禹死后,他服丧三年,期满后便把帝位让给了大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起来。 
 帝位像击鼓传花一样,传了一圈来到大禹的儿子启的手中。启没有推脱,全天下的部落领袖也都去朝拜他,他便成了新的天下领袖。 
 继位后的启不再以“帝”为称号,而是称“后”,所以如今我们才会看到很多夏代君主名前面会加个“后”字,比如夏代的最后一任君主桀,就被称为“后桀”。 
 虽说就实际而言,禅让是将帝位在黄帝的众多子孙里传继,但当时并没有一定要传位给子孙的说法,贤能才是继承帝位的唯一标准,而且最终人选还得在部落首领大会上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可是由于启继承了父亲大禹的帝位,禅让的美好时代结束了。从此,天下领袖位置的继承不再是全天下人都能参与的事,而是夏后氏家族的私事。 
 天下不再是全天下人的天下,而是夏后氏的天下。 
 家天下从此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