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猫和花草的刺绣
			》
 售價:HK$ 
			250
 
  《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 一篇学问世故、治身治国的文章;一个经济、教育大学者的经世解读;奇伟文章在乱世
			》
 售價:HK$ 
			194
 
  《 
			博物馆里的中国 故宫
			》
 售價:HK$ 
			398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500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500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500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449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449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系统地讨论了语法研究和语言应用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如结构理论与结构层次分析、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特征理论与语义特征分析、配价理论与配价结构分析、空语类理论与空语类分析、移位理论与成分移位分析、约束理论与语义所指分析、指向理论与语义指向分析等,几乎涉及所有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热点的研究课题,读者可从中了解基本的汉语语法规则和分析方法,解决汉语应用中“话该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等诸多问题。 |  
         
          | 關於作者: |   
          | 陆俭明,1935年生于苏州。世界知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1985年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语委咨询委员和17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曾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等。曾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奖项。 沈阳,1955年生于上海,1993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成果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和省级优秀成果奖等15次。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团队带头人)、精品教材奖等8次。
 |  
         
          | 目錄: |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说明和致谢/
 自序/
 第一讲 关于汉语和汉语研究/
 1.1关于汉语/
 1.2关于汉语研究/
 第二讲 结构理论与结构层次分析/
 2.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与句法成分的“替换”和“扩展”/
 2.2关于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
 2.3结构层次分析中要注意的问题/
 2.4结构层次分析的作用和局限/
 第三讲 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
 3.1结构层次分析的局限和句式变换分析方法的产生/
 3.2句式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和需要遵循的原则/
 3.3句式变换分析的作用和局限/
 第四讲 特征理论与语义特征分析/
 4.1句式变换分析的局限和语义特征分析方法的产生/
 4.2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和需要掌握的原则/
 4.3汉语句式语义特征分析的几个实例/
 第五讲 配价理论与配价结构分析/
 5.1“动词语+的”结构引起的问题和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
 5.2怎样分析和解决“动词语+的”结构所引起的问题/
 5.3形容词和名词也有配价结构分析问题/
 第六讲 空语类理论与空语类分析/
 6.1语法结构模型的变化和“空语类”概念的引入/
 6.2是不是存在空语类和空语类的句法语义性质/
 6.3如何建立基础论元结构和确定不同类型空语类/
 6.4空语类与“语法同构分析”和“成分提取分析”/
 第七讲 移位理论与成分移位分析/
 7.1“移位”与“易位”“倒装”的区别/
 7.2“转换规则”“移位规则”和“移位限制规则”/
 7.3“名词移位”“动词移位”与“向前移位”“向后移位”/
 7.4从“变换分析”“成分移位”到“提升合并”和“拷贝删除”/
 第八讲 约束理论与语义所指分析/
 8.1关于代词与空语类的语义指称/
 8.2语义解释理论与语义所指现象/
 8.3约束理论与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语义所指分析/
 8.4约束理论与空主语和空宾语的语义所指分析/
 第九讲 指向理论与语义指向分析/
 9.1句法成分的不同语义联系和“语义指向”现象/
 9.2“语义指向”对汉语复杂语义结构关系的解释作用/
 9.3动词和名词之间支配性语义指向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9.4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指派性语义指向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第十讲 范畴理论与语义范畴分析/
 10.1句法结构形式体现的语法意义类型/
 10.2汉语中的“时间范畴”和跟时间有关的语法分析问题/
 10.3汉语中的“处所范畴”和跟处所有关的语法分析问题/
 10.4汉语中的“数量范畴”和跟数量有关的语法分析问题/
 10.5汉语中的“领属范畴”和跟领属有关的语法分析问题/
 第十一讲 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
 11.1从“差一点儿”和“大星期天”说起/
 11.2认知理论的基本假设和主要目标/
 11.3语言中的“隐喻”和“转喻”分析/
 11.4语言中的“意象”和“图式”分析/
 第十二讲 语用理论与语言运用分析/
 12.1语言的用法和语用法的语法化/
 12.2“认知域系连”和指称现象的语用分析/
 12.3“会话原则”和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
 12.4“言语行为理论”和言语行为义的语用分析/
 12.5“语法化理论”和语用法的语法化分析/
 第十三讲 类型理论与语言类型分析/
 13.1语言的“个性”与“共性”/
 13.2“弱式的语言共性观”和“强式的语言共性观”/
 13.3功能与用法:认知理论背景下的语言类型研究/
 13.4原则与参数:形式理论背景下的语言类型研究/
 第十四讲 韵律理论与结构韵律分析/
 14.1语言中的韵律现象和韵律的语法作用/
 14.2词语的韵律现象和韵律词法的相关研究/
 14.3句子的韵律现象和韵律句法的相关研究/
 14.4汉语韵律规则的变通和韵律冲突的调整/
 第十五讲 最新理论与相关结构分析/
 15.1“制图理论”和汉语句法结构的层级/
 15.2“构式语法理论”和汉语特殊句式的性质/
 15.3“信息结构理论”和汉语语句表达的特点/
 初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