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未来生活金融指南
》
售價:NT$
296.0

《
《法官如何裁判》(在法律规范体系的框架下如何寻求个案公正的判决之道,麦读译丛18)
》
售價:NT$
403.0

《
自由的危机:全球视角下的英国内战史
》
售價:NT$
806.0

《
索恩丛书·俾斯麦:欧洲风暴
》
售價:NT$
913.0

《
元首政治与帝国治理——以赫洛迪安《罗马帝国史》为考察对象
》
售價:NT$
347.0

《
镜观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人、中国事和中国景 “走近中国”译丛系列
》
售價:NT$
398.0

《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售價:NT$
454.0

《
国学的天空(国学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经典之作)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1、心理学教授写的原创心理科普,带孩子了解系统扎实的心理学知识。
2、古今心理学家倾囊相授,让孩子从经典中汲取智慧,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3、每一节用有趣的问题引入,内容包括心理趣闻、大师轶事、神奇实验等,好玩不枯燥。
4、插画形式呈现男孩和喵星博士的心理之旅,多个彩蛋等你发现。
5、附赠心理学家名言书签1张。
|
內容簡介: |
心理学是认识自身、追求幸福的科学,也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给孩子介绍心理学发展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大师和心理大发现,在喵星博士“赛克”和小男孩“迈德”的陪伴下,让孩子认识真正的心理学,更懂自己、更爱自己。本册侧重近代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约涵盖10个心理学主题。
|
關於作者: |
作者董光恒,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简书大V,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心理学高被引学者。著有畅销书《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
绘者人形鲤鱼,平面设计师,插画师。插画作品以清新、明快的视觉语言传达充沛的情感和幽默感。曾获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作品被北京自然博物馆收藏并展出。
|
目錄:
|
1.人的心理现象也有“元素周期表”吗?
2.人在排便时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3.人是因为害怕才发抖,还是因为发抖才害怕?
4.为什么巴甫洛夫的狗听到口哨声会流口水?
5.我们的意识是没有用的吗?
6.为什么婴儿最先学会说的词是“妈妈”?
7.人的心理可以拆开再重组吗?
8.梦境真的能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吗?
9.为什么不同的文明会有相似的神话故事?
10.一个人的心理是怎么发展的?
|
內容試閱:
|
或许你是出于好奇打开这本书的,那么,恭喜你,你在无意间开启了一段理解自我、探索心灵的神奇旅程。
在这场旅程中,你会进入心理学的领地,探索神秘的心理世界。你将沿着心理学的发展轨迹,和心理学大师们一起去寻找心理的真相,了解当今心理学界的重要理论,展望心理学未来的发展。
你将探究心理学家们争论过的有趣问题。比如,能否通过头骨的形状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心理学和玩拼图是否具有相似性?人的恐惧是如何形成的?能否通过分析梦境发现心灵深处的秘密?如何变得更幸福?未来机器是否会代替人类思考?……在这一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心理学家的观点看起来不太合理。这时,请你大胆思考,勇敢地提出质疑,不要担心结论的对错。因为,你会发现新的心理学思想就是在批判或否定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你也将学到很多科学、实用的心理学知识,破除关于心理学的迷思。比如,擅长使用右脑的人就更有创造力吗?记忆新知识有什么诀窍?不同年龄段小朋友的心理特点是怎样的?负面情绪对我们而言有什么意义?……掌握了这些心理学知识,你将会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在充满喜怒哀乐的人生中,勇敢向前。
心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为了研究复杂抽象的心理,心理学家们可想了不少办法。在这趟旅程中,你将了解他们是怎样研究下面这些棘手的问题的—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还是各个部分分别发挥作用?一个人的智力多大程度上来自父母的遗传、多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一个人做出决策的过程如何受到社会的影响?……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你将逐渐学会从心理学家的视角观察世界,从日常生活中自己总结心理活动的规律,培养独立思考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还等什么?我们一起出发吧!
除了巴甫洛夫与狗之外,心理学界还有一对人与动物的“王牌”组合,那就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他的猫。桑代克是心理学史上用动物来研究学习行为的第一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但由于伦理限制,很多研究不能在人身上进行,只能先从动物身上发现规律,再推及人类。除了猫之外,桑代克还养鸡、狗、鱼和猴子,这甚至让房东误以为他是马戏团的驯兽师。
桑代克使用了一种创新的实验方法。他用废箱子做成一个类似迷宫的“迷箱”,在迷箱里面放入一只饿了很久的猫,在迷箱外面显眼的地方放了一条鱼,让猫自己玩“密室逃脱”,他则在旁边观察。最开始,他发现猫只会在迷箱里瞎转,不知道该怎么走,偶尔会无意撞到出口,逃出箱子,但这通常需要花很长时间。实验重复多次后,饥饿的猫在迷箱中转来转去的次数越来越少,花费的时间也逐渐减少。训练到一定次数以后,一把猫放入迷箱,它就会直奔出口,很快就能从迷箱中逃脱。
这说明,猫学会了“密室逃脱”!怎么学会的?就是通过不断犯错、不断尝试,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猫会慢慢记住那些有助于逃脱的行为。这些逃脱的行为,可比分泌唾液要复杂很多倍。
在心理学史上,巴甫洛夫和桑代克被誉为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一流派把行为解释为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并开展了大量动物行为研究,用从动物研究中得到的结论来解释人的行为。不过,人的行为可比动物的复杂多了,因此他们对人类行为的解释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