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舞乐中国·大师的曲与剧
》
售價:NT$
204.0

《
法教义学的一般理论
》
售價:NT$
760.0

《
百花谱
》
售價:NT$
398.0

《
美国文明观察全三册(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大家钱满素美国文明三部曲,国内一流的美国文明研究著作)
》
售價:NT$
959.0

《
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原书第2版) (美)约瑟夫·E.奥恩
》
售價:NT$
301.0

《
两种自由的追求
》
售價:NT$
254.0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心理实战篇(珍藏版) [美]范·K.撒普](//img.megbook.hk/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27/9787111776147.jpg)
《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心理实战篇(珍藏版) [美]范·K.撒普
》
售價:NT$
505.0

《
许子东文集9: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
》
售價:NT$
505.0
|
內容簡介: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充分发挥社会政策创新的助推效应,既要从理论维度思考社会政策创新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又要从实践维度思考如何以高质量社会政策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高质量社会政策创新的出发点。本书延续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政策创新(2021)》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政策创新(2022)》的结构布局与写作逻辑,基于对全国性年度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对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多个社会政策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书包括一篇总报告和九篇专题报告。总报告交代了2023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调查的研究设计、基本情况和主要发现。专题报告部分既延续了对重点议题的讨论,也结合当前社会政策发展与社会热点进行了适当调整,涵盖了困难群体、收入差距、延迟退休、老人照顾及配套支持、儿童照顾及配套支持、流动儿童的教育保障、家庭-工作-生活平衡、职工生活品质及乡村振兴战略等议题。本书可以为从事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与公共管理研究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
關於作者: |
岳经纶,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珠江学者,教yu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国内外多家学术刊物的编委和顾问;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和公共管理学科“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从事社会政策、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四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担任多个中央及地方党政机构的决策咨询专家。
|
目錄:
|
总报告 以高质量社会政策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一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社会政策创新 二 2023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调查研究设计 三 2023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调查基本情况 四 2023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调查主要发现专题报告一 公众认知视角下困难群体的人群指向与保障措施 一 文献综述 二 困难群体帮扶体系的典型案例 三 变量操作化与研究方法 四 公众认知视角下困难群体的基本特征:人群指向与保障措施 五 公众认知视角下困难群体人群指向与保障措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六 结论与建议专题报告二 个人社会支出与主观阶层认同 一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二 个人社会支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三 个人社会支出的差异分析 四 居民主观阶层认同现状及其差异分析 五 个人社会支出对居民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 六 结论与建议专题报告三 公众偏好与延迟退休配套措施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设计 四 公众延迟退休配套措施偏好分析 五 结论与建议专题报告四 老人照顾服务利用与支持措施偏好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设计 四 老人照顾支持措施的偏好分析 五 结论与建议专题报告五 公众对生育支持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 引言 二 政策背景 三 文献综述 四 数据和方法 五 公众对生育政策的态度分析 六 结论与建议专题报告六 公众对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二 文献综述 三 流动儿童教育保障现状 四 数据来源和研究设计 五 公众对流动儿童教育的态度 六 公众对该流动儿童教育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七 公众对保障流动儿童教育权益的政策建议分析 八 结论与建议专题报告七 基于社会性别的工作-生活平衡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设计 四 工作-生活冲突的现状与比较 五 社会性别视角下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机制 六 结论与建议专题报告八 职工生活品质的差异性、多面性与制约性 一 引言 二 研究背景:“职工生活品质”的提出及其内涵 三 研究设计 四 职工生活品质的差异性与多面性 五 职工生活品质的制约性 六 结论与建议专题报告九 乡村振兴主观绩效和制约因素的公众认知 一 引言 二 乡村振兴主观绩效及制约因素概述 三 乡村振兴主观绩效和基层干部激励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 结论与建议后记
|
|